高校不能把所有发展中碰到的问题都归结为体制问题

高校不能把所有发展中碰到的问题都归结为体制问题,并因此减轻自己的改革冲劲和意愿。
中国几千所大学,如果有1%的校领导敢于根据未来趋势、脱离世俗路线,趁与全球大学站在同一起跑线探索未来教育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走出一条开拓创新的办学之路,那么,这些学校就很有可能在教育探索方面引领未来
席酉民
作者 |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大学》开篇载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然而,随着社会浮躁功利之风蔓延,选人用人制度僵化,全民拼证书、学历和学位,大学逐渐背离了人本,沦为知识灌输型的证书、学历和学位培训机构

面向未来日益复杂、模糊、不确定和多变的世界,需要更多有责任担当的人、更多不断学习和创造的研究者、更多擅长创新和引领社会的领导者,对于人本素养、能力、智慧的培育和提升的需求空前高涨,社会各界呼唤教育回归本质的声音日益强烈。

现代大学是一个令人既爱又恨的地方。为了子女的未来,家长和孩子早早地加入各类知识和特长培训中,常常以牺牲小孩天性为代价。好不容易进入大学,又加入新的刷分、考证和学历学位的追逐中。就像磨道里的驴一样,眼睛始终盯着眼前的胡萝卜,而忘却了教育的真谛、自我兴趣、人生追求和未来价值

教育和学校到底怎么了?是世俗难以冲破,还是社会文化体系惯性太大?是制度和机制导向偏离,还是校长和学校不明白未来教育走向?抑或心里明白,但因惰性或各方阻力,没有足够的动力和能量冲破重重包围?

本文作者席酉民教授(来源:西交利物浦大学官网)

01

学校真的没有空间创新和突破吗?

不少人心里明白学校和教育目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但真正行动起来的人却不多——不是不想动,而是似乎陷入了一张无形的网中,动弹不得。

学校在发展中往往面临三类问题:体制问题、管理问题、技术问题。

不可否认,当下学校发展的确受限于体制,但即便在现有体制下,如果愿意,大部分管理问题和技术问题仍可以得到解决,如利用网络环境改善校园管理、采用新技术重塑教学过程等。

再者说,体制问题的解决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我们不能等到体制问题完全解决了再提升教育,而要通过学校的教育创新去推动体制改革。体制内高校改革的确不容易,但只要愿意尝试,空间总是有的。

在教育面临重塑的时代,高校只有背水一战,在学校形态、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颠覆性创新,才可能拥有未来,否则将会被替代和淘汰。

02

颠覆性创新和特立独行

是死路一条吗?

很多家长知道一些教育方式不合适,也明白有些东西不见得有利于孩子成长,但若不参与,孩子就有可能被边缘化,在未来竞争中就可能遭遇挫折;

学校领导和教师明知道有些事情不应该做,但在现有的资源配置和评价体系下,却不得不把大量精力和时间花在一些非教育和研究的工作上,一边努力一边抱怨,被锁死在一个无形的网中;

政府主管部门似乎也很困惑,为什么明明白白的事却要从上到下依靠各种政策或项目推动,如教育回归本质、以人为本等部署。

不敢说大家对未来大学转型方向认识多深刻,但至少清楚目前许多做法是错误或有问题的,那么,为什么不行动起来、大胆突破,而是陷入其中,无奈地做一些自己认为不对的事情呢?难道真的没有变革空间?颠覆性创新和特立独行一定死路一条?

前面我们已经明确,改革空间总是有的,就看教育者愿不愿行动。现在的问题是,在突破性和重塑性发展时,不仅要积极行动,而且要颠覆性创新,甚或特立独行。

在浮躁、世俗的社会里,教育的突破需要一些敢于逆俗的特立独行者和乐于突破的理想主义践行者

颠覆性创新和特立独行的确风险很大,但如果驾驭得当,就会脱颖而出,拥有更大发展空间,引领未来。

中国几千所大学,如果有1%的校领导敢于根据未来趋势、脱离世俗路线,趁与全球大学站在同一起跑线探索未来教育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走出一条开拓创新的办学之路,那么,这些学校就很有可能在教育探索方面引领未来

这注定是一段放下历史包袱、跳出世俗羁绊、挣脱制度与文化约束的旅程,有时还不得不戴着脚镣与复杂、不确定的世界共舞。然而,既然这个充满范式革命和社会重塑的世界给予了我们难得的机会,为何不甩开膀子一试呢?

03

何不来个“摸着石头过河”?

认知未来很难,教育尤其如此,我们该如何瞄准未来?

教育之所以呼唤变革,学校之所以要转型,是因为

  • 在现代环境下,因种种诱惑,我们有时会背离教育的基本方向,如以证书、学历和学位为导向的应试教育,把手段当成目标;

  • 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人才的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如网络时代的数字素养、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视野、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能力以及不确定、复杂、模糊和易变环境下的心智升级等;

  • 大量涌现的颠覆性教育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学习行为及方式,如网络时代随时随地的学习使灌输知识的实体课堂受到冲击,等等。

面对学校转型或再定义大学的挑战,即使我们无法准确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人怎样才能在未来更好地生存、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却依然清楚教育的人本定位,明白人生价值与幸福的追求,并能通过经验和研究大体知道未来社会可能的走势和需求,从而确定学校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规划发展的着眼点

另外,从现实和可预见的未来出发,我们大都清楚学校当下的不足和可能遇到的挑战,如各界对教育的种种不满和抱怨、疫情过后线上教育对实体教育的冲击等。针对这些缺陷或不足持续改进和完善,就可以不断逼近未来。

所以,面对快速发展的未来世界、错综复杂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瞬息万变的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大学转型需要立即行动。

如何从盲目彷徨中跳出来,立即上路?我们可以践行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策略,即基于教育之本和上述分析,瞄准着眼点,开启一段向着更好的教育探索和变革之旅。

学校承载着人们、社会、未来太多的期待,作为教育从业者,特别是肩负一定责任的学校领导者,站在教育重塑的重要关口,应当大胆出击,冲破各种羁绊,与时代共舞,引领教育和学校进行颠覆性转型升级

来源:一读edu
(0)

相关推荐

  •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梁茜:信息化要给师生更多的获得感

    " 未来的世界一流大学必然离不开高水平信息化的支持,信息化一定要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起到重要的支撑甚至引领作用.--梁茜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梁茜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梁茜赶赴重庆参加&quo ...

  • 北京大学计算中心主任张蓓:让IT更好用 以治理提升高校水平| 封面报道

    让IT更好用:以治理提升高校水平 --访北京大学计算中心主任张蓓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各大高校也逐渐意识到IT治理的重要性.如何组织信息化建设?什么样的机制更好.更合适--这都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问题 ...

  • 明代募兵制发展中的卫所舍余

    明初以卫所为军队主体.卫所军人被纳入专门户籍--军户并世代承袭,人身束缚较强且丧失职业选择权.这种具有强制性的世袭为军的制度自洪武时起就开始面临日趋严重的军人逃亡问题.这种情形到明中叶更为恶化,构成卫 ...

  • 修谱中碰到的几个问题

    修谱中碰到的几个问题 文/历山张川 续修家谱,从简单的方式来说,就是把历代祖宗名字,与现在活着的子孙,分别接老.这一点就是续修家谱工作当中,最主要要做的工作.但是实际上续修家谱的工作,远远不止于此.我 ...

  • 张树栋印刷史研究文选之三十:不 忘 初 心 在科技史层面上创新、发展中的印刷史研究

       张树栋印刷史研究文选之三十:  不 忘 初 心 在科技史层面上创新.发展中的印刷史研究  目  录 引 言 一.有关印刷术起源与发明问题的几个基本概念    1.印刷是工艺技术,属科学技术范畴 ...

  • 教育行政在教师发展中如何发力

    组织教师培训是教育行政部门一项看似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职责,但细究起来,问题却不少.要想把教师培训工作做到"色香味俱全".让广大教师"心向往之",最为重要的,就 ...

  • 放飞梦想 展望未来 规划生涯 金镝进校园 为高校学子规划职业发展

    5月13日下午,陕西金镝律所走进陕西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为同学们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经验传授.经济学院29名学子接受了金镝律所人资部总监戴洪涛专业化的现场职业指导,同时也为"金 ...

  • 《文明》短短500年中,西方如何在发展中获得巨大优势?

    《文明》短短500年中,西方如何在发展中获得巨大优势?

  • 社会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阶级斗争有三种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社会革命不是一般的经济斗争,也不是单纯的思想斗争,而且不是一般的政治斗争,而是指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革命的首要的基本 ...

  • 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 ...

  • 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所谓人口因素,是一个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密度.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 人口因素也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作用,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