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我为什么要读历史?

人类重史书,实际是重现实。是想从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解释或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我在青年时,并不喜好史书。回想在学校读书的情况,还是喜欢读一些抽象的哲学、美学,或新的政治、经济学说。至于文艺作品,也多是理想、梦幻的内容。这是因为青年人,生活和经历都很单纯,遇到的,不过是青年期的烦恼和苦闷,不想,也不知道,在历史著作中去寻找答案。

进城以后 ,我好在旧书摊买书,那时书摊上多是商务印书馆的书,其中《四部丛刊》、《丛书集成》零本很多,价钱也便宜 ,我买了不少。

孙犁在写作

书是零星买来的,我阅读时,并没有系统。比如我买来一部《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认真地读过了,后来又遇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我就又买了来,但因为部头太大 ,只是读了一部分 。读书和买书的兴趣 ,都是这样引起 ,像顺藤摸瓜一样,真正吞下肚的 ,常常是那些小个的瓜,大个的瓜 ,就只好陈列起来了。

还有一个例子。进城不久 ,我买了一部《贞观政要》,对贞观之治和初唐的历史,发生了兴趣 ,就又买了《大唐创业起居注 》、《隋唐嘉话 》、《唐摭言》(鲁迅先生介绍过这本书)、《唐鉴》、《唐会要》等书。这些书都是认真读过了的。

还有一个小插曲:五十年代,当一个朋友看到我的书架上有《贞观政要》一书,就向别人表扬我,说 :“谁说孙犁不关心政治?”其实,我是偶然买来,偶然读了,和“关心政治”毫无关系。

孙犁与家人

再例如,因为从《贞观政要》,知道了魏徵,就又买了他辑录的《群书治要 》,这当然已非史书 。

买书就像蔓草生长一样,不知串到哪里去。它能使四部沟通,文史交互。涉猎越来越广,知识越来越增加。是一种收获,也是一种喜悦。

我买的史部书很多,对胜利者虽无羡慕之心,对失败者确曾有同情之意。

但历史书的好处在于 :一个朝代,一个人物,一种制度的兴起,有其由来;灭亡消失,也有其道理。这和看小说,自不一样。从中看到的,也不只是英雄人物个人的兴衰,还可看到一个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兴奋和血泪,虽然并不显著。

进入天津以后 ,我已经到了不惑之年。有了一些人生的阅历和经验,我对文艺书籍的虚无缥缈、缠绵悱恻,不再感兴趣。即使《红楼》、《西厢》,过去那么如醉如痴、倾心的书,也都束之高阁。又因为脑力弱,对于翻译过来的哲学、理论书籍,句子太长,修辞、逻辑复杂,也不再愿意去看。我的读书,就进入了读短书,读消遣书的阶段。

这一时期,我觉得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比起文学作品的故事和人物更引人人胜 。《史记》《三国志注》的人物描写,使我叹服不已。《资治通鉴》里写到的人物事件,使我牢记不忘。

阅读史书,是为了用历史印证现实,也必须用现实印证历史。历史可信吗? 我们只能说:大体可信。如果说完全不可信,那就成了虚无主义。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古训,还是有道理的。

读一种史书之前,必须辨明作者的立场和用心,作者如果是正派人,道德、学术都靠得住,写的书就可靠。反之,则有疑问。这就是司马迁、司马光,所以能独称干古的道理。

(本文原载于《书摘》杂志 2018年第七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