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多媒体,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论文
摘要:在现实中,多媒体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但由于部分教师对多媒体使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在实际应用时往往不尽人意,甚至适得其反。本文通过分析多媒体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一些后期改进的对应措施。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内容;误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1-0134-02
多媒体使用误区
1.墨守成规,排斥使用
有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很少使用多媒体,除非是为了应付学校组织的公开课、展示课等才勉为其难地用一用,对于这些教师来说,多媒体似乎成了一种负担。
2.盲目冒进,泛滥使用
有的教师,已经将多媒体看成是上课的必备工具,任何课型都要使用,甚至仅仅是单一的PPT文件,对于这些教师来说,多媒体成了上课的“标配”。
其实,这两种使用方式,都违背了课堂教学的规律。
多媒体使用误区的产生原因
1.思想上,混淆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主次关系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一切教学的方式、方法都要围绕教学内容展开,为教学内容服务,多媒体的使用也不能例外。
对于盲目冒进,泛滥使用的教师来说,多媒体虽然会增大课堂容量,会使内容丰富多彩,会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但如果教师不能联系课程实际,不能针对不同的课型需要选择合理的方式、方法,反而会冲淡教学内容,变成作秀,最终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当然对于墨守成规、排斥使用的教师来说,一味地拒绝使用,虽然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比较清晰,凸显了教学内容的核心地位,但由于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使教学内容所需要的视频、声乐、动画等内容无法呈现,不用质疑,这样的课堂由于教学方式单调,学生视觉的唤起不够等弊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需要了。参考论文
2.行动上,偏执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使用的主次关系
(1)多媒体课件泛滥型
很多时候,一节课里,有的教师的教学全部依赖于课件,所以在整节课的教授过程中,知识点的呈现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从学生眼前闪过。有时一节课,教师的PPT课件多达40页以上,平均一分钟就有一张页面,完全代替了板书。
由于页面太多,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就不够牢固。由于没有了板书,学生也很难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降低了课堂的效率。最终的结果是学生感觉过程很愉悦,但是再回首时,知识点在大脑中很少能留下清晰的痕迹。
(2)展示单调,枯燥无味型
多媒体能展示文本、视频、动画、声乐等多种元素,可以借助PPT、Flash、几何画板工具、Excel等软件达成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使用的多媒体太过单一,必然会导致学生的视觉疲劳,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3)营造氛围,哗然取宠型
有的教师,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很少使用多媒体,所以对相关功能掌握不足,只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诸如公开课、学校的检查课等需要面向教师团体听课时才使用,有营造氛围、哗然取宠之嫌。由于目的不纯,效果则不言而喻。
合理使用多媒体的建议
1.明确关系,分清主次
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说过:“信息科技可以是一种工具,一个助手,却不能代替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信息技术应该成为优化学科目的的达成服务,是突破重点、化解难点而采取的一种教学辅助模式。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整合课程与信息技术,提升应用的层次。
例如,教学内容需要事实性目标,多媒体将对应呈现事实;教学内容需要情境性目标,多媒体将对应创设情境;教学内容需要示范性目标,多媒体将对应提供示范;教学内容需要原理性目标,多媒体将对应解释原理;教学内容需要探究性目标,多媒体将对应探究发现等。
2.明确课型,形式多样
坚决杜绝出现两种极端的倾向,闲置高阁和盲目滥用。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课型的需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模式,不仅仅局限于常见的PowerPoint格式。
以物理教学的实际为例,如在讲到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时,教师可借助简单的Flash动画进行动态呈现(如图1),以便使抽象的问题、语言很难表述的问题、定性分析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得到直观的呈现。
教师在讲到《恒定电流》一章中的滑线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时,可借助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画出u—R图像,如图2所示,定量直观呈现教学的难点。
教师在讲授习题课中某一个特定的典型试题时,或者对学生作业中出现典型错误需要呈现时,可通过实物投影仪集中呈现。教师直接在试卷上书写,现场展示(如图3)。通过投影幕的放大、集中呈现,再加上直接在试卷上进行受力、运动状态的分析等,唤起学生的视觉感受,达到加深对知识点的直观认识。
3.广泛采集,重组再造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到教师个人、学生群体、授课内容、多媒体四者之间的整体整合,不能厚此薄彼,这就对教师搜集材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的材料搜集,不仅需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参与度、发展性,而且也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实际特点;需要不同的信息资源支撑,不仅需要考虑文本素材,而且也要考虑图片、音乐、动画、视频等素材;不仅需要考虑网络资源的大量搜集,而且也要在此基础上做好材料的重组。通过大量的采集和重组,做到满足重组再造资源支撑个性学习、清晰调控流程体现整体引导的目的。
4.谦虚学习,有效反思
信息时代,各类信息的获取已经越来越便捷了,教师不仅仅需要教书育人,也要做一名谦虚的学生,承认自己的不足,做一位学习型的教师,及时掌握信息技术,用先进的技术为教学服务。同时,教师也要做一位有心人,及时对教学中的情况做好反思、提炼亮点、分析不足、改进方向。
教师唯有一边使用、一边探讨、一边总结,周而复始地循环下去,才可能找到教学内容与多媒体使用的最佳结合点,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芳.信息技术教学如何让学生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7).
[2]孙明红.从优质课展评看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01).
[3]张志虎.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0).参考资料;http://zimeitichuangzuo.com/index.php?c=show&id=4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