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武静:新课改理念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发《中小学教育》11月刊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四方坪小学 程武静 邮编:445000
摘 要:数学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小学数学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知识的初始阶段,其学习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初、高中数学学习水平。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但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思维性,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加强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灵活、高效的解决数学问题。加强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和重大任务。笔者从数学思维重要性分析入手,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新课改理念;培养路径
数学本身是一种有着较强思维特性的学科,要想学好数学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简单来说是在数学学习中所应用的思维方式的总称,主要是将数学所包含的数字及符号形象化,学生只有掌握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更好的学好数学,掌握数学学习的核心技巧。数学学习与其他知识性的学科学习不同,需要应用所学习的各种公式及运算定律进行思考和解答问题,学会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才能正确的解答所遇到的数学问题,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所以通过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是不适合数学学习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对知识内化的过程,如果教师不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学生就很难较好地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并学会灵活应用。
一、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小学生由于自身在年龄方面的限制,所储备的知识及自身水平还非常有限,对于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点理解起来自然较为困难,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模式,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数形结合的方法是一种能够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简单明了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得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成为学生简单易懂的图形,会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简单化、形象化,并促进学生数形结合发散思维能力的养成,更好地找出数字与图形之间的关系。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學过程中,可以多应用一些图形来让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通过直观、生动的图形来辅助小学数学教学,使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掌握数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达到数学思维养成的目的。
二、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是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做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做出结论,最好举三四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做出判断,如(12+3)×60=12×60+3×60,先把 12和 3加在一起再乘 60,与先把 60分别乘以 12和 3,再把积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即等号左端先把两个数相加,再乘第三个数,而等号右边把前两个数分别乘以第三个数,再把积相加,结果不变。最后得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然后再把得到的一般性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如 72×16+28×16)中去,并能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这样又学到演绎的推理方法,至于解应用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三、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抽象学习能力方面发展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具体化和形象化,而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情景的创设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更好的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同时通过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来创设教学实践情境,使得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中,身临其境的学习数学知识,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相关内容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和认识几何图形,如果教师只是根据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如介绍长方形边、角、面等内容,学习起来不但较为困难,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而如何配合其他方法如准备一些实际的生活物品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说明,则会起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纸板、牛奶盒子、魔方等,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体、圆形等等,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更加具体、形象、生动,更快的掌握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和内容。这种方法不但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提高,同时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开放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
四、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无论是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是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下的数学教学,小组合作模式都是有效帮助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就不能过多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较强,他们很容易就能完成教学的任务,而有的学生数学能力较弱,他们花费很长时间也没有任何进展。面对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来引导学生互相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每五六个人成立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内既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同时也要有学困生,学困生可以学习其他学生的思考方式,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重点贡献自己的智慧,这样一来整堂课下来不仅教学的进度没有耽误,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举例而言:在进行《谁先上场——可能性》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题目“上个星期我们学校组织了广播体操大赛,我们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下周学校就要举办4×100米接力赛了,咱们六年级一共有五个班,那么有几种出场比赛的形式呢?有哪些公平的形式来决定出场顺序呢?咱们班第一个出场的可能性是多少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进行合作探究、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出场的方式有很多,每个班级都可能会是第一个出场,所以我们班级第一个出场的概率是1/5,但是出场的形式有很多我觉得还是抓阄比较公平,而有的学生则会说“我们可以通过石头剪刀布的形式来决定出场顺序等等,学生们讨论探究的过程也就是数学思维能力开发的过程,等所有的学生都发言完毕之后,小组再就得出的结论与教师一起进行探讨,保证最终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来辅助教学。
总之,数学是小学的基础科目,它的教学有效性与学生现阶段的生活和学生将来的数学学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切实提升教学的质量,唯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今天我们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做了一下探讨,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孟芹.教育教学刊.2019(02)
[2]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苏菲菲.中国校外教育.2018(02)
[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杨鸿.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