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阳明经上篇
伤寒悬解卷六
阳明经上篇五十章
阳明实证
阳明以戊土而化气于燥金,阳明者,胃之经,胃者,阳明之腑。阳明病,有经有腑,经主传输而腑主受盛。病在太阳之经,若胃阳非旺,则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六日经尽汗解,不入阳明之腑。此总统于太阳一经,不论二三四日,俱系桂枝、麻黄之证。虽二日阳明之时,亦不得谓之阳明病,以其明日则传少阳,后日则传太阴,非阳明中土,无所复传之证也。若胃阳素盛,经邪内传,此方谓之阳明病。盖正阳当令,则太少无权,而三阴退避,自此而永留胃腑,终始不迁,所谓阳明中土,无所复传也。
方其腑热未实,经病不罢,是为葛根汤证。及其胃热郁蒸,汗出表解,潮热痛满,但用承气攻下,别无余事。使非下早里虚,万无意外之变,感病之百不一失,甚可庆慰者也。
然而物忌盛满,亢则害生,于此迁延失下,久而阴为阳并,精液消亡,土焦水涸,亦归于死。仲景所以示早攻之戒,而又垂急下之条,早攻则阳去而入阴,缓下则阴尽而阳亢,迟速均失也。是故承气之法,妙在缓急恰宜之交,使夫病去而人存,是在良工焉。
1 阳明腑实,是不是解表,学完此章则自知,阳明有经有腑。重点是一成阳明腑实,正阳当令,则太少无权,三阴退辟。师言正阳当令,阳明是为正阳。不要误信别家言太阳为正阳。
2 胃为阳腑,有阳盛之腑实,就有阴盛(阳虚)之腑虚(胃腑实热,非无虚冷之义),胃虚即太阴初证。胃为阳腑,受盛之职,物忌亢满,此点当知。
提纲二章
胃为燥土,燥则生热,病在三阳,不论何经之感,郁其内热,胃病即作,以胃家之阳实也。顾阴易盛而阳易亏,故胃有实热,而非无虚冷。实热则阳神用事,并阴而归阳,虚冷则阴邪司权,出阳而入阴,非一致也。然名为阳明,以其两阳合明而盛极也,居阳实之名,而有阳虚之实,则阳明不成为阳明,徒负虚声矣。是以胃家之实,可曰阳明之为病,至于胃中之虚,是名为阳明,而实为太阴,尚可曰阳明之为病乎?
仲景于阳明之为病,冷热虚实,两立而俱存之。而提纲则曰胃家实也,其崇阳黜阴之意,具见于文字之外矣。
阳明一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胃者,阳明之腑,阳明之为病,全缘胃家之阳实。阳实则病至阳明,腑热郁发,病邪归胃,而不复他传,非他经之不病也。三阳之阳,莫盛于阳明,阳明之邪独旺,不得属之他经也。胃家之实,而病归胃腑,终始不迁,故曰阳明之为病。若胃阳非实,则今日在阳明之经,明日已传少阳之经,后日已传太阴之经,未可专名一经,曰阳明之为病也。
1 阳明之为病,不是阳明之经病,而是阳明之腑病。胃家实者,病归胃腑,终始不迁。三阳之阳,莫盛于阳明,阳旺于阳明,胃家实也。阳明之经病者,统于太阳也。
阳明二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伤寒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阳明之脉大,少阳之脉弦细,若三日正传少阳之时,不见少阳弦细之脉,而见阳明之大脉,知其传于阳明之腑矣。
1 阳明脉大,大而有力,沉而缓实,重按有力之义。三日脉大,知传阳明之腑。
外证五章
阳明三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1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阳明腑热,外蒸皮毛,则窍开汗出,故外证身热,自汗也,不恶寒,反恶热也。胃腑内实,潮热外蒸,故见此外证也。
2 阳明腑实,潮热外蒸,外蒸皮毛,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之外证者,则无须在言解表,腑实一成,则太少无权,后学自知。
阳明四
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1 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阳明病得之一日,腑热未实,不能外蒸,故不发热,太阳表证未罢,故见恶寒。虽得之一日,腑热渐实,必潮热外蒸,太阳渐退,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阳明五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1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胃腑,其位居中,五行属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是太阳表证,阳明病之来路也,阳明阳实,潮热外蒸,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2 恶寒何故自罢?恶寒为太阳表证也。阳旺于阳明,阳明腑实,则太少无权,阳明腑实,必潮热外蒸,则恶寒自罢。阳明腑病来,太阳表病退,故恶寒自罢也。先表病郁其腑热,后腑热蒸开表闭也。二日腑热,恶寒自罢,外证身热,自汗出者,恶热者,此为阳明病。已成阳明腑病,故恶寒必自罢。
3 阴盛于少阴,阳旺于阳明,此为全书重点。阳贵阴贱,此为治辩阴阳之重点。
阳明六
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1 伤寒表闭,故发热无汗。胃气以下行为顺,表寒外闭,胃气壅逆,则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此为表闭其胃,胃腑潮热而外蒸皮毛也;此太阳表寒转属阳明胃腑也。表闭可郁其六经,故当知。故汗出濈濈然者,为阳明病之外证。
按;本条呕不能食对比麻黄汤证,表闭而呕逆证。反汗出转嘱阳明者,对比大青龙汤之理。伤寒表闭,当是无汗而反汗出,阳明之外蒸也。
论;此又一例《肠胃型感冒》不要以西医的肠胃型感冒之病名而失中医的六经辩证之理法,此也包括所有的一切西医病名。
阳明七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濈然微汗出也。
1 伤寒,脉浮而缓,太阳表闭之浮,太阴阳明之土缓,手足自温者,是阳明与太阴所同,浮缓而不大,且先以系在太阴。病在太阴者,表闭里湿,湿热外蒸,身“当”发黄,此为一定之理,若小便自利者,湿有泻路,则不能发黄。太阴与阳明,其脉俱缓,何从别之?必验之大便,太阴大便利,阳明大便硬。至七八日,大便硬者,此为阳明病也。伤寒转系阳明者,太阳之浮去,阳明之大来,阳明外证者,濈濈然微汗出也。
2 浮为太阳,缓为阳明与太阴,阳明缓而有力,太阴缓而无力,因湿滞而无力也,但手足自温者,缓为土湿,还是土燥,又可观其大小便,此教人辩证与辩脉也。小便数者,阳明便硬,小便不利者,太阴便利,此也为一定之理,辩证用之。小便利则湿泻有路,则不至发黄,湿退燥盛,故至七八日,阳明渐实,缓变为大,大便硬者,是为阳明病也。伤寒转系阳明者,太阳外闭转为阳明腑热,潮热外蒸而汗出也,汗出则表解。此也是在表寒之闭,内湿转为内燥,故至七八日,内燥转嘱阳明也。七八日,大便硬而汗出,阳明腑证也。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