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急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探究
脑出血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致死率高等特点。对脑出血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急救治疗,可大幅提高其抢救的成功率,对改善其预后情况的效果较好。相关研究表明,神经内科以微创开颅术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急救治疗的效果较好。为进一步探讨此治疗方法在脑出血急救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性,笔者对我院收治的40例脑出血患者使用微创开颅术进行了临床急救治疗,现将具体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在本院收治的急救脑出血患者中选取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使用“随机分组法”将这80例患者分为40例一组。对照组:男女各占23例、17例;年龄:48-75(56.3±3.2)岁;其中,昏迷程度为轻度昏迷的患者有19例,昏迷程度为中度昏迷的患者有13例,昏迷程度为重度昏迷的患者有8例。观察组:男女各占21例、19例;年龄:46-78(58.2±2.7)岁;其中,昏迷程度为轻度昏迷的患者有18例,昏迷程度为中度昏迷的患者有12例,昏迷程度为重度昏迷的患者有10例。组间资料对比,P>0.05。
对照组:常规急救。常规急救的具体方法是:对患者进行急诊开颅手术治疗,对其进行术前全身麻醉后,打开其骨窗,之后将患者脑部的血肿肿块进行彻底地清除。观察组:微创开颅术。微创开颅术的具体方法是:使用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头颅CT平扫,并确定患者脑部的血肿中心位置。之后,对患者进行术前局部麻醉,然后根据CT扫描结果确定的血肿位置进行脑部穿刺。在进行脑部穿刺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开患者的脑部主功能区和重要的血管部位。完成脑部穿刺后,即可经穿刺点对患者的脑部血肿肿块进行粉碎和抽取操作。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进行急救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评价标准。总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对比两组患者进行急救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2.1两组患者进行急救治疗后临床疗效的对比。
进行急救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进行急救治疗后临床疗效的对比[n(%)]

注:2组对比结果,P<0.05。
2.2两组患者进行急救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接受急救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进行急救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n(%)]

注:2组对比结果,P<0.05。

脑出血是由非外伤性脑实质内部血管破裂而导致的脑部出血性疾病,该病的高发人群为中老年群体。微创开颅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其具有手术创口小、手术时长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相关研究证明,神经内科使用微创开颅术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急救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进行急救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更高,其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更低。此次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神经内科使用微创手开颅术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急救治疗的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使用微创开颅术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急救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