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在眉睫!如何让生命有尊严谢幕?协和麻醉科主任:不去刻意延长生命
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要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根据WHO的统计数据,全球每年有约4000万例生命终末期患者需要安宁疗护服务,但其中仅约14%的患者可获得安宁疗护,在我国这一比例仅约1%。这说明,我国的安宁疗护服务供需矛盾巨大,发展安宁疗护事业迫在眉睫。近日,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在'迎协和百年学术活动暨第一届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缓和医疗论坛'上作了相关的主题报告。
黄宇光在报告中讲到:'安宁缓和医疗,并非是提倡消极地治疗或者不治疗,而是呼吁面对临床不能治愈的生命终末期患者,采用相对舒缓的方式去解决患者的痛苦,而不是刻意去延长患者的生命。'
安宁舒缓医疗提倡医生和患者家属首先要学会彼此倾听。因为,人生是一趟周期性旅程,在这趟旅程中,面对疾病,医生和患者的第一目标,都是治愈病人。但即便在集纳了众多优秀医疗资源的北京协和医院,医生也不得不时常面对随着病程进展已经不能治愈的患者,不得不坦陈面对生命终末期的患者,身为医者也会越来越无能为力。这种时候,倾听患者的心声,在倾听之后,在医疗手段越来越有限的情况下,全方位地为患者提供身心呵护,同样是医者的责任和担当。
作为一名麻醉科大夫。黄宇光为什么会关注安宁缓和医疗?因为疼痛,几乎是每一个生命终末期患者特别是肿瘤末期患者要面对的难题,而通过麻醉药物或麻醉方法来减轻患者的疼痛,就是黄宇光的工作。
在做大夫几十年,黄宇光目送了一些患者走到生命的尽头,他时常反问自己,什么样的临床大夫才能算是一个好大夫?在协和医院35年的熏陶下,他的体会是,虽然我们承担着科研创新的任务,但临床仍然是第一位的,'临床'二字的主要含义还是强调,医生的主要精力是要围绕病床来转,因为病床上有我们的患者,这也体现了一句话——'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以患者为中心,就需要时时记得特鲁多医生的那句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
为临终患者提供舒适的医疗服务,可以称之为舒缓镇痛镇静。在缓解疼痛的同时,进一步减轻患者的心身痛苦。这是在患者生命末期用来减轻严重和难治性(顽固性)症状的最后手段,它是在监督下通过镇静药物来使患者意识下降甚至缺失,以减轻患者难以忍受的痛苦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兼顾了患者、参与其护理的医疗人员及有关患者家属、朋友的道德敏感性。那些因为疾病进程已经处于生命终末期的患者,医生却可以从专业角度和患者的心灵需求入手,还能够为患者做些事情。比如牵着患者的手,陪他走完最后一程。这种陪伴,不是无能为力后的举动,而是患者及其家属的内心期待,更是传递了医者温度的专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