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批改评点班学生作文点评‖ 陪伴是最长情的守护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11月,一名3年级小学生小希写的作文《爸爸看手机》,经小希的班主任唐老师转发后在网上热传。小希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的爸爸很爱看手机,每次有空他都会拿出手机来看。有一次,我叫爸爸进来跟我一起看书、玩、画画,可我叫完后,爸爸没听见,还是没有进来,害我叫了很久很久,终于把爸爸叫进来了,爸爸进来的时候还拿着手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陪伴是最长情的守护

当今社会,大多数父母就如小希爸爸一般回家后做的最多的事,就是看手机和看电视。对于他们来说,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回家看手机,上网,玩游戏……有助于释放压力。并自欺欺人地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供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这才是最重要的。可是,孩子们所看重的并非如此。那么,对孩子来说什么才是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呢?(开头扣住材料,适当拓展后提出问题,很好地引起读者兴趣)

《圣经》中记载:“父母对孩子意味着什么?父亲塑造孩子的大脑,母亲塑造孩子的灵魂。”可见,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点题)用心陪伴孩子,而不是心不在焉地敷衍孩子,只有真正的陪伴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守护,接受灵魂的塑造。因此,对孩子而言,陪伴方是最长情的守护。(题目中关键词不断出现,好,考场作文就该如此。)

在成长道路上,父母给予孩子最为重要的不是物质上的富足,而是精神上的守护。(中心句放段首习惯很好)也就是指对孩子进行品格的教育,心灵的富足,思想的启蒙。昔孟母三迁,她通过言传身教,培育了他“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的高贵品质;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一位女作家,在孩子年幼时,每天傍晚,牵着孩儿稚嫩的小手,在植物园的绿荫深处漫步,引领孩儿仔细观察每株花的叶脉纹络之间的区别。在这位母亲逝世后,她的孩子追念到:“虽然和母亲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但是最难忘的,仍然是幼年时在植物园中的散步。”

可见,母亲的陪伴对孩子心灵富足的影响。在犹太民族中,“母亲”充当三个重要角色--保护者、教育者、陪伴者,而“陪伴”正是保护与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她们从小陪伴在孩子左右,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这就是犹太民族被称赞为“世界上智商最高的民族”的原因。陪伴不是指简单地“相伴身边”,更重要的事让孩子通过父母的引领,感受到世间的美好,学会以爱与智慧的视角看世界。唯有如此,“陪伴”方实现了“守护”的真谛。(这个分析好,有新意,但是段落太长,分开更好,已经分开为两小节)

相反,有些父母一直秉奉“金钱是万能的”,它可以代替亲情,代替陪伴。一位年轻的父亲开车送给女儿上学。父亲对孩子说:“爸爸为了赚更多的钱,将来送你到更好的学校学习,没时间陪你,你恨爸爸吗?”女儿说:不恨。等我长大了,也赚更多的钱,送你去做好的养老院。”……父亲听后眼泛泪光!诚然,这就是我们现在很多家庭的缩影。物质的富足岂能弥补心灵的空虚?没有了“陪伴”,就少了彼此对爱的“守护”。(举例精当,和上文形成正反对比,家长朋友该如何做不言自明。)

《中国母亲底书》的作者张天麟先生感叹道:“中国不患物贫而患心穷。”(看出孩子读书广泛,引用的针对性高。)诚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设,但是,软实力的强弱也同样重要地影响着国家综合国力的高低。然而,软实力正是国民个人素质的体现。

因此,社会应该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重视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教育;为人父母,则更应该将心比心,少一些如“小希爸爸“只顾沉溺在自身世界的作为(结尾回归材料的做法很好),多了解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用陪伴温暖孩子的心灵,启蒙孩子的思想,实现对孩子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守护。

如果认为有道理,就请赶快放下手机,多陪陪孩子吧。千万不要让手机变成鸦片,去吞噬你的灵魂和对孩子的陪伴以及爱。让中国在”物足“的基础上,实现民族文化与思想的富足。这样,以家庭为单位的”陪伴“便实现了对整个国家文化与思想的”守护“,何其长情!(结尾的语言具有般豹尾的力度,但是依然太长,已经分开为两节)

总体评价:不像高一学生的寒假作文,比好多高三学生写的好,加油。但是必须加强分段意识,保持结构匀称!得分:52份(满分60)
考场作文忠告

对任务驱动型作文总结了几点:

1.标题

标题是论点的浓缩,必须让人家一看你的标题就知道你的观点是什么。

老师原话:看完标题不知道你的态度,印象首先就不好了,分数高不了。

2.开头

首段就是对材料现象的复述,以及表态。复述不能照抄材料,可以在用词时体现褒贬。而表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我认为balabala,放在段尾。

3.第二段

有两种类型,根据材料命题进行选择。

第一种:先肯定对方观点,然后针对对方的不足进行反驳,将对方观点驳倒,再次强调己方观点。[编者注:比较、权衡,不一定要反驳,也不一定要驳倒,不必有非白即黑的意识,具体要看题目要求,像2016广州一模的三则“暖闻”哪一个更暖,而不是让你说哪两个不暖!细微差别要分清。]

第二种:三样东西让你比较哪个更好,需要突出比较,体现权衡的过程来。较为合适的方式是,肯定三者的优点,然后尤其突出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一般是指出其他二者比起这样东西的不足。有时候是三个人进行比较,类似。

4.框架

中心句放段首!!!

中心句放段首!!!

中心句放段首!!!

5.注意

训练逻辑思维。

想问题多角度。

关注时事热点。

多看时评文章。

友情提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