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魏璎珞”用针线绣出绚烂星空,美到窒息!
日珥、蟹状星云、流星雨、黑洞……
初看这些作品你会以为是什么?
太空望远镜拍出的高清照片,
或者知名画家笔下独特的星空梦幻?
其实这些遥远神秘的天文奇观宙和你,
只隔了一根小小的绣花针。
蟹状星云
马头星云
狮子座星云
这些惊艳的作品都是苏绣艺术家——陈英华,
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当她带着这组星空作品,
参加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时
参展人员都惊叹不已:
“这明明就是照片啊,
怎么可能是刺绣!”
参展的有美国航天局(NASA)的人员,
这组刺绣作品令他们惊艳无比,
多次向陈英华提出想购买,
但陈英华连价格都没问,直接回绝了。
她说:“这是我最爱的一组作品,
花了那么多的功夫。
我想让它留在国内的科技馆,
让更多中国人看到。”
陈英华第一次用刺绣的方式,
创作出了宇宙中的天文奇景,
将传统手工刺绣与星空相结合,
引无数人点赞,
更有被不少网友称她为“苏州魏璎珞”。
陈英华出生在苏州镇湖,
这里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苏绣的主要发源地,
“家家有绣绷,户户有绣娘”
是镇湖的真实写照。
陈英华的母亲就是当地的巧手绣娘,
丝线织绣,多彩锦缎,织车作响,
几乎占据了她童年所有的记忆,
耳濡目染下,
她和苏绣结下了不解之缘,
苏绣对于她来说是一种刻在骨血中的亲切。
陈英华14岁时,
开始跟着母亲学习刺绣。
学习苏绣没什么捷径可走,
只能一遍遍地苦练基本功,
刚入门的时候,
陈英华每天都要在绣桌前坐十五六个小时,
练习针法与分线。
漫长的时间,
与成千上万遍的重复练习,
是积累也是磨练,磨炼的是性情,
把性情和心志磨练的坚韧,
才能够承受寂寞,
而只有耐得住寂寞坚持到最后的人,
才能看到织就完成时的绚丽夺目。
刺绣的入门之路寡淡且漫长,
其中的艰辛枯燥远非常人能想象,
而陈英华凭借着一颗敬畏之心,
坚定地走过了每一步,
她说:“一坐下来刺绣的时候,
我就觉得心很静,我很喜欢这种感觉。”
以针为笔,以线着色,
陈英华就这样默默地用手织绣着春秋,
这一绣就是30多年。
2006年故宫寻找技术精湛绣娘修复受损刺绣,
陈英华因为在当地小有名气,
而被故宫专家们看中,
负责修复乾隆花园倦勤斋门框的双面绣夹纱。
倦勤斋的128幅双面绣夹纱,
看似素雅,却用了60多种颜色,
有大小不一15种图案,
而且针法用的都是古法,很多都已失传。
故宫修复文物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修旧如旧,
要求色彩、图案与原件没有差别。
为此,陈英华翻阅了大量资料,遍查古籍,
还前往清华美院学习绘画和色彩理论。
经过反复试验研究,
她运用了缠针、单平套针、双平套针、
集套针、滚针、旋针等多种针法,
花费整整两年时间才几近完美地复原了
百年前的皇家刺绣。
之后陈英华又接手复制米珠金龙缎袍的任务,
这件龙袍出土于内蒙古地区,
原来的主人是康熙皇帝的女儿,
缎袍上八条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整件龙袍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龙鳞上是
用40000颗小米大小的珍珠做成。
由于米珠实在太小,普通绣针无法绣制,
陈英华将绣针换成了直径约0.5毫米、
长约4厘米的特殊绣针。
将4万颗米珠绣钉到8条龙的龙鳞上,
“行龙”每条要用20天时间,
稍大的“正龙”则要用一个月。
除了需要串起4万颗米珠外,
复原这件龙袍还需用到盘金、打籽等绣法,
盘金是用金线依纹样盘钉而成的绣法,
将金线沿着纹样放好压平,一根线盘到底,
中途不能断线或者换线。
然后开始下针,
用颜色相近的绒线将金线钉在绣品上,
这样绣制出来的图案全部浮于绣面上,
正面金光闪闪,背面无迹可寻。
陈英华用了三年的时间,
才完整复原出这件龙袍,
一针一线,都聚集着她的心血。
如今陈英华已是著名的刺绣艺术家,
但她依旧保持学习的态度,
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来充实自己,
还努力钻研新的针法,创新苏绣。
一次机缘下,
陈英华看到天文望远镜记录下的星空照片,
宇宙的波澜壮阔深深吸引了她,
当时她就有了一个想法:
将这些美丽的景观用刺绣呈现出来,
之后陈英华去学习了相关的天文学知识,
然而,星云的色彩绚烂,轮廓缥缈,
用针线该如何表现?
猎户座大星云
旋窝星系
陈英华开始埋头钻研新的针法,
为了还原出星空的立体感,
线要由粗到细不断交替,
部分丝线只有普通丝线的1/16,
甚至是1/64,
而想要绣出过渡颜色的和谐变幻,
则至少要用到上百种丝线。
陈英华反复绣了拆、拆了绣,
一遍遍试一遍遍绣,
历时两年多,用了10多种针法,
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
才完成了这个惊艳众人的星空系列,
16幅震撼人心的宇宙星图。
《海王星》
作为一个有责任心,
把传承苏绣工艺作为自己使命的匠人,
陈英华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苏绣的瑰丽。
她开设了一个自己的绣坊工作室,
有人想学刺绣,她都会免费教,
“但凡想要学习刺绣艺术的人,
我都一视同仁,会免费教他们。
因为我想把这种传统的手工刺绣,
让更多人了解。”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少的人肯静下心
专注地做一件事情,
一针一线去完成一幅作品。
但是好在还有像陈英华这样的匠人,
心存敬畏,心怀信仰,
将苏绣做到极致。
她享受那份寂寞,
那份独属于匠人的骄傲,
把古今通过丝线串联,
在经纬间传递手心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