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乌鸦定律”?每个人都在不断地犯

好友阿梅毕业一年内换了不下五份工作,每当我问起她的离职原因,她都说是因为老板不喜欢她,同事也排挤她。

头两次,我会义愤填膺地和一起骂老板、骂同事,但渐渐地,我却觉察出一点不对劲了。一个人究竟要多倒霉,才会在一年内,遇到五家公司,老板全都“不做人”,而同事全都很“坏”?

刚好这时,我看到的一则寓言解开了我的疑惑。

故事里说,从前有一只乌鸦住在森林中,但有一天乌鸦收拾了行李打算离开。乌鸦的朋友鸽子就很奇怪。“你在森林里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走呢?”

乌鸦说:“因为森林里的其他动物都说我叫起来的声音很难听,他们都不欢迎我,所以我要搬到另一片森林里去。”

而鸽子思考了一会儿,说“如果你不改掉你这个难听的嗓音的话,你就算搬去新的森林也不会受欢迎的。”

这就是“乌鸦定律”。

大家小时候应该也多多少接触过寓言故事,要知道,寓言的主角虽然是动物,暗喻的却是人类自身。

乌鸦的“嗓音”自然也不真的是说乌鸦发出的叫声——毕竟乌鸦作为一种动物,它的叫声是天生的,不是说一定可以后天纠正过来。

乌鸦的“嗓音”,对应的则是人类身上的种种“缺点”

当发生了“别人因为你自身的缺点而远离你”这样的事情时,你要做的不应该是抱怨和指责,而是要试着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这对自己来说是不容易的,因为比起对他人,人们往往更难承认自己身上所存在的缺点。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别人明明做了自己也会做的事,但人们往往对他人更加严苛,更容易去指责对方,而对自己的行为则是轻拿轻放。

“宽于待己,严于律人”说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心理。

但是若不想办法改变自身的一些缺点,只一味地逃避,并不会让事情变得更好。就像阿梅,即使到了新公司,也只不过是走上以前“因为觉得不受欢迎而辞职”的老路。

有人说过,“一个人的成熟的标志,就是能时常反省自己,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努力去改变”

多理解,少责备

每个人都会犯错,没有人可以做到“完美”,对于人类来说,“完美”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如果你觉得某个人就很“完美”,要不你和他有情感连接,会下意识忽略他的缺点;要么你还没看到过他的缺点,他很擅长“伪装”。

也正因如此,一味地指责,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坏。

当然,不责备不代表要强迫自己保持沉默,有时候,“怎么说”比“说不说”更需要重要。

当我们可以做到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也许更能理解对方为何会有那样的想法,为何会做出那样的举动。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当一件事已经发生过后,聪明的人会想搞清楚它是为何发生的,避免下次再发生同样的事;无能的人则会互相指责,相互攻击谩骂,但这对事情的解决一点好处都没有。

不纠缠,不抱怨

尼采曾说过:“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情,许多让你不愉快的人,如果你对每件事都耿耿于怀,对每个人都去记恨,那么你的一生就真的被这种负面情绪给拖累了。

有时想想真的没必要这样,为什么要让讨厌的人占据你的心神呢?每当你想想他们的时候,总是恨得牙痒痒,头发又掉了一大把,结果人家说不定早就不记得你是谁了,这样真的值得吗?

烂人烂事就像水草一样,你越挣扎,越愤怒,他们就缠得越紧,这时候你需要的是快刀斩乱麻,手起刀落,斩断他们,这时候你会发现,什么叫做一身轻松。

遇到烂人烂事的时候,不要过多纠缠,因为往往你无法改变他们,所以你只能去改变你自己的心态,毕竟生活还要继续下去。

多思考,多读书

有人说读的书越多,越能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但同时,自己的眼界却是越来越开阔的。

有的时候,通过读书,人能够更好地去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生活。

书有时就像一块镜子,在书中我们总能跳脱狭隘的“自我”,从“他者”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一些问题。

就如前文所说,人们很少看见自己身上的缺点,或是会下意识给自己的缺点找借口,却对“和自己拥有一样的缺点的人”大加指责,但读书时,却能更清晰地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出发,才能看清自己的这套双标嘴脸有多么可笑;也才能明白有的时候,有些人看起来的“不受欢迎”,真的是有道理的。

结尾

人的成败由自己决定,受欢迎与否也并非一成不变。看清自己是改正缺点的第一步,只要勇敢地踏出这第一步,那么你会发现接下来的改变没有什么难的。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希望大家都能完成这样的自我蜕变,不要让自己变成那个“污染大环境”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