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观古今——读流派诗人陈宁生《谒野猪口》

波澜壮阔观古今——读流派诗人陈宁生《谒野猪口》

《谒野猪口》一首瞻仰古迹,抒发怀古幽思的六段体诗歌。野猪口,位于山西省神池县烈堡乡南赛村北,是明(内)长城中一个重要的关口,是万里长城中唯一能看到的北齐长城与明长城平行走向的景观。这里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战事。
        诗人由登临野猪口明长城所见实景引发的感慨入笔,诗歌的前三段,有移步换景之
妙。“野猪拖着它的故事已经走了”,一下子把读者拉入一种似传说的氛围里。冰雪之中朔风凛冽,登临长城的人,要来这里追寻什么感悟什么?一句“千百年的苍莽”为读者展开浓墨重彩的古战场画卷——血雨腥风,嘶吼如雷。两段长城如龙,潜伏作腾飞状,但它们却始终固守在群山之巅,试图用自己的身躯固守一方安宁。
        诗歌的第三节,以一句“敲响了太阳的晨钟暮鼓”,营造出的空旷意境,仿佛这场壮烈的战争后鸣锣收金的特写镜头。彰显出诗人驾驭语言谋篇布局的功底。
          如果说诗歌的前三段,是对古长城的追思缅怀,而后三段则是由景物的描写,转入对推动历史前进的人的讴歌。历史翻过了一页,战争烟消云散,无数不屈的忠魂,却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载入史册不可磨灭。

       诗歌收尾“那头野猪/那头长满雪白翅膀的野猪/腾空而起 撞开苍穹之门/消失在远方”渔舟唱晚般浓郁抒情。是啊,如今国之安危,再也不需要凭借砖石夯实的长城。国力强大,军事力量也日益强大,侵略者不敢轻举妄动。长城,终将沉淀到历史深处,被当作一座民族精神的图腾,以文字的形式,安居在史册。
       回顾全诗,表达形式虽然普通,但首尾遥相呼应,中段情景交融,气韵上波澜壮阔,开合自如,读来甚觉诗空辽阔,有震撼心灵的力量。

附诗:

谒野猪口
陈宁生

题记:位于山西省神池县烈堡乡南寨村北的野猪口,是明(内)长城中一个重要的关口,是万里长城中唯一能看到的北齐长城与明长城平行走向的景观,这里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战事。。。。。

野猪拖着它的故事已经走了
我们的足迹   搁浅
在朔方的冰雪之中

追寻的目光  能网住
多少剩余的号角
探索的灵感  荡过
千百年的苍莽

举步的一刹
扑面而来的是厮杀者
骨与盐白色的血液
两条巨龙潜伏
在目光所不能涉及的天空
它们横卧在群山之巅
它们盘施在鹰所遗忘的领地

站在边墙之上
遥测那未曾被风打造过的铜像
历史在岁月的边缘
隐隐翻阅
是谁写就那壮烈的一页之余
敲响了太阳的晨钟暮鼓
向世人倾诉着
一个关于民族的话题

岁月将这段历史撕作风丝雪片
敲打在跋涉者回望的心头
散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审视着那些
当代人们各色的眼睛

无数不屈的忠魂
酣睡进那古堡的深沉
古堡散架  干戈遁逸
犬牙差互的战争烟消云散

那头野猪
那头长满雪白翅膀的野猪
腾空而起   撞开苍穹之门
消失在远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