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黄疸皮肤瘙痒专方

【原文】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诠释】伤寒瘀热在里,口烦渴,小便不利,身发黄,脉滑数,当服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今反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显然非里有湿热,而是伤寒有热,拂郁在表,失于清透,汗不出,困闭于内,黄毒泛于肌表所致。故身发黄疸,必有皮肤瘙痒之征。方投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解表退热,祛风止痒。

【治法】解表退热,除湿止痒。

【方药组成】麻黄2两(去节),连翘2两,杏仁40个(去皮尖),赤小豆1升,大枣12枚(擘),生梓白皮1升(切),生姜2两(节),甘草2两(炙)。

【服法与禁忌】上药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泽,分温三服,半月服尽。

【经方方论】伤寒在表,治当麻黄、生姜辛温发汗,杏仁宣肺止咳,有利疏表;连翘,梓皮清热祛风止痒,赤小豆排毒,清热利小便,甘草、大枣和胃益中,资津以行汗,汗出热退,使肌表拂郁之邪得解,瘀热发黄必随之而退。从方证分析:身必黄,黄毒必肤浅,另有瘙痒之征,无湿热壅实,口燥烦,小便少,苔黄便干等里症,故不宜栀子柏皮汤治,而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解表退热,祛湿止痒。

《仲景方论》

《伤寒论》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轻赤小豆汤主之。

[注家方论]

1.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内经》曰: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止,此之谓也。又煎用潦水者,亦取其水味薄,则不助湿气。

2.方有执《伤寒论条辨》:麻黄、甘草、杏仁,利气以散寒,麻黄汤中之选要也;连貂、小豆、梓皮,行湿以退热,去瘀散黄之领袖也;姜、枣益土,为克制;潦水,无力不助湿。

又曰:轺,《本草》作翘,翘本乌尾,以草子析开,其间片片相比如翘得名。轺本使者小车乘马者,无义,疑误。

3.钱天来《伤寒溯源集》: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也,皆开鬼门而泄汗,汗泄则肌肉腠理之郁热湿邪皆去。减桂枝而不用者,恐助瘀热也.…赤小豆,除湿散热,下水肿而利小便….梓白皮,性苦寒,能散湿热之邪,其治黄无所考据。连翘根,陶弘景云:方药不用,人无识者。王好古云:下热气,故仲景治伤寒瘀热用之。

4.吴谦《医宗金鉴》:湿热发黄无表里证,热盛者清之;小便不利者利之;表实者汗之,皆无非为病求去路也。用麻黄汤以开其表,使黄从外而散。去桂枝者,避其热也;佐姜枣者,和其营卫也;加连翘、梓皮以泄其热,赤小豆以利其湿,共成治表实发黄之效也。连翘即连翘根。无梓皮以茵陈代之。

【经方新用】

(1)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天虫20克,蝉蜕15克,治疗皮疹瘙痒。

(2)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银花30克,连翘30克,赤芍15克,丹皮12克,紫草20克,治疗药疹。

(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生石膏30克,防风12克,白术12克,益母草30克,桑皮30克,治疗风水(急性肾小球肾炎)。

[名医验案]

1.王旭高医案

治一人。伏暑湿热为黄,腹微满,小便不利,身无汗,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连翘、豆豉、茵陈、赤茯苓、川朴、枳壳、杏仁、神曲、赤小豆(煎汤代水熬药)、通草。

2.赵守真医案

农人张友敬,家贫齿繁,操作辛勤,不避风雨,自恃体健,从不惮劳。不期,春候反常,时晴时雨。田中插秧锄草,日受湿热熏蒸,夜间又贪凉取冷,感受风邪。日前突然恶寒发热,头身重痛。自服表散丹方,汗出热解,暂得轻松,仍力于田。夜又发热,头重目昏不能起立。医处以解表渗湿方,寒热稍减,反增口渴心烦,胸中嘈杂,头常汗出,身黄如橘子色,尿短黄。因疑病之加剧,延余治之。切脉滑数,舌苔黄白而腻,发热不恶寒。详参上证,是为热邪蕴郁,湿气熏蒸而成黄疸。前医之解表渗湿为不谬。其证增者,非药误也,乃病正乱张,一时难解而已。再稽之《金匮翼》:“黄疸此为脾胃积热,而复受风湿,瘀结不散,湿热郁蒸;或伤寒无汗,瘀热在里所致。”指明湿热郁久,蕴而成黄,或因汗出不彻,瘀积而成。治以清热渗湿为宜,但外邪尚未尽解,亦应兼予疏散。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茵陈、苡米,嘱服3剂。

复诊脉不浮而滑数,外热虽除,内热尚盛,疸黄如故,苔仍黄腻,不思食,尿短黄,腹胀,3日未便。再予清热渗湿,微通腑气,改用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加苍术、花粉。两日服完3剂,大便通,身黄略褪,可食稀粥半碗,能起立行动。乃于前方去大黄,每次服用明矾末1.5克。经服5日,黄褪三分之二,精神饮食均佳。易茵陈五苓散加苡仁,仍照常吞服矾末。1周黄褪尽,略事清补,遂告痊愈。

3.刘渡舟医案

高某,男,20岁,学生。周身泛起皮疹,色红成片,奇痒难忍,用手搔之,则画缕成痕而高出皮面。举凡疏风清热之药尝之殆遍而不效。微恶风寒,小便短赤不利,舌苔白而略腻,切其脉浮弦。辨为风湿客表,阳气佛郁,而有郁热成疸之机。疏方:麻黄9克,连翘9克,杏仁9克,桑白皮9克,赤小豆30克,生姜12克,炙甘草3克,大枣7枚。仅服两剂,微见汗出而以。

(0)

相关推荐

  • 经方: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 [原文]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 ...

  • 一起来,学经方(三十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日学一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组成:麻黄.连翘.杏仁.赤小豆.红枣.生姜.生梓白皮.炙甘草. [经典方证] 伤寒症,身体里有热有淤,皮肤呈黄颜色. [适用人群] 体格壮实,面红发热,皮肤瘙痒或渗出粘稠 ...

  • 【经方故事】准妈妈的湿疹

    2020年的7月,又是一个普通而忙碌的一天.诊室外人口攒动,诊室内应接不暇.一切都在紧张又按部就班的进行时,诊室迎接了一位特殊的孕妇--小丽.小丽当时已经怀孕38周+2天,腆着大肚子,在老公和婆婆的帮 ...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阳黄兼有表证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原文点睛]        伤寒,痰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262)        麻黄二两(去节).连翘(根)二两.杏仁四十个.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掰).生梓白 ...

  • 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非表里同治

      此文已经发表在<环球中医药>,我的代表作.  摘要:对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历代医家观点争议较少,成无己云:"湿热相交,民多病瘅.瘅,黄也.伤寒为寒湿在表,发黄为瘀热在里,与麻 ...

  • 身目发黄,身痒‖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第663期】

    尹某,男性,40岁,1966年3月4日初诊. 近2个月右上腹疼痛,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自昨日起发热恶寒.无汗.身目发黄.身痒.口黏不思饮,小便黄少,苔白腻,脉浮弦. 处方:麻黄6g,连翘10g,赤 ...

  • 范圣华医师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皮肤瘙痒症

    皮肤瘙痒症多见于成人,是一种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症状.皮肤瘙痒常从一处开始,逐渐扩展到全身.常为阵发性,尤以夜间为重,严重者呈持续性瘙痒伴阵发性加剧,饮酒.咖啡.茶.情绪变化.辛辣饮 ...

  •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合病合证之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第262

    表部病辩证 一.太阳病 二.厥阴病 三.部证 四.合病.合证 11.去桂加白术汤证 17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 ...

  • 伤寒论方解:(18)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栀子柏皮汤、茵陈蒿汤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伤寒论方解(十八) 王东海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是汤主之. 麻黄三两(去节).赤小豆一升.连轺二两.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甘草 ...

  • 经方心裁(136)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月经疹、妊娠瘙痒症、妊娠痒疹、妊娠瘾疹、产后麻疹 -- 马氏妇科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原文]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伤寒论>(262) [组成与用法] 麻黄二两,去节  连轺二两,连翘根是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 一升  ...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皮疹瘙痒案

    M某,男,34岁 右上肢屈侧面多发米粒大皮疹,以丘疹为主,瘙痒发红一月余,自行服用抗过敏药无效,余伴心烦 便秘,口苦,脉软略数,舌红苔薄黄 辩证要点:丘疹 口苦 脉软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10 ...

  • 马老师防己茯苓汤合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治疗全身虫行感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高楚楚   初诊:2015年6月30日.王某某,44岁."全身虫行感半年余"就诊. 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周期30-35天,经期7天,量中等,色红,无痛经,腰酸,无经前乳胀.末次月经5 ...

  • 深入浅出讲伤寒第25篇:现代科学语言解读“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后三期发文预告:真武汤.猪苓汤.附子汤. 发文规则:春节期间(含春节后第一周)不稳定更新,其它时间周一.周三.周五更新. 本系列文章用通俗易懂的现代科学语言解读中医方剂背后的机理及适用范围,帮助读者建 ...

  •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二六二.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 连轺二两(连翘根是)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擘) 生梓白皮(切)一升 生姜二两(切) ...

  • 解析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原文: <伤寒论>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组成: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连翘根.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