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公布什么叫音乐治疗中的“摆渡”,看到就学到,不容错过!
摆渡核心的基本框架
(一)
明白了“高峰体验”的概念,就很好理解音乐治疗中的“摆渡”了;“摆渡”是小明原创的本土化音乐治疗里特有的概念,是根据中国人文化心理背景所独创的,在西方的音乐治疗里没有这一理念。
(二)
那么什么是摆渡呢?
摆渡,顾名思义,就是助人渡岸,在音乐治疗中“摆渡”就是利用音乐的发展去实现内心情愫的发展,认识自我的强迫性重复,产生高峰体验,最后随着音乐的摆渡顺序安全着陆,完成一次回归快慰,从而也就实现了一次心灵的摆渡。
抽象来说,在音乐摆渡中,通过咨询的次数,帮助来访者实现摆渡,每次达成一个目标,最终实现摆渡。因此治疗师要知道在每次摆度中要进行如何程度的摆度,摆度到什么地方,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进展,这都影响我们的摆渡。
(三)
为什么一定要有摆渡?
任何民族在历史上都有与洪水有关的记忆,船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安全的象征,更是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工具。在西方有诺亚方舟,在中国有葫芦,更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传说,这都是潜藏在我们集体潜意识的摆渡原型。
在各种传记小说中,也都有利用摆渡到达智慧彼岸。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最后必须得渡过一条大河才能取得真经,而有智者驾船助他们渡河,快到彼岸时,智者对唐僧说:恭喜长老,您已经脱胎换骨了。在佛教《心经》中“般若般若密多”更是智慧地到达彼岸的意思。
摆渡的本质是一种原型,可以帮我们智慧达到彼岸,实现一种脱胎换骨,而这些就是本土化音乐治疗的意义。
(四)
因此,建立起本土化音乐治疗的基本框架:共情—移情—退行—摆渡。
首先第一步是共情。通过寻找同理心音乐与来访者共情,前面我们讲述到,寻找同理心音乐并不是让激昂的音乐对应抑郁的情绪,欢快的音乐对应焦虑的情绪,而是需找符合来访者心境的音乐。正如来访者所说:“我从来不知道原来悲伤的音乐可以化解抑郁,原来我们听到悲伤的东西反而可以化解悲伤。”通在音乐同理心音乐让来访者感受到自己被理解,才有可能对音乐产生移情。
为什么要移情?在传统的心理咨询里面我们会让来访者对治疗师移情,这是不可避免的,来访者把心理咨询师当成父母,恋人或者是仇人,爱恨交错,林林总总。在传统的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诱导来访者把自己当作是移情对象,让来访者进行投射;而在音乐治疗中,心理咨询师要让来访者对音乐移情,让他爱上这首音乐,让他感受到音乐理解了他。当来访者觉得音乐理解了他,这无异于心理咨询师理解了来访者。
事实上,心理咨询师真正做到理解来访者是非常困难的,毕竟里两人来自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原生家庭,只能说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但是音乐就不同,当来访者把自己内在体验投射出来,音乐作了一个很好的镜子,来访者会感觉音乐说出自己的心声。假如来访者需要被养育,那么这时音乐就起到一个包裹性的容器的作用,类似于子宫般的环境。
来访者会在音乐里退行,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重新去体验与感受自我。安全的音乐摆渡流程非常重要,会带领来访者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发展。假设音乐摆渡流程像一次火车旅行,退行就意味着我们邀请来访者上了这列火车,来访者看到了不同的风景,看见了山川、河流、峡谷,最终又完全回来了,这个过程我们叫做摆渡的过程,也是一次心灵的完形。
例如在哀伤情绪摆渡辅导中,我们选取了音乐《风笛与鼓手》,让来访者投射自己的情感,激活来访者的情感体验,接着可以用大提琴的音色来扰动和修复来访者的情感体验,最后用大提琴完成未完成事件,告别创伤,达到治愈的效果。
(五)
在摆渡中,主要通过以下流程来实现智慧渡河:
一是情绪摆渡和完形,即利用音乐进行同情情绪,扰动情结,最后实现完型体验;
其次是按照人的成长顺序摆渡,重组情绪认知,因此针对每个人个体的摆渡流程有可能不同。
最后是通过音乐促进认知发展,这也是音乐治疗的核心:用音乐去解释,未被表达的、孤立的、丢失的情绪情感体验,置换自己的不能表达出来的那部分体验,并且用音乐的发展去发展它们,进而达到治愈效果。#生活心理学##心理咨询师说##亲子教育##心理学#
本文节选自赵小明《本土化音乐治疗与实操》
编辑: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