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建三绝:祠堂、民居、牌坊
汤显祖曾言:“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今天的人们再踏上徽州这片土地,除了会有想起此话时的千头万绪,也难免会为精妙奇绝的当地建筑赞叹不已。祠堂、民居和牌坊并称为“徽州古代建筑三绝”。
祠堂
祠堂是祭祀先祖的场所,徽州古祠除了承载宗族文化的深厚内涵以外,在建筑艺术上,也堪称杰作。
最知名的徽州祠堂应该是位于绩溪县龙川村的胡氏宗祠,从这里走出了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红顶商人胡雪岩、国学大师胡适。当人们讶异于胡氏家族为何能人才辈出时,也许可以从这座祠堂找到一些答案。这座三进七开间的祠堂,采用了重檐歇山式屋顶,远远望去,便觉肃穆庄重。
里面的雕刻装饰精美异常,尤以木雕出彩,被专家称作“木雕博物馆”。在安徽省博物院展出的一副“荷蟹图”中,荷花的图案贯穿了四扇门板,寓意和气以及“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除了荷花以外,第一扇门板上还雕有螃蟹,寓意“和谐”;第二扇则雕以鸳鸯,与荷花一道寓意“和美”;第三扇上雕的河虾,因被当地人称为“顺”而寓意“和顺”;第四扇所雕青蛙蛙鸣响亮,故寓意“和鸣”。胡家人将他们要向子孙后代传达的重要观念以图画的形式刻在宗祠的每一处构件上,生动有趣,令人印象深刻。不难想象,当胡家后人一次次踏进这里祭祖时,就会一次次重温先辈们希望通过这些图案带给他们的教化……
当然,还有矗立于歙县呈坎村的罗氏宗祠,休宁县的王家三槐堂,棠樾村鲍氏家族特别的女祠清懿堂……观徽州古祠,能窥得徽州人对过去的反思——我们是怎样创造了如今的辉煌的?与人为善,或勤勉治学,不忘过往,方能走得踏实。
民居
徽州民居,总叫人想到青砖黛瓦马头墙,一派宁静安逸的景象。走进它们,生活里的智慧便隐藏其中。
西溪南乡的老屋阁有一位著名的设计者——江南才子祝枝山。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土地贫瘠的徽州腾不出太多的空间来建房,所以徽州民宅多为两层的楼房。
老屋阁正是明代中期徽州民居的代表作,一楼被用来陈放家中杂物,二楼才是人住宿的地方。房屋中间往往有一个天井,可以透光通风,与天井下的水池一起起到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二楼天井周围安一圈飞来椅,又被称作“美人靠”,过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阁女子就是在这里闲度时光。
最令人叫绝的是充满智慧的“流沙墙”的设计,向墙体中间注入极细的流沙,可以防盗。假如有盗贼想要入内行窃,要么得用梯子翻过高高的马头墙,要么就得在墙上凿洞。然古时梯子的使用是有规定的,一般民用的梯子远不足以助人到达马头墙的顶端,只有云梯才能满足需要,但云梯却是军用。
这样一来,便只剩凿墙而过的方法了,但墙内的细沙会从所凿的洞中不断流出,待一整面墙内的沙子都流尽,主人家大概也能发现了。高高的马头墙以墙体包裹里面的木结构,当某一户失火时,不至于成片起火。
观徽州民居,便邂逅了徽州人在当下的时光——我们如何享受现在的生活?倾尽智慧,或寓以情趣,热爱当下,始得自在。
牌坊
作为中国特有的纪念性建筑,大多数人提到牌坊的时候却以为只有贞烈的寡妇才能立牌坊,这样的认识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其实,牌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标志坊、功德坊、节烈坊和百岁坊。位于歙县许村的双寿承恩坊,相传就是朝廷为了表彰当地一对百岁夫妇而立的,属于百岁坊,它的建立正是中华民族尊老敬老这一传统美德的体现。而另一个令人感动的牌坊则是建于元朝的郑村贞白里坊。一个名叫郑千龄的小小县尹,一生廉洁奉公,一心只为百姓,于是受到一方乡亲爱戴,大家以一座牌坊来纪念他。这大概就是最早的“感动中国”了。
不同于徽州大地上其他牌坊单面四柱的结构,许国石坊四面八柱,也就是俗称的“八角牌楼”,如今仍在歙县县城中跨街而立,气势非凡。
上面的花纹精致繁复而又饱含深意:“巨龙腾飞”象征皇帝,以示许国对上忠诚;“英(鹰)姿(雉)焕(獾)发”颂扬皇帝年轻有为;“鱼跃龙门”表示许国乃科班出身;“三报(豹)喜(喜鹊)”则喻许国的三次升迁;“威凤祥麟”称颂当时文风鼎盛;“龙庭舞鹰”暗示许国的超然地位;“瑞鹤翔云”寓意天下太平,又象征许国的品格高尚脱俗;“鹿鸣图”象征当时的社会吉祥安乐,国泰民安……
还有环绕在下的12只石狮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在什么东西都可以批量生产的现代,这样一座独一无二,处处透着巧思,诉说着当时人的理想的牌坊令人惊叹不已。
不知道在那个时代,它激励了多少的学子为了能获此殊荣而昼夜苦读?
观徽州牌坊,便晓得徽州人对未来的期许——我们要成为怎样的人?健康长寿,或功勋卓著,未来有所期待,才能有所成就。
徽州人将他们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寄托在祠堂、民居和牌坊三种不同的建筑上。你来或不来,它们就在那里,静静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