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生娃后,负重前行的不止是年轻人,还有我们年迈的父母

同事的老公是做销售的,平常是山南海北、全国各地的跑,这次经过老家,把独居的老母亲一并从乡下接了来。

为此,同事是一肚子的不痛快:你天天出差不在家,我独自上班带娃,再弄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过来。别说帮忙,我一个人还要伺候两个呢!

其实这个同事的女儿,已经十周岁了。

奶奶虽然已经七十多,但身体还算硬朗,照顾自己是没问题的,决不至于给子女添麻烦。

并且,同事大概已经忘记,她女儿小的时候,也正是由奶奶一手带大的。

结了婚,有了娃,尤其二宝是自己带的,更深深地体会到:每一个放弃安逸的晚年生活,帮忙带孙辈的父母,都是我们生活中的超级英雄。

老人帮忙带娃,其实是克服了许多我们年轻时看不到的困难。

背井离乡的孤独

子女在外安家,有些甚至离老家千里之外。

而老一代的父母,很多连自己所在的省城都没去过。

他们的生、老、病、痛,包括衣食住行,都是围绕着自己熟悉的小圈子。

很多家住农村的,住着大大的院子,种着些微的田地。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农闲的时候,和亲朋邻居聊聊天、打打牌。

这就是他们熟悉的、深入骨肉里的生活方式。

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住在高楼林立的狭窄房间里,邻居们出来进去都紧闭着房门,马路上还有人行道、红绿灯要遵守,自己还说着没有人能听懂的奇怪乡音。

老一辈的父母,很多终其一生为了家庭、为了子女而活,在一个完全陌生、各种规则要遵守的城市中,没有朋友,没有亲属,也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可以想见,老人会是多么的不适应和孤独。

特别是那些有多个子女的,这个子女家一个,那个子女家一个。大半辈子酸甜苦辣都在一起的伴侣,不得不分居两地,各自带着孙辈,子女一上班,连找人说话聊天都成了奢侈。

我家爷爷帮着带孩子时,就曾无意中说过:城市再好,也比不上自己的老家。

这,可能是很多为了帮子女带娃,而离开家乡的老人的心声。

身体上的吃不消

每一个独自带过娃的妈妈,都了解带娃的辛苦。

很多产假都没休完,就急着回去上班的妈妈说:上班可比带娃轻松多了。

这还是半岁以内的小婴儿呢,很多的时间都在吃吃睡睡,就已经让很多年轻力壮的妈妈吃不消。

可是,娃会长大,精力和需求与日俱增。

尤其是一岁左右学步期孩子,抱又不给好好抱着,走路又还不会走。

得大人弯着腰,搀扶着胳膊,跌跌撞撞地学走路。

即使正值盛年的年轻人,一天下来,也得腰酸背痛的。

何况,娃醒着,老人得跟着娃,公园、户外,手眼不能离;

娃睡着了,老人得趁着这一刻的闲工夫,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等,为的是儿子、儿媳下班回家有个洁净的环境和丰盛热乎的饭菜。

可是毕竟,是六七十岁的老人。

这个工作量,一天下来,真的是比上班还累。

何况,这个年龄的老人,大多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基础病,或者这里、那里的疼痛。

为了不让孩子担心,很多老人就忍着。

心理上的压力

很多老人的想法是,带娃苦点累点都不算什么,就怕子女不满意。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加上现在大环境中养娃的无比焦虑,很容易对孩子的风吹草动焦急万分。

磕了碰了、胖了瘦了、性格是太温顺还是太强势等,都可能成为指责老人的借口。

其实,老人带娃的小心程度,真的是比年轻人强太多了。很少有懒散带娃的老人,他们基本都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那种。

还记得我家奶奶带大宝的时候,大宝从小推车里摔下来过一次,奶奶心疼得当场眼泪都下来了,一个劲地说自己太不小心了。

真的,结了婚,有了娃,我们只是在经济上有负担,而父母远离家乡跟随我们,他们才是我们应该感恩的超级英雄!

但是,家有老人的年轻人,往往到了周末、节假日,早上睡懒觉不起床,或者躺在沙发上刷手机。

  • 饿了,叫一声“妈,饭做好没有,我饿了”;

  • 洗漱时,叫一声“妈,我的牙刷放哪儿了”;

……

而老人,工作日忙忙碌碌,节假日、周末还是任劳任怨地做饭、洗碗、打扫卫生。

这是老人的的辛苦,也是我们做子女的幸福。

真希望,那些有老人帮忙带娃的年轻人,多体谅体谅老人,多承担家务。也希望所有的父母们健康、快乐,能够陪伴我们到永永远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