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初中回头看:如何让孩子的兴趣变为习惯
每个孩子都在成长过程中都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和好奇,他们对外界的任何变化都带有天然的兴趣。
婴儿时期听到音乐就会很自然地跟着哼唱或者扭动,听到鸟叫声就会静下心来聆听,看到有趣的物体就会上去触摸,甚至放在嘴里品尝。
幼儿园时语言中枢快速发展,他们会模仿各种声音和说话方式,是家中的小话痨,我家娃那是对南京话充满了兴趣,每次去菜场都会用半生不熟的南京话和摊主交流,让我们担心娃的普通话被带歪了。
到了小学之后的阶段,运动神经发展起来,各种运动强烈吸引他们,只要能上手参与的就绝不会站在场边上看着。
这些阶段中,孩子的兴趣爱好特别多,作为家长,也会给他们报各种培训班。很多培训机构都会有我们的信息,他们通过各种宣传单或者朋友推荐等形式向家长们推送各种课程。
人生伊始,从兴趣与好奇开始
孩子的兴趣需要管理
孩子的兴趣是否就是我们参加培训班的唯一准则?
肯定不是,因为孩子刚开始的天然兴趣特别容易被转移,尤其是经历了培训班的枯燥练习后,他们的兴趣很快就衰落下来,然后各种抵触情绪就上来了,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开始介入,确定是否要继续进行下来。
孩子的兴趣迁移图如下所示。
孩子兴趣迁移图
家长全程参与,关键节点介入引导
在这个兴趣迁移图中,家长全程参与,只是不同节点的参与力度不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节点就是图中孩子“兴趣大减,抵触强烈”这个阶段,家长需要深入分析原因并作出判断。
1、与孩子交流,确认他们抵触的原因。
例如有的是老师教学方法不合适,有的是家长要求太苛刻,有的是孩子只是跟着小伙伴的潮流要求参加培训班,本身并不是太感兴趣。
具体分析一下孩子遇到的问题,然后针对性地给出解决措施,如果是遇到了困难,就做个助推手,解决问题,如果孩子只是一时兴起赶潮流,那么可能不一定是真喜欢这个方向。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家长会将自己的人生遗憾转移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在这方面能够有所成就。我家就是这样,在上钢琴课的过程中,孩子妈妈的劲头比孩子还足,最后的结果是孩子没兴趣了,孩子妈妈却练了一手好琴。
2、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如果效果非常不明显,可能孩子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如果一段时间后孩子的学习效果还停留在刚入门时的状态,那么就和老师、其他家长交流一下,确定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天赋和真实的兴趣。一般来说,如果孩子没有这方面的天赋的话,就及时调整吧,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美好,不用只停留在这一小块上。
必然有挫折,家长介入
3、我家的引导过程
我家娃去小区的培训中心玩的时候听了一次钢琴课,觉得很好听,所以我们就带着试试看的想法报了钢琴班,但是孩子妈妈对娃的进展一直要求很高,达不到要求就训娃,所以娃就起了抵触情绪,最后完全不愿意去上课。
娃上了一学期课后,还是找不准音调,经常跑调。我们就和老师确认了一下,老师很委婉地说:“可能需要长期的练习,效果或许会好一些。”
老师这么一说,我们就知道了,娃在音乐上可能没什么天赋,于是果断停止。
没有天赋就果断终止,调整方向
同样,在绘画上,孩子参加鼓楼的某工作室的课程后,到了素描阶段也开始有抵触情绪,她说是人太多,每次去了后总是坐在靠边的位置上,感觉被排挤了,效果也很差。我们就和老师商量了一下,调整了上课时间,让娃有一个较好的观察位置,孩子的抵触情绪就消失了。
类似的,在计算机编程的学习中,娃也是学了几天就厌烦了,各种枯燥的内容要记忆,编程的调试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有些问题从应用题转化为编程思维的难度较高。
考虑到编程是人生必备的技能,早学早受益。在这种情况下,我和孩子妈妈采用的是“强制引导”方式,即告诉娃:“培训班的费用已经交了,有大几千,相当于十几次的海底捞,是无法退回的,你有两个选择,要么继续上课,坚持学完,要么不去上了,损失十几次海底捞。”
娃仔细回忆了一下海底捞的吃饭过程,最后决定咬紧牙关继续上课,终于熬过了最枯燥的阶段,随着编程题的进展,逐渐变得自信,兴趣也重新燃起来。
一旦决定坚持,就不动摇地走下去
用激励和成功愿景,将兴趣引导成习惯
有个同事说小时候特别痛恨拉小提琴,每次练琴都要做很长时间的心理建设,但是到了初中后才发现,拉琴已经成为自己最有效的减压方式,所以每次不开心时都会习惯性地拿起小提琴拉一段。
同样,孩子如果有一定的天赋,那么就要坚持下去,即使他中间有一些抵触,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避免半途而废。
最好的引导方式就是“激励”,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鼓励。孩子,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特别关注来自家长和老师的表扬。
我记得有一次课外班回来后,娃对我说:“爸爸,我今天很受伤。”
“为什么啊?”
“今天我告诉奶奶我画得很好,老师表扬我了,结果奶奶说这算什么呀,不能骄傲。”
“好吧,奶奶是希望你不要骄傲,她的侧重点和我们不同。不过我觉得你今天得到老师的表扬,说明绘画上有很大的进步了,一会我拍下来,以后我得经常在单位欣赏了。”
“那是,也不看看我是谁。”
孩子对奶奶的言语很敏感,说明孩子对表扬和奖励很敏感,适当的鼓励会让孩子有强烈的成就感。
可以建一个成就表格,即每次做得好一点时就画一朵红花,积累到10朵红花就去海底捞犒劳一下自己。
还有一个激励方式就是考证,一旦有权威认证的证书拿到手,孩子的成就感会非常强烈,认为自己付出艰苦努力后获得巨大的回报,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是出类拔萃的、是卓尔不凡的。我家娃拿到PET高分后,口头禅改为了“我如此优秀”,带着神采飞扬的表情。
只要能够正向引导孩子走在正确的路上,各种激励和引导手段都可以用起来,反正没啥坏处。
每个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鼓励
一句话总结
孩子的兴趣很脆弱,在枯燥的练习面前特别容易打退堂鼓,需要家长判断孩子为什么会有抵触情绪,要么果断换方向,要么通过激励和引导方式让孩子坚持下,守得明月开,将兴趣培养为习惯,最后从业余走向专业,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关注镭师兄,一起聊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