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琳高娃:用“看不见”的设计领先市场十年 | 汽车界的灵魂捕手

江水长,秋叶黄,草原上琴声悠扬。当来到呼伦贝尔这片广袤的草原之时,或许才能读懂这位蒙古族女设计师内心的坚持与洒脱。

即便是到如此“开化”的二十一世纪,谈起设计师,多数人脑海里浮现出的既定形象大概仍然是一个男性角色,似乎女性在这场关乎艺术与创新的剧目里永远都只是一个配角。在贴上“钢铁”标签的汽车工业设计领域,更是鲜有女设计师的身影。

但如果你对汽车行业有所了解的话,乌琳高娃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毕业后便加入了位于德国辛德芬根的梅赛德斯-奔驰汽车技术中心,成为入驻那里的第一位中国籍女汽车设计师,也正是从那时起,乌琳高娃成为了这个领域内一张极具代表性的标签。

履历光鲜、头衔众多,如今的乌琳高娃已加盟北汽新能源,担任ARCFOX品牌前瞻设计总监,全面负责新品牌ARCFOX车型的设计工作。这样一位“女强人”背后会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她对于设计又有会着怎样独到的理解?

前瞻:“看不见”的设计

与乌琳高娃的采访约在了北京东四环奥特莱斯的星巴克,互相“确认身份”加上简单的寒暄后,乌琳高娃看起来很轻松,咬下一口三明治看着我边嚼边问,“这次主要是关于什么内容啊?”似乎这种场合她早就习以为常,老套的流程更是轻车熟路。

关于那些头衔,乌琳高娃显得并不是那么在意,只是谦虚地认为自己从事这个行当比较早而已,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女设计师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包括做外观、内饰等等方面。但是就乌琳高娃擅长的前瞻设计来说,女设计师仍然屈指可数。

时任通用汽车中国前瞻设计中心总监

而对于前瞻设计师来说,他们的作品很少能够实现量产,只是在设计院内反复画图、反复修改,这也就意味着一个做前瞻的设计师很难像量产设计师那样从幕后走到台前,所有的汗水和努力只有自己才知道,而另一方面,前瞻设计又决定着一家汽车公司未来的走向,好不夸张地说,一个成功的前瞻设计部门,至少可以让一家汽车公司在理念上领先十至十五年。

付出总有回报。2009年的日内瓦车展上,由乌琳高娃主导设计的Frazer-Nash Namir混合动力概念跑车以犀利的造型和惊艳的外观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在乔治亚罗的日子里,乌琳高娃表现出了对兰博基尼的喜爱。而Frazer-Nash Namir这款概念车充满野性和个性的设计造型,几乎不逊色于兰博基尼,而且在当时,它是世界上提速最快的混合动力车型。

虽然从奔驰设计中心到乔治亚罗,乌琳高娃还有些作品因为投标或者其他的一些原因,都没能呈现在大众面前,但在她的眼里每一张图纸都像自己的孩子般珍贵。“其实,我们很多的作品大家都没办法看到,包括在乔治亚罗做的一些前瞻设计之类。虽然人走了,但东西没办法带走,所以我现在也没有办法展示出来。谁不想做做前瞻,再做做量产啊。”从乌琳高娃的话里我们能听出几分不舍和骄傲。

Frazer-Nash Namir概念车

几年辗转,乌琳高娃屡换门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她那个小小的“理想”,在她看来设计是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只不过前瞻更加自由、更加无拘无束。2010年,乌琳高娃在北汽研究院担任高级主任设计师,在负责海外萨博项目的同时,仅仅耗时两个月便完成了北汽C60概念车型的设计,并于同年在北京车展上展出。

“做量产车,虽然作品能够落地,但是最后的成品车有几分是保持了我们设计师的初衷呢?”乌琳高娃讲得有些无奈,“‘不懂行’的人有时候就喜欢做些无谓的干预,特别是在一些不够开放的国企里边,领导喜好往往决定了一款车型最后的样子。在这一块,国内设计师的话语权大概是零。”

乌琳高娃说得有些自嘲,认为设计师是夹在“中间”做人,一方面要跟上面的决策层“怼”,一方面还得跟下游的工程师“怼”。“跟你讲个笑话吧,特别有意思。经常会有工程师把我们的图纸丢回来,放下一句做不了就走了。撕得多了我也就不说话了,直接开始画结构图,工作原理等等,反正把他的工作给做了。结果他接过去一看——哟,好像能做哈。无语吧。”

ARCFOX-7电动超跑概念车

如今,从单纯的设计师到整个项目负责人,乌琳高娃要做的是跟各路人马“撕”。有时候,大半夜的还在微信群里“唇枪舌战”,虽然她说得是轻描淡写,但仍能感觉到手机荧光屏上的“炮火连天”。“有时候自己憋不住,其实吧也怪自己太过‘耿直’。”

“耿直girl”

“艺术与设计分不开关系,艺术的认同感来自于个人,而设计师的根本追求是为了服务普罗大众。虽然都在强调好的设计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有几个消费者真正知道自己的需求在哪里嘛?我认为真正好的设计是像苹果手机这样为消费者创造需求。”乌琳高娃这种一如她职业属性般的前瞻思维让我眼前一亮。

为了能够拿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乌琳高娃始终让自己保持着对前沿时尚高度的敏感性。艺术来源于生活,在乌琳高娃的朋友圈里,经常能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定位,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瑞士、日本……“设计这活儿不能闭门造车,设计也是一件非常耗钱的事情,看个展览啊、接触一些最新潮的事物之类的,所以我也建议家境不太好的孩子不要去学设计。”乌琳高娃直截了当地说。

职业的特殊性,让她无时无刻保持着思维高度活跃的状态,但即使是再天才的艺术家,也会无可避免地遇上灵感枯竭期。当问起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时,乌琳高娃的回答再次体现了这个蒙古族女子的洒脱与“剽悍”。“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每次碰到这种时候,我都爱开快车,我特别喜欢在狂飙的感觉。”

当油门到底,引擎声轰鸣,似乎只有这样狂野的方式才能帮她放弃掉一切的烦恼,重新唤起灵感源泉。“甚至有时候我还会偷偷消失,放空一下自己。什么图纸、什么领导、开什么会啊,去他的吧,哈哈哈。”一边说着,乌琳高娃一边晃了晃手中已经空了的咖啡杯,一副特别自信的样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