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QQ这个新功能,让我识穿女神的谎言
微信和QQ这两款产品,共同构建起腾讯庞大的社交帝国。和很多人当初设想得不一样的是,在移动互联网红利下快速崛起并普及的微信,成为国内头号社交应用后,原有的QQ并没有被淘汰,反而通过对青少年用户的吸纳,成为年轻化的社交平台,继续发光发热。
不过,QQ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产品年龄着实不短。不管你现在有没有在用它,多多少少都会有和QQ相关的青春记忆。目前,微信和QQ在腾讯内部分属不同的部门,甚至连员工办公地点都是一个广州一个深圳。移动互联网时代,QQ做出了很多尝试和改变,而在线状态这个细节上,经常被密切关注。
最近,手机版QQ悄然增加了一个新功能:可以实时显示对方的手机电量包括充电状态。这个变化,在网络上引起了大量讨论,有人觉得它很有意思,也有人觉得QQ没必要新增这种无厘头功能。
//////////
一直变的在线功能
PC互联网时代,QQ的主要载体还是PC,不管是家里的昂贵的大头电脑,还是网吧里的设备,曾经都是QQ聊天的主要工具。那时的QQ用户,估计没有人会对在线隐身这些功能设计感到陌生,毕竟它是最最基础的入门知识。
简单来说,你登上QQ账号处于实时联网状态后,理论上可以随时收到好友发送的信息并及时回复,这种情况被称之为“在线”。反之,如果你的QQ账号没有登录,自然处于“失联”状态,给离线好友发送信息,他也只能在下一次登录时看到。
当然,这只是最简单的两种在线状态。实际使用过程中,情况要更加复杂一些。例如,即使你实际在线,但可以把状态设置成隐身,以避免被打扰。或许,你把状态设置成了隐身,但偏偏又希望被部分人看到,所以又有了“隐身对其可见”这种功能。相应的,还有“在线对其隐身”这种扎心功能。
或许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对这种功能设计不太理解,但经历过PC互联网的人,则很容易接受这种产品思路。因为有线网络的特性决定了大部分用户无法保持实时在线的状态,在线/离线的标识是在给对方反馈提供恰当的心理预期。
而当移动互联网发展并普及后,从技术上来说社交应用已经没有区分在线离线的必要,因为所有人几乎时时刻刻都能通过手机和数据网络保持实时在线的状态,收到的每一个信息都会通过推送机制出现在对方的屏幕上。
所以,微信从一诞生开始就不再有在线状态区分设计,从产品理念上来说它就是一款即时通讯应用。当联系人列表中已经看不到“灰色头像”时,微信反而更能给人带来新鲜感。
这种情况下,有着十几年高龄的QQ曾经尝试过一次改变:手机QQ在线状态被取消,灰色头像也看不到。
对此,腾讯通信产品总监方魁给出的解释是:
调整的初衷,是希望让QQ具备随时可沟通的认知,好比短信,可靠性非常高,发之前就不会想对方有没有开机。
然而,取消QQ在线状态,激起了用户的剧烈反映。当时,大量用户在各大应用商店里给QQ打一星差评,那阵势堪比去年《流浪地球》粉丝给豆瓣一星。当然,后面腾讯做出了妥协,恢复了QQ的在线状态设置功能,而不是一刀切默认用户实时在线。
现在,手机QQ在线状态选项已经相当丰富,除了以往的在线、离开、忙碌外,现在多了开车中、勿扰、飞行中等十几个选择。既然无法消灭在线状态,那就顺应用户需求、把这个功能做得更好,这应该就是腾讯在QQ产品上的新想法。
到了这个阶段,QQ的在线状态一定程度上已经跳出了原因的功能范畴,跟社交应用的“小尾巴”更加类似,通过更加个性化的元素,来表达自己。
//////////
展示手机电量能缓解焦虑?
很多时候,技术进步带来效率提升后,难免也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不再区分在线离线的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在快速提升沟通效率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分情况下“即时回复”变成心理压力。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当初腾讯的设想是逐步取消QQ的在线状态功能,让它和微信一样变成一款实时通讯产品,但遭受了非常大的阻力。
历史包袱决定了QQ无法和微信一样进行大刀阔斧地改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即时”这个特性带来的心理压力。
在通常的社交礼仪中,电子邮件的回复时间可以长至三四天乃至一周。QQ的离线状态设计,则默许了消息回复不用第一时间完成,给使用者提供了缓冲和压力释放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