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陈力丹老师的精神交往
近日又看到一篇关于陈力丹老师的文章《年均发文70篇人大教授陈力丹:写的都是不畅销的,无关挣钱》。65岁的陈力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退休教授,不久前因为“论文数量远超常人”而被短暂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缘起是一篇名为《人大教授十年内平均每年发表中国知网文章70篇》的微信文章。该文称,学术文章如今越来越难以发表,但“学术大神”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被中国知网收录文章1000篇。知网结果显示,陈力丹在最近十年保持着每年约70篇的收录量,其中2015年达到了81篇。
在此我要为陈力丹老师辨析一下,其实他自己也说过他发表的大部分文章只是一般文章,并非论文。对于学术之严谨,陈老师在学界早已有公认,但对于他的为人未必大家都知道。在此,我想讲一下我与陈力丹老师的两次“精神交往”。
十年前,我从业界转到学界进入暨南大学任教。当时我还不懂得如何写规范的学术论文。经陈老师的一位同学我找到他的电子邮箱,便不知深浅的把我的论文发给素不相识的陈力丹教授。不抱幻想的我,没想到陈老师回信了,更没想到是他对我论文的认真批改。从他回信中我发现陈老师恐怕还没完全弄清我是谁。毫无疑问,我被他批得体无完肤,但我还是硬着头皮一而再,再而三把拙作发给陈老师。
有一次我把论文发给他却久久没有看到他的回信,我思忖着陈老师会不会被我弄烦了,不理我了。没想到有同事告诉我,在《国际新闻界》上看到我发表的论文《新媒体生态下的电视传播模式——以〈百家讲坛〉为例》。稀里糊涂的我才知道陈老师是这个权威刊物的主编,而且是一个真正的学者,只认论文不认人。
过几年后我才首次见到陈力丹老师,那是他从香港讲学途经暨南大学,学院宴请我奉陪。没想到的第一次见面,陈老师劈头就指出我刚出版的《港澳台广播电视》上有一处错误,有一图弄错了,他说这是香港朋友发现并让他转告我。陈老师真是一个特别较真的人!不知是不是受他影响,我在学院里也成为一个较真的老师。
之后几年我很少见到陈老师,但在网上仍时有问题请教他,他也不吝赐教。只有一次他没理我,我说北京能不能请你吃个饭以表敬意?没有回音,真应了那句“君子之交淡如水”。第二次谋面在前几年的郑州一次学术会议上,他匆匆赶来,我们聊了几句,我给陈老师拍了几张他演讲的照片,算了有一个为他效劳的机会吧。
大家都知道,力丹老师有一部力作《精神交往论》,我不知道我跟陈大师线上线下的交往算是一种什么样的交往。不管怎么说我受益匪浅,我也成为学院发表文章最多的老师之一,我严谨的学术态度也为人所称道。如今陈老师退休了,依然闲不来,但我还是要跟力丹说一声,悠着点,别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