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一定要做APP吗?

传统媒体要不要做APP这是一个问题吗?如今“两微一端”已成为标配,不做行吗?再者,上级要你做要你占领舆论阵地还给财政支持,你干嘛不做呀?传统媒体做APP似乎有一百个理由,似乎没有认真去论证它有没有必要做,也很少有人认真考虑如何把它做好。在此我来讨论一下传统媒体做APP的充分必要条件。

在讨论之前我先来看一下APP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APP主要指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软件,使用者需要从手机系统上下载的应用软件,如微信、滴滴打车等。APP与在它上面注册的自媒体账号不同的是,它的功能更加强大,要运营它投入也很大。在APP上的自媒体要轻便得多,做100个公众号都不如做一个APP费劲!

因此有不少城市媒体并没有选择自己做APP,而是选择入驻APP,他们大量做公众号做微博号做头条号并构建传播矩阵,如某地市台,也能打造传统媒体在移动端的传播力。不过,在别人的地盘刨食未免受制于人,比如东方申报的公众号就曾被微信封掉。再者没有后台数据,也不好跟商家谈广告,毕竟人家要看你的流量来投入广告的。

其实要做一个APP并不难,只不过是一个编程的技术活儿,但要玩转一个APP就不容易了。很多媒体人其实都明白,做APP是挺烧钱的,而且还需要足够的人手。试想每个人在手机上能装多少个APP,内容类的APP一般不会超过5个吧?但是既然上级领导要求而政府又给钱,何尔而不为呢?问题是政府给的启动资金,如果不挣钱后续资金怎么办?

这让我想起10多年前某市台想上星曾咨询我的意见,我说如果你们要打政治牌,我无话可说,如果要算经济帐,我劝你们谨慎行事、科学决策。做APP跟上星相似,你要在几千万个APP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话,没有足够的人力财力投入最好别玩!况且有大投入也未必玩得转,而传统媒体最大的障碍就是对APP的认知。

传统媒体往往把APP视作一个在手机上的传播渠道,他们要做的工作无非是把传统媒体生产的内容搬上去而已。这种理念是一定做不好的,做APP一定要做平台!媒介平台需要海量的内容,一家媒体是生产不了的,必然汇集更多的内容,还有相关的服务,才能拴住用户。如果说媒体是生产车间的话,那么平台就是铺货摆摊。

聚合资源、响应需求、创造价值是媒介平台的三大功能。可不为我所有,但可为我所用,今日头条并没有生产任何内容,却让包括央媒在内的众多媒体纷纷入驻,为它提供内容,这就是平台的力量。平台还利用它所拥有的数据洞察用户需求,比如今日头条用推荐算法实现了精准传播,创造了传统媒体大众传播无法提供的传播价值。

用户规模是任何新媒体生存的基础,APP的获客成本远比自媒体号高得多。试想一下,用户会随意关注一个新公众号,但他不会轻易下载一个APP。即使某些APP通过行政手段等办法强制下载,但如果没有持续合适的内容或服务,那么用户也会卸载或闲置它。所以说,吸纳新用户留住老用户对于APP来说,都是关乎生存发展的要紧事。

所以说,传统媒体不是要不要做APP的问题,而且如何做好它的问题。内容定位、服务提供、产品研发、推广投入、连接能力、运营水平、商业模式等都是传统媒体的必修课。目前大多数传统媒体APP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赢利能力都不理想,但也有成功的,如东方头条APP不仅拥有8000万用户,而且去年获得1.6亿的净利润..

恕我直言,传统媒体由于观念和投入所限,做APP大概率不成功。既然做不到像微信和头条那样大而全的头部APP,能不能做某细分领域的领头羊呢?个人认为可有两种路径选择,一是像南方+那样的大而专,专做政务。二是像汕头橄榄台那样的小而全,深耕本土。无论如何,先要搞清楚你的用户在哪里?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传统媒体做好APP要有互联网思维,还要用“互联网+”的理念做好三个产品,即内容产品、服务产品和关系产品。“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供需重构,先有需求再做供给,这与传统媒体思路恰恰是相反的。APP运营套路多,不是一篇文章能说得完的;有套路还要有创新,如果需要问诊把脉,请我做顾问吧,哈哈哈!

内容平台的出路在于创造需求

新媒体运营之一:连接一切

新媒体运营之二:产品思维

新媒体运营之三:实操秘诀

图集,自媒体一种更有意思的玩法

更多的图片和视频在“谭天论道"头条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