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趋势派

这是希瓦的一个私募经理总结,我自己保存着,觉得写得很好,做了些标注。

这里也和大家分享下。

一般科班的公募基金经理,都是先上名校,再入基金公司做研究员,耳濡目染的价值投资,最后自己做产品。

而草根出生的私募,多是自己能力出众后,有能力做更大规模的操作。

他的风格和冯柳很像。 都是草根出生,所以善于抄底开始。我想这也是散户更适合的一种方法吧。

===============================

他多次强调自己是典型的趋势交易派。他认为在国内巴菲特式思维框架占主导,而国外的投资策略则比较多元化,比起巴菲特他更崇尚索罗斯、德鲁肯米勒这些人。

他认为索罗斯等人对周期和波动有非常深刻的认知,无论深处多么动荡的市场,他们总能在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他用德罗肯米勒的一句话来总结他的趋势交易策略“如果趋势有9步,我不会在第0步进入,也不会晚于第2步加大力度投入,更不会再第3、4步再追加趋势,因为趋势什么时候结束谁也不知道”。

当他谈及更具体的策略时,他反复强调不做复杂题。他喜欢在行业底部去押注那些可能具有方向性变化的公司,而往往这些变化凭借常识便可知道大概,因此他认为策略非常简单且容易复制。近几年,A股市场上不断出现阶段性行业板块,比如18年的猪肉,19年中的电子、19年底的新能源、20年年底的军工。这些板块中投资者如果抓住其中一个行业,就能获得不错的收益。而在ta的投资体系里,一个也没有错过。他跟我们说,能抓住这些板块不是靠的超越市场的深度研究,而是他的策略本身。

他喜欢经过长期下跌过的行业,他认为行业龙头下跌的原因不是说他的竞争力下降了,而是因为行业存在周期性的变化,或者说他的行业增速存在周期性的变化,从而导致他可能股票层面出现较大下跌。从股价层面说,一些行业一旦经过长期下跌,他的股价风险便会被大幅释放,这个时候则应该更乐观一些,对风险(不确定性)更容忍一些,但是站在群体的角度则很容易陷入由于长期下跌产生的过度总结偏见中,甚至这种偏见会成为主流市场认知。

而他此时会特关注及思考“如果这种长期下跌的行业想去反转,潜在催化剂是什么”。他说他去研究这类行业,并不是想去预测他什么时候去反转,而是提前做好沙盘推演,做好各种预案,他更多的是从应对的角度出发,并不是基于深度研究的左侧越跌越买。他会在这类行业风险充分释放过后小仓位买入跟踪,然后等待出现基本面的拐点和市场趋势的拐点后大仓位买入。

2018年我反思了很多。我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会遇到一些复杂问题,争议很大,甚至你去请教各种专家都不一定能有定论,但是这可能是核心问题。现在整个行业投研体系往往要求研究员要对这些争议问题给出答复,因为这才是“超额收益”的来源,因为逻辑很简单,简单问题大家都会做,那怎么赚取超额利润呢?我曾经也是这种思维的拥簇者,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复杂问题,最后硬着头皮给了老板解答,实际心里也没有谱或是盲目自信。

在2018年经历了当头棒喝后,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看到某位前辈一句话“当我们陷入需要借助超群智力才能进行的时候,很可能我们的思考方向和角度已发生错误,我们碰到困难首先想的不应是如何克服,而该养成是否能绕过去的想法”。这句话开启了我的趋势交易之路。

深度研究这条路是聚焦核心变量,深度研究,探讨成因,穿透未来;而趋势交易则侧重追溯历史、立足当下,确认我们所处的周期位置,揭示赔率。以站在常识和赔率的角度去探讨每一笔交易的风险收益比,虽然同样展望未来,但不做确定性预判,而是做好未来的多种可能性预案,根据市场呈现出来的结果去下注。

市场理解,是二级市场投资的核心竞争力

趋势交易策略与价值投资有非常显著的不同,我认为策略本身不存在优劣,重要的是要适合自己,并对市场有较强的适应性。

趋势交易的标的选择首先是风险经过充分释放的,商业逻辑简单更倚重常识的,其次是不逆市场而行,绝不大仓位左侧买入。最后是有一道最终防线”严格的止损策略“。所以很多人提到索罗斯可能想到的就是他操作大开大合,实际上从风控角度并非如此。

而价值投资尤其是成长股投资则对人有比较高的要求,他要求人要有较强的商业穿透力,同时要求人能够克服贪婪、恐惧等人性弱点,虽然通过能力圈、分散、安全边际等核心能力建设能提高一些防御水平,但是实际上操作层面,充当价值发现者是极少数人的游戏,人面对压力时也难言克服人性。

简单说,逆市场、逆人性是高难度模式,尤其是考虑到目前的基金排名模式,对人的挑战异常大。所以你会经常听到一些基金总结自己一些经验教训的时候提到“研究的还是不够深入,对于安全边际的理解不够,没有遵循能力圈,没有做到别人恐惧我贪婪”,实际上这些都不容易。

这导致很多投资者追求更深度的研究,实际上就如我们上面提到的,个人能力有瓶颈且可能未来就是不可测的,所以在这上面花费大精力可能适得其反。更需要强调的是,不是专家就可以抵抗人性的,我们经济学中经常提到的库存周期/产能周期可都是行业内的顶级专家搞出来的,人面对人性挑战的时候,多数人是束手就擒的。

究竟我们做二级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思索许久后的答案是“市场理解”。因为论未来几年的业绩,你能比董事长了解的更多吗,但是董事长炒股不一定比你厉害。为什么呢?因为股票市场讲的加速度,而不是速度,股票市场的投资像三维世界,而实业经营是二维世界,所以市场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说比商业穿透力更重要。

股票从来都是有限信息博弈。当你业绩高速增长的时候,投资者对你的预期是又好又快,不然凭啥那么高的估值呢?你业绩好的时候是很难阻止投资者的乐观想象的。有些老板可能觉得股价大涨的时候是自己经营的好,而股价大跌的时候却又一脸懵逼。这样的案例好多,所以股票市场的复杂性就在于他是三维世界,停留在二维世界而忽视三维世界存在的,可能导致“我看对了,怎么还跌了;我看错了,但是也不应该跌那么多吧,难道公司破产了?”而有较好的市场理解能力则容易产生“我看错了,我却赚钱了;我看对了,我赚大钱了”的效果。

趋势交易在于寻找市场上赔率和概率错配的机会

每次的板块底部启动的特征非常像。我往往会特别关注跌了几年的大板块,当这些板块出现潜在大变化的时候去紧密跟踪,因为这样的板块一旦反转往往就是戴维斯双击的机会。我会关注这些板块这些年跌的原因是什么,可能反转的催化剂是什么?目前市场多空观点分别是什么?其实绝大多数板块的底部启动的原因并不神秘,甚至很多投资都清楚,只是因为多空交织,大家困于估值、不确定性、情绪等不敢去买入。

当然不是每一次出手都是正确的,但还是是要不断试错,当面对风险收益比好的机会的时候,交易体系的威力就会显现。

很多投资者可能认为趋势可能非常雷同于追涨杀跌,讲趋势是追涨杀跌,在一定程度上讲是正确的。但是什么时候去追涨,什么时候去杀跌,这个时机其实才是真正的核心。

为什么去追涨?是因为我们追求的是高赔率的股票,高赔率往往伴随低概率,去追涨是因为低概率在信息面的驱动下可能从一个低概率变成了一个中甚至高概率,而此时由于长期下跌导致的偏见的存在,赔率可能下降的并不多,就就会形成一个概率和赔率的错配。

而很多人去追涨杀跌背后是没有逻辑的,他的行为非常僵化,尤其是牛市买突破经常套在山顶。一般说来,熊市里的突破质量比较高,因为熊市里大家情绪比较低迷,此时市场的需求是”脚踏实地“,因此此时的技术图形质量比较高些。但是在牛市里市场更喜欢“仰望星空”,所以这个时候的图形突破不一定代表他的基本面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而可能只是因为”他的想象力变成现实的概率更大了“。

================================

趋势交易还有一个优势是控制回撤。原因很简单,趋势交易策略强调”先求不败后求胜“。具体来说,趋势交易策略要求买入的标的是风险充分释放过的,其次是左侧不重仓,最后还有止损措施。此外,趋势交易策略以择时为核心。A股市场有很强的情绪溢散效应,所以每次阶段性的市场顶部特征很类似,基本是高位主线滞涨、该涨不涨,板块向非主流板块轮转,再加大震荡,这些基本就是见顶的标志,逃掉阶段性市场的顶部也会有效控制回撤。需要强调的是,我的策略是不以控制回撤为目的,在我的交易体系中,有些回撤是很难控制的(比如偶然的事件冲击,不影响趋势的方向),有些回撤则是容易回撤的(个股止损,阶段性市场见顶),我要做的便是不断执行交易策略,剩下的交给市场。

绝大多数投资者的智商都差不多,市场超额利润的来源往往不是谁比谁聪明,而是时刻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从而少作蠢事。
对于趋势交易者而言,应避免将自己推向人性艰难决策的境地。因为多数人无法持续作出好的抉择,即使他是个对人性非常有洞察力的人。所以,我很强调体系的力量,只有做一个“机械”的交易者,做一个有纪律的交易者,积极面对“小贪婪,小恐惧”,才能不去面对“大贪婪,大恐惧”。当然趋势交易是一套体系,顺应人性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最重要还是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交易体系。

为什么能在底部抓到”牛股“

行业龙头下跌的原因不是说他的竞争力下降了,而是因为行业存在周期性的变化,或者说他的行业增速存在周期性的变化,从而导致他可能股票层面出现较大下跌。从股价层面说,一些行业一旦经过长期下跌,他的股价风险便会被大幅释放,这个时候则应该更乐观一些,对风险(不确定性)更容忍一些,但是站在群体的角度则很容易陷入由于长期下跌产生的过度总结偏见中,甚至这种偏见会成为主流市场认知。

而此时我会特关注及思考“如果这种长期下跌的行业想去反转,潜在催化剂是什么”。我去研究这类行业,并不是想去预测他什么时候去反转,而是提前做好沙盘推演,做好各种预案,我更多的是从应对的角度出发,并不是基于深度研究的左侧越跌越买。我会在这类行业风险充分释放过后小仓位买入跟踪,然后等待出现基本面的拐点和市场趋势的拐点后大仓位买入。

以几个具体的板块谈一谈:

大家都知道猪肉股是典型的周期股,猪周期2016.6月份见顶后一路下跌,一般认为猪周期是2-3年的,但是具体是多少时间是存在偶然的,所以当猪肉板块从高点经常两年多长期下跌后,投资者对猪肉股的悲观共识已经形成:猪肉股处在周期下跌阶段,猪肉股盈利能力很差,甚至很多公司存在倒闭风险。当然也有部分“猪周期可能快反转的声音”,不过由于当时处于大盘主跌浪阶段,大家对于猪肉股也没什么兴趣。

对我而言,猪周期到达周期下跌的后段这是确定的,随着猪价长期下跌,中小散户的产能在逐步出清,但是什么时候走出反转行业这是不确定的,而恰逢2018年下半年非洲猪瘟席卷中国,本就处于产能去化后期的猪周期直接被一次加速,大量散户的产能由于猪价暴跌及疫情屠杀而消失,猪周期由此产生了一波大行情。猪肉股上涨的逻辑很简单的,但是为什么绝大对数投资者抓不住,我觉得原因有两点。

一是底部被市场情绪所牵引,不敢触摸机会;

二是不理解市场的预期形成机制,当时的疫情禁运后若如今天般有猪肉期货,可能股价直接被期货带起来了,就没那么多“猪价没涨,股价先抢跑需要等回调”的投资者了。

电子板块大家也了解,2017年底见顶的原因很简单,主要是手机销量见顶和创新瓶颈的问题,一直到2018.7月份台积电Q2财报中提到智能手机芯片收入及指引大幅超市场预期,从而改变了整个手机行业的预期,可以说是智能手机行业销量一直下滑的预期有了一次方向性的变化,尽管当时的手机终端销量仍然维持负增长,但其上游芯片备货预期已预示行业要反转。我记得当时我给很多朋友大力推荐电子行业,多数人第一反应都是这个行业太烂了,你给他解释说5G手机会改变市场预期的,他们会接着问5G销量能有想的那么好的增长吗?由此可见,经常长期下跌后的板块主流偏见有多深,大家都不愿意看这个行业了,有所关注的也觉得5G手机太贵不过如此,估值还不够便宜等等,我觉得核心在于股价长期下跌后反应的市场预期是很悲观的,反转的力度有多大只关系到你赚多赚少的问题,这其实从风险收益比的角度是笔很好的交易,股价低位不要太在乎反转的力度有多大,即使看错了也亏不了多少钱。

新能源行业情况也类似,2017.9月份见顶一直跌到2019.11月,新能源下跌的原因人所共知,主要是第一波靠补贴拉动需求,后面在非常高的市场预期下补贴退坡,没有出现爆款车型等原因导致新能源板块被双杀。经常两年的下跌,市场风险释放了很多,对于我们来说非常符合重要观察的对象。大约2019.11月欧洲提高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及大众提出2025战略等,预示着海外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一个边际改善,我们站在当时那个时点,根本不会想到特斯拉国内的发展如此迅速,不会想到蔚来、理想、小鹏汽车能有今天这种盛况,更想不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股票能干到动态100pe,甚至用2025年的利润去估值。当时重仓买入新能源票只是因为他有一个边际改善,至于改善的力度有多大,我觉得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他底部的风险收益比很不错是最核心的,这也是我去重仓买入的信仰所在。

时至今天,绝大多数投资者可能觉得新能源的未来如此确定,看空的人最多觉得透支了估值,但是回到投资的核心,他的风险收益比怎么样呢?行业底部的不确定性是投资者的朋友,高位的不确定性则是敌人,股价涨多了是最大的利空,仅仅是情绪的回落可能就让估值收缩20%,而一旦遇到基本面边际恶化呢。那就是双杀。

军工行业也是如此,军工未来5年与过去10年相比,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他真的要出业绩了,这是个巨大的方向性的变化,同时他处于逻辑的起点,故事的开端,风险收益比非常好。前几天遇到一个朋友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他问我为什么你觉得40-50pe的军工你觉得是机会,而30-40pe的光伏你觉得是风险?许多投资者喜欢从估值的角度讨论市场price-in的程度,而我考虑的始终是多空演绎进展到哪里了,而估值不过是个结果。光伏是周期股,光伏的演绎是从2020.4月份开始的,时至今日涨幅两三倍的票比比皆是,而光伏最重要的属性是他的周期性,当然很多投资者摆出各种数据来证明产能扩张没大家想的那么快,退一步讲即使周期真回落,产品价格下跌能进一步提高装机量增长水平,这是典型的高位观点,这是典型的hard模式。而军工的估值是景气度刚启动时候的估值,未来5年很多复合增长30%甚至50%以上公司,我想也许再过一年,大家脑补出来的军工故事一定很精彩。

需要强调,能抓住这些板块不只是靠深度研究,一方面是主动去跟踪一些跌了很久的行业,一方面是一套量化系统去捕捉板块及个股异动,我们喜欢去抓那些有方向性变化的公司,在行业底部聪明的承担风险。我们也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每次都能抓住,也经常犯错,经常止损,但对我们而言,风险收益比是保证长期复利的核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