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能力不好?三步提升你语言组织的逻辑思维,让你侃侃而谈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你有没有以下问题:
- 不知道怎么跟对方持续地聊下去;
- 说话的点很少,动不动就陷入冷场;
- 别人不说话,你就不知道要聊什么话题;
一般而言,影响我们表达的关键因素,大概有三种:
1,心态的好坏;
紧张、恐惧、不安,甚至激动、亢奋等情绪,会对我们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为心理跟我们的思维运作密切相关。当你缺少相关的经历,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你的大脑就无法适应在这种情绪状态下说话了。
2,学识的储备;
对某些话题的不熟悉,或者缺失相关话题的资料,我们就很难加入到话题的讨论当中。为了避免不懂装懂,沉默是最好的自我保护。
3,情商的高低;
这里的情商,是指“认知同理心”,指你能不能根据当下情况,而有选择性说话的一种认知情商能力。如在婚礼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在葬礼不能说大不敬的话等。
缺失这三种“能力”,你的表达就会被影响到,但,这些都是“内在原因”。
因为我们脑海中的思想是呈网状分布的,几乎无处不在,又十分零散。而我们说出来的话,却是呈线性的。
假如你无法把这些零散或分散的想法,有机地组织成一条条线性的语句,将其编码成别人明白的语言逻辑,那么其结果不是你不知道要说什么,就是你说出来的话,别人不懂。
在具备三种内在因素的前提下,掌握如何有机地进行逻辑组织语言,你才称得上表达能力强。
逻辑表达的构成机制
有条理的表达,是逻辑思维的体现。
尽管语言层面上的逻辑,与我们思考时的思维逻辑,是出自同一个“母亲”,可是运用起来,却是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小孩。
例如一道简单的逻辑推理题:1,2,3,4;A,B,C,D;甲,乙,丙,(?),括号中的问号应该填什么?
我们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答案了。但你怎么把这个推理过程表达出来呢?
想要做好这件事,你就需要运用你的语言逻辑。这个运用的过程,可并不像你思考这道题时那么容易。
既然表达是呈线性方式的,那么把你的推理过程,从头到尾有机地连成一条“表达线”,这就是你组织语言逻辑的思考过程。
这条“表达线”,一般都离不开以下几种组织方式:
1,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2,多说什么,少说什么;
3,主要说什么,次要说什么;
4,总体说什么,分层说什么;
故此,这就有了“内容筛选”这个行为——你要根据自己的表达目的,筛选出适合的内容,然后以语言逻辑的组织方式,将其编成一条“表达线”,让听众明白你的意思。
针对上面那道推理题,由于已经有明确的表达目的和存在的表达内容,我们只需要根据这个表达目的(解释推理的过程),把要表达的内容(题目给出的资料),用上文的组织方式编织成一条表达线,有机地说出来就行。
如,因为1,2,3,4这组数字和A,B,C,D这组英文字母的排列,都是按照正常顺序进行。而第三组的文字,头三个字也是按照正常顺序排列。所以,以这个顺序去推断,排在丙后面的字,就是丁了。
这个推理过程,就是先说什么(表明前提,让别人知道你的推理是基于什么条件上进行),再后说什么(通过对前提的分析,得出这个结论);用“因为,所以”作为连接词,最终完成思维转化为语言的表达。
这样你就明白了,所谓的“语言逻辑”,其实就是用一种系统的方式去安排语言、调动语言和组织语言的思维过程。
这个“系统的方式”,就是上文提及到的构成表达线的某种逻辑顺序。
如果你想要把话说得有条理,你就需要按照某种逻辑顺序,把你要说的话编织成表达线。
但是,“推理题”这个例子的表达,是基于题目的现成资料上进行的。只要你根据题目那些词句的框架去组织表达内容,要把话说出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反而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却很难有这种现成的、可视化的说话资料供给自己参考。
为了把话说出来,我们需要根据表达的目的,“搜索枯肠”地去思考适合的表达内容。然后再通过某种组织方式,将要说的话编织成一条表达线。
这里的表达目的,指的是你为什么要说这番话的“中心思想”;而这里的内容,就是储存在你脑海中的个人经历和已经习得的综合知识。
由于这种表达并没有现成的资料给你做表达框架,却需要你从自己的个人经历和综合知识当中,提取出适合的内容去编织表达线,那只要稍有不慎,你说出来的话很有可能就会离题万丈,或者词不达意。
所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组织语言,将会影响到你获得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如何组织一次完整的表达?
设想你现在面对一种情况。
你的朋友结婚,在酒店举行婚宴。现在主持人邀请你上台说一说,你对这个朋友,就是新郎心里最真实的看法。
这时,你会怎么说?
相信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身体已经紧张到控制不住地颤抖起来了,还能说出什么话?
但现在私底下大胆想象,你身边的一个好朋友要结婚时,真的让你去上台发表一段感言,你会怎么组织语言?
你可以按照以下这个流程去做。
一:确立你的表达目的
很多人在说话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前,压根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去说。左想想,要说这些吗?右想想,还是说那些呢?完全毫无头绪。
不是想说的太多,就是找不到可以说的主线,于是到头来,什么都说不了。
确立你的表达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表达的“中心思想”。
当你有了这个“中心思想”做说话的导航,那么接下来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就可以围绕着这个中心思想去表达。
那这个中心思想有什么特征呢?
1,一段话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
2,一句话就可以把它概括出来;
根据这个中心思想的特征,你就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个表达的目的。
通过你对朋友的了解,那么你上台讲述的这段话,就可以说一说新郎重情重义的性格。也就是说,“新郎官是一个很重情重义的朋友,做他朋友或伴侣会很幸福”,就成为了你上台讲话的表达目的。
二:筛选你的表达内容
有了表达目的后,那接下来要筛选什么样的内容,去组织表达线呢?
还记得前文说的那几种组织表达线的方式不?哪些是重点去说的部分,哪些是可以不说的部分;哪些事情值得用来做例子,哪些事情又没必要全部说出来。
在你心里,一定要根据表达目的去筛选内容。
你要懂得从你和新郎官之间的共同经历当中,选出一些能够体现出新郎性格的典型行为表现,向听众解释说明,他就是这么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记住,你的表达一定要尽量做到精简,重复的语言不要太多,尽量让每句话都有其用处。
只要你有一个明确的表达目的,所说的话都是围绕特定的中心思想去组织,这样你不仅有话可说,而且听众也能够明白你要阐述的意思。
三:系统编织表达线
现在你有了一个明确的表达目的,也有了相应的表达内容,紧接着,你就是把这些内容系统编织成一条表达线了。
我们说话,很难具体预料到,说到第八句话时会说什么,说到第十三句话时又会说什么。我们根本无法提前安排好表达内容的每一句话。
所以只能说一句,是一句;一句接着一句地说。
换言之,用上一句话带着下一句话的形式,一边思考,一边调整,一边说话。上一句是下一句的框架,下一句是上一句的补充,就好像词语接龙那样,上下句相互牵连、延伸。
例如你的表达目的,就是围绕新郎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去讲述。那现在你说的第一句话是这样:
我跟新郎官已经认识了十多年了……
这句话起了一个基调后,紧接着下一句话,你会怎么说呢?有很多种说法:
A:我们彼此感情很好。
B:从大学一直玩到现在。
C: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我都知道。
D:没想到现在竟然结婚了。
当然还有E、F、G等等等等。
哪一种说法更好?其实哪一种都是最好,就看你怎么把这些话语通顺地连起来而已。
你可以单独使用每一句话,把它们分别加在第一句话后面。也可以把这些话语全部都组织在一起,用在第一句话后面。
如,我跟新郎官已经认识了十多年了,从大学就一直玩到现在。我们彼此感情很好,所以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我都知道。没想到现在,他竟然要结婚了。
分析一下这段话,上一句是不是下一句的框架,而下一句又是不是上一句的补充?
逐句拆开分析,既然开头就表明你和新郎官认识了十多年,那这个“认识十多年”是怎么来的呢?下一句就补充,原来你们从大学就一直玩到现在。既然你们从大学玩到现在,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就是你们彼此的感情会很好。
那你们感情这么好,有什么事可以体现出来吗?答案就是新郎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都知道了。既然你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而现在他竟然要结婚,所以就用了“没想到”这个连接词作为意外的转折点。
看完这个分析,是不是觉得每一句话都是顺沿着上一句的意思说出来的呢?
这就是语言逻辑的思路了。
只要你这个思路的终点,是为了说明新郎官是重情重义的人,那么组织这条表达线的每一句话,都得要朝向着这个终点构建。
这种逻辑表达思路就很清晰了。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就好像线头、线身和线尾连成一体似的,每个环节的内容都有其用处。
所以当你编织表达线的时候,你每说完一句话,你就要想想,接下来说的那句话,要怎么顺延上一句的意思,才能连成一个通顺的表达,然后指向最终目的呢?
这方面你可以私底下多做练习,用写作的方式去组织表达线;有了体会后,再通过口头的方式去锻炼。
把你的表达做到具体化
想要提升你的表达,你还需要懂得如何去润色你的语句。
认知心理学表明,我们的大脑偏好具体化的事物,而抗拒抽象化的东西。
所以,在你组织表达内容的时候,你的呈现方式,尽量要具体化,不要说一些让人无法立刻领会的词句。
例如很多女生都会问自己的男朋友:你为什么会喜欢我呢?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你说“我就是喜欢你啊”,“你的性格让我无法抗拒”等等这些答案,那就太抽象了。说完对方都没什么深刻的印象和感觉。
但知乎上,一位网友就是这么回答的,也获得了很高的点赞数。他说:
“亲爱的,四年前的一个早上,你忙碌着为我准备早餐,看着你的身影,我恍惚看到了天使,那时我便对自己说,这就是我要用一辈子去爱的女人。”
这段话是不是很具体,很有画面感?
“四年前一个早上”,“为我准备早餐的忙碌身影”,“恍惚看到天使一样”,这些描述,都是非常具体而极具视觉化的表达,听到如同看到。
很多人无话可说,就是因为不懂得怎么把话说得具体化。
看完一部电影,就说“我觉得这部电影很好看”;面试一份工作,就说“我觉得你们公司很好”,然后没话说了。至于电影怎么好看,公司怎么好,别人无从得知。
所以,在你表达的时候,把一些难以理解,或者比较抽象的概念,用具体化的形式表达出来,你说的话就更容易被接受。
想象一下,你要跟小孩子解释某个抽象的事物,你会怎么说呢?以这个目的去组织语言,你自然就能够做到具体表达了。
用手势比划一个心型,用类比的方式说明长城有多长,甚至找到一些具体化的例子去印证都行。只要你有心,这些很容易做到。
组织语言去构建表达,更是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