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过月薪3万,裸辞后10个月找不到工作”:拥有可变现的一技之长,才是成年人最大的底气!
某985毕业的研究生孙玲(化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后来到一家名企上班,前几年领导有意培养她,巅峰时期,零零星星各种奖金福利在一起月薪差不多有3万;后结婚生子外加领导变动,产假回来一直被公司边缘化,薪资直线下降,做着打杂琐碎的工作,这几年不论行业还是技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可她根本接触不到重要的工程项目,项目经验积累为零,也没有任何核心竞争力。
她也萌发过几次离职的念头,但觉得公司发展势头迅猛,离开了有些舍不得,万一以后有翻盘机会呢?
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她发现自己俨然看不到任何希望了。
加上当时孩子还不到一岁,倒不如回去休息几个月,打算重整旗鼓再返职场。
没想到这样的间隔期,长达10来个月,就在她感到绝望之际,等来了人生中的第一场职业咨询。
在咨询的开始,我问及孙玲为何不早做决断,例如在赏识她的领导调动之际,她或许就应该选择追随那位领导,而不是停留在原地。
孙玲的回答是,她知道领导赏识自己,但当她得知领导要去的公司是个初创企业,充满了不确定性,不论名气还是实力远不如现在这家公司,就选择留了下来。
根据孙玲的描述,工程类行业多少都会存在“重男轻女”的用工现象,赏识她的领导前脚一走,后脚她却不小心怀孕了,这让孙玲的职业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只得服从公司安排,借调到其他部门,做些边缘性的工作。
按照人事的说法,一是让她安心养胎生娃,二是等她产假回来,公司如果有项目需要,还会优先考虑她的。
于是孙玲就接受了这样的安排,并天真地等待被调回的机会,却看不到任何希望。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对很多职场朋友尤其是女性朋友们来说,她们对职业的期待说高也不高,那就是期望通过步步为营的努力与发展,换来一份可期的安稳与保障。
但现实是,你在企业中会因为很多自己无法掌控的因素,得不到实践机会,更谈不上获得进一步发展了。
很多三四十岁上下的职场人之所以感到压力重重,是因为这个年纪的我们上有老下有小,真正感受到切实的家庭重担,职业在这个时候不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更是我们很多人渴望自我实现的主要渠道。
但问题恰恰在于,企业中的职业规划和我们个人的职业规划往往是不同的。
毋庸置疑,企业(尤其是进入稳步发展局面的中大型企业)的职业规划关注点是在企业上,它更关注如何最大化地确保企业高效运转。
例如,在企业的整体运转中,常常会设置业务岗位和围绕业务的辅助支持岗位。
为了保障企业的高效运转和收益最大化,企业中的职业规划自然有它考虑的角度和特点。
1、用熟不用生。
一个人做仓管做了好几年,态度认真做事细致,从企业角度来看,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会更倾向于让这个人一直做下去,涨薪幅度是有限的,比起市场上的仓管行情来说,性价比还是高很多的。
但是站在仓管个人角度而言,做了好多年一直都是那些琐碎的工作,能力又能得到怎样的提升与突破呢?
这就涉及到企业职业规划的第二个特点。
2、职业能力和岗位紧密关联。
也就意味着,在很多大中型企业里,相应的岗位匹配相应的职责,相应的职责才会要求相应的能力。
如果你“先天不足”,往往是没有机会的。
例如,这些企业里的中高管往往不仅要求出身名门(985名校出身),而且还要求相关工作经验(最好有闪亮的职场经历),个别还要求留学背景,等等。
也就意味着,假如你在这些企业里做基层工作,你最大的可能就是,从仓管到仓管,十来年岗位依然没有太大的变化。
如果岗位没有变化,则你的职业能力就不会有显著提升。
由于岗位不曾有变化,能力提升无从谈起,不仅“先天不足”,还会“后天不全”,又如何能谋得一个不错的未来?
3、吐故纳新,最贵的最容易被淘汰。
然而市场是不讲情面的。
一旦行业整体需要升级,这些企业将不得不或主动或被动启动“吐故纳新”的机制。
即,用低廉的成本源源不断吸纳职场新人,能形成“鲶鱼效应”,给企业里的老员工们打打紧板,不允许一丝松懈。
与此同时,那些用工成本较贵的老员工,可能就成为企业每次变革时的首要裁员对象。
至于这些老员工薪资为何贵,其实和企业之前的薪酬政策不无关联;于是为了新一轮变革的顺利进行,必然要革除旧习,包括受旧制度恩泽的既得利益者,此时成为了“众矢之的”。
4、让每一位员工随时可被替代,是企业制度及规范设置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知道,企业职业规划重在企业正常运转,它要保证一件事情,那就是企业离开了谁都能玩得转。
于是,制度规范就成为一道道壁垒,最大化避免个人成为“不可替代”的那一个——因为这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致命的威胁。
所以,在企业打工,难的是不被眼前的光环所迷惑,保持一份清醒与警觉。
这里面最关键的一点在于,由于企业本身就置身于市场的洪流中,它受制于产业、科技、经济、法律、政策等多外在力量的持续影响,因此,想要通过给企业打工为自己谋得所谓安稳的未来,无异于“痴人说梦”。
对任何一名职场人而言,想要获得个人有效成长与发展,最首要的一条就是,自己的职业规划千万不能假手于人,千万不要让父母、领导甚至企业替你完成,因为一个有效的职业规划,必然是建立在个体特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化的信息之上的,具备独一无二性。
而一名真正的职业规划师,必须保持中立客观的立场,不同于企业里的HR,TA必须站在咨询者个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分析,结合个体情况及特质,分析具体的职业发展路径等等。
从我经手的职业咨询案例来看,谨提出以下建议和参考:
1、修炼一技之长,才是普通人的真正出路
你不妨掂量一下,你今天看似在工作中积累了不少“人脉”,有多少是冲着你来的?
如果你今天离开了公司,他们还会和你合作吗?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之前有位咨询者张磊(化名)就差点跌入了这样一个误区。
原来,张磊在一家互联网教育机构做运营,由于业务的关系,张磊总能接触到一些院校的头头脑脑,有那么一段时间,张磊有些“飘”了,看着微信里头衔闪亮的大人物,他一度认为,只要自己攒够了钱,未来自己就能运行一个项目,赚钱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等张磊辞了职之后才发现,这些所谓的“大人物”在得知张磊离职之后,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热情,而张磊试图和他们合作,提出想要拜访的时候,对方总以各种理由拒绝。
我告诉张磊,事实上,这些“大人物”之前和你联系紧密,无非是你背后的平台比较厉害,如果你脱离了平台,在个人实力与名气都跟不上的时候,这些微信头像回归到了“头像”本质,再也不是你以为的“人脉”了。
但如果你是某个领域的教育专家呢?
你根本不用阔以讨好巴结这些“大人物”,自然会有教育机构找你合作。
因此,在如今鼓吹暴富和速成的年代,对普通人而言,扎扎实实修炼一技之长才是重中之重。
2、你的优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
当完成了第一步打造一技之长之后,你需要做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你擅长什么,这一点很重要。
你擅长什么?能帮助哪些人解决什么问题?
这才是最核心的。
如果能想明白这两个问题,在哪里找到这些人,以及通过怎样的渠道输出分享,反而显得容易多了。
3、心态开放,了解学习优于批判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这个时候,我们最不要做的,就是急于否定它。
我的心得是,在你想要批判之前,先了解它的运行机制,摸清背后的玩法和套路,否则你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赚钱,却始终不明白对方是怎么做到的。
鉴于文章篇幅有限,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即使是世上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兴许也常常需要瘦弱的手去扶掖。 ”—— 埃·斯宾塞
-关于作者-
✎
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成为职业规划领域为数不多的咨询实战及个人发展实用书籍。2018年职业规划及工作方法干货类新书《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被评为2018年度经管类十大好书。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新浪微博@赵晓璃,抖音@职场作家赵晓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