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韭菜歌深蕴内涵;白崇礼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赢得满堂彩

《山海情》的豆瓣评分攀升至9.4分。诸多网友说:“此剧不火,天理难容”。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教师是扶贫战役中,默默无闻的角色,却至关重要。

我方唱罢你登场,今天聊聊白校长。

白校长和孩子们,是偏远地区教育的缩影。

循环往复的韭菜歌,另有深意。

白校长,白老师

女儿心中自私的爸爸,却是学生心中无私的校长

白老师,白校长,一生朴实无华。他是有良心的人,读书成才后从浙江下乡到大西北,反哺社会,在支教事业上默默耕耘。他来到涌泉村,和麦苗的妈妈成亲,有了可爱的麦苗。为了防止母女俩受冻,白老师买了碳炉,然后就去进修学习。麦苗偏执地认为,妈妈的死,是因为不会使用碳炉,爸爸害死了妈妈。

白校长,

一番好心,

却办成了坏事。

好心办坏事

白校长,又当爹,又当妈,还要操心学校里众多孩子们上课。当闽宁村开发劳务输出政策的时候,他希望女儿成才,却不敢鼓励和说教,只是含蓄委婉地表达:支持麦苗出去打工。麦苗就会误解父亲,以为他嫌弃自己是一个累赘。可见,麦苗对父亲的成见很深。

白校长认为:

开眼看世界,心胸更豁达。

开眼看世界,心胸更豁达

事业和家庭,人们往往顾此失彼;舍小家,顾大家,无私的格局很难得到麦苗的理解和支持。

麦苗找到水花,水花劝解她,出去见世面,长见识。

麦苗出发之前,白崇礼叮嘱她:南方虽然天气不冷,但下起雨来还是凉飕飕,拿点厚衣服吧。

他以带全家福为借口,把女儿支开,然后将一沓钱偷偷塞到毛裤里。

穷家富路,可怜天下父母心。

偷偷地呵护着宝贝女儿

白校长,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最好的老师

多才多艺,觉悟高

腹有诗书气自华。白老师见多识广,学识渊博。他不但会讲课,还会拉手风琴,会吹竹笛。

看到政府提出吊装移民、精准扶贫的政策,他大力支持。

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他高瞻远瞩,能领悟到扶贫政策的益处,也相信政府的政策能够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当村民听不懂会议内容时,他忍不住帮大家解释。来到陈金山旁边,他并不是所有话都直译,而是有所取舍。

多才多艺,乐于助人

懂迎客礼节

翻译有取舍

博学多识

看在眼里,喜在眉梢

麦苗来到福建打工,她也会给父亲写信,也许是距离产生了思念之情。

当女儿快回家了,白崇礼提前去晾晒被子。对女儿细腻的情感,默默无声地表达。

正所谓:行胜于言。

看到女儿代表劳务输出人员讲话,为大家答疑解惑,白校长,看在眼里,喜在眉梢。父亲为女儿成才而骄傲,为女儿光荣事迹而自豪。

我家有女初长成

读书无用,赚钱最大

家长,嫌他多管闲事

贫穷的农村,男孩子往往是“放羊,娶媳妇,生娃再放羊”;女孩子往往是嫁人、种地,终其一生。

白麦苗的变化,给穷人带来了致富的希望。很多家长都盼望着孩子年满十六周岁,外出打工赚钱,改变贫穷现状。

为了阻止未成年外出打工,留下来读书。白崇礼可谓煞费苦心。首先,他以命拦车,把未成年孩子海春玲带回村子;接着,他劝说海春玲的爸爸,让孩子回归学校,因为读书能够改变贫农的命运。

以命相抵

拍桌子,瞪眼睛

海春玲的学习能力非常强,有希望考上大学。“人穷志短,马瘦毛长。”海春玲的父亲,却让海春玲辍学去福建打工,帮两个哥哥把娶媳妇的钱赚够。这是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驱使,白校长愤然斥责。两个已经成年的哥哥,不去自食其力,却让妹妹辍学养他们?海春玲的父亲,和很多家长一致认为,女儿长大了就会嫁人,学习没有用途。任凭白校长倾尽全力劝说,仍然徒劳无功。海春玲只能认命。

重男轻女

贫困地区,信息闭塞,思维很容易被禁锢。很多父母没有文化、观念落后、思想陈旧封建。

贫穷限制了眼界,也限制了未来的很多种可能。

开发办,顺其自然,经济为先

落户登记的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符,是闽宁村的现状。白校长为了拦住海春玲辍学打工,跑到开发办,却被开发办领导训诫,而且告诉他又有三个孩子报名,准备辍学打工。

户籍年龄问题待落实

不可否认的是,对贫农来说,外出打工人员每个月上千元的收入,诱惑力的确很大。有些孩子本身,也希望自己能够出去打工赚钱,以求改变家境,改变现状。殊不知,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哪来的价值观判断。他们没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长远观,更没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抱负。无非是长辈的金钱观,长期灌输的影响。

白校长为了说服家长,据理力争,与他们争吵不断。

这些家长不懂:

读书,不仅仅学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素养。

知识才是财富之源。

家长误解

学生:难以理解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白校长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白校长与马得福谈心。白校长虽然醉了,头脑却依旧清醒。他慷慨激昂地表示,唯有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他的话,听起来振聋发聩:“辍学赚钱”,是陷阱,贫困学生将无法脱离苦海。

虽然,劝学生回来继续上学,出发点没有错,但事与愿违。他的理想被现实打败了。

白校长又谈及当年的水花,退学是水花悲惨命运的开始,白校长后悔万分,深深地自责。

对于水花来说,身不由己,命由天造。

学生不理解

白校长以为自己内心的苦闷,终于能找到倾诉对象。然而,事事不遂人愿。连自己的学生马得福也不能理解和支持他。话不投机半句多。白校长一言不合就翻脸,火冒三丈赶走马得福。

其实,对于师生二人来说,立场不同,看法就会不同,无论对错,只问因果。

文化人看得再远,却敌不过现实生活的当头一棒。

白校长也有报国之志,堪比屈原一样委屈。他愤懑不平、怒火中烧,无处释放。

宣泄苦闷:孤单一人,一气之下,把手风琴拉起来,那音乐动人心扉,惹人落泪。这是一首贫苦学生的《命运交响曲》,却无人能听懂。拉手风琴,不过是释放心声的另一种方式,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这琴拉得感人肺腑,观众的眼泪如瀑布一泻千里。

苦闷

释放怒火:只听见一声巨响,白校长把心爱的手风琴摔在一旁。

经史易得,仁师难求。

他朴实伟大,不想留遗憾:

那是孩子们,未来没有学历的遗憾,

更是老师呕心沥血的期待,看不到孩子们成才的遗憾。

教育局,敷衍了事

白校长的倔强,不但引起很多家长的厌烦,也令教委为难。教委让他回去安排歌唱比赛的事宜。他表示拒绝,他只希望孩子们用心学习。

为了教育,白校长,操碎了心。他向政府提出操场修建的提议,迟迟得不到批复。他提出,政府的形式主义要不得,得把教育大事快速落实。但是,得到的结果依然是“等待”。教委百般劝说,白校长意难平。

教委人员送给他一个地球仪,安抚他受伤的心。

剧组的地球仪,安排得很好:世界那么大,带孩子们看看;知识需渊博,格局更要大。

白校长大失所望,悻悻而归。

他那日渐佝偻的后背,彰显了他事必躬亲的精神。

地球仪,教师共情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教育,是祖国的未来

两首韭菜歌,立意高深

音乐课上,郭老师问大家,谁来上台唱歌?两个小朋友,自告奋勇。先后唱响了

《割韭菜》,《绿韭菜》......

为什么都是充满魔性的韭菜歌?

原因是,这两首歌,是宁夏民歌,容易产生共鸣。

《割韭菜》

《绿韭菜》不要割

在大西北戈壁滩上,韭菜是常见蔬菜,它容易再生长,周而复始。

暗喻:

一、《割韭菜》

割韭菜原意:买股票,买了套,套了割,割了买,反反复复,损失惨重。也称其为割韭菜。满屏绿了,就是股价大跌,韭菜割了,股民损失惨重;

引申义:股民——菇民,取谐音,象征菇民不易。

二、《绿韭菜》

何为韭菜? 一个人,只要不学习,就会被割韭菜,现实社会中, 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割你。没有人可以逃脱这个宿命。 不要割了,不要再断送孩子们的学业和未来。同时,这首歌暗示贫民,要想不被“割韭菜”,就要学会自保:回本溯源,学习知识,尊重知识,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个剧本,立意太高了。

股民都在喊不要再割了,不要再被套,很多人被逗得前仰后合。

为了妙趣横生的韭菜的立意,我打算吃韭菜。

洗脑的韭菜歌,韭菜一直割,一直“歌”.....

今天吃韭菜馅的饺子,韭菜盒子、韭菜炒鸡蛋.....辣成人间清醒。

一首水花的歌,苦中寻找希望

小燕——水花的女儿,也上台唱歌了。她不知道歌名:我妈小时候教我的。(这是个笑梗,我家孩子也出现过雷同病句:我妈小时候给我买了一个乌龟......老师在作文的批注上写着:试问,你妈妈小的时候,你多大?)

燕子唱起水花的歌,唱得人心碎、心酸流泪,情景再现了“水花七天七夜、日夜兼程吊装移民”的那一幕。

水花,尝尽人间疾苦,催人泪下。(纸抽挺住,这部剧,太费纸了。)

白校长听到了这首歌,阻止郭老师打断,让她把歌唱完。

水花的歌,人间疾苦,人间坚韧

郭老师把辍学的孩子,一个个叫了回来。课,多上一天是一天。

白校长看见孩子们到齐了,虽然戴着“碎得只剩下灵魂”的眼镜,却掩盖不住他眼眶中满含的热泪。

“25-30人,统一着装”,是合唱比赛的要求。因为服装要求自行准备,教委又给贫困小学出了一个新难题。白校长目光投向四套电脑,动起了变卖电脑的心思。

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积极参加合唱团。白校长照顾孩子们的情绪:一个都不少。

西戈壁小学的孩子们,太有仪式感了。同学们第一次,穿着整齐划一的新校服,站在国旗下,唱着国歌,举行升旗仪式。观众的眼泪又守不住战场了,缴械投降了。

此生无悔入华夏;少年强则中国强。

接着,白校长又指挥大家歌唱《绿韭菜》,不要割,你叫它绿绿地长着。

暗示:不要让孩子们辍学,让他们继续学习知识,身心健康地成长吧!

不要割韭菜

麦苗带着福建工厂代表,来到了西戈壁小学。爸爸正在讲课,麦苗喊“报到”,白校长说:请进;爸爸一脸宠溺地笑着对女儿说:“调皮”。

福建工厂代表问白校长电脑使用的情况,白校长像做错事的孩子,低头不语。在大家的追问下,他承认,电脑被自己卖了。

电脑?卖了。

为了校服和操场,可怜的白校长,义无反顾,不计后果,变卖了捐赠来的电脑。

捐赠的电脑具有政治属性,是双方关系的象征。被捐赠方卖了电脑容易伤了情谊。

这一卖,不仅仅打教委的脸,也打了地方政府的脸。

可是,这是为了谁?为了孩子,为了教育。

但凡有办法,谁会卖电脑?这是知识分子最后的反抗,拼了命似的,拿自己的前途,去争孩子们的未来。

女儿:

麦苗急得火烧眉毛。她不理解父亲的难处和目的,只觉得父亲目光短浅,给自己和村里丢了面子,同时非常担心父亲可能被处分。

女儿不理解

上级领导:

村主任表示不理解,苦口婆心地劝他认识错误,赶快想办法弥补,否则会被追责处分。

领导不理解

处分?是谁把一个温文尔雅、循规蹈矩的读书人,变成了愤怒的狮子?是现实,是体制,是潮流。

而白校长,是一股清流,大公无私。在利欲熏心的时代,这样的好校长不多了。

立意高的良心剧组,看透不说透。任观众品悟情与理,德与行。

麦苗找到水花开解自己,马得宝找到她,二人山上见面。马得宝说,是自己带着老师一起去卖了电脑。二人久违不见,刚一见面,麦苗对马得宝拳打脚踢,责怪他做了错事,害了父亲。马得宝觉得,老师破釜沉舟,真的不打算干了。二人找到马得福,马得福也觉得自己说的话,伤到了老师。

三位学生,为老师忧心如焚。

学生为师担忧

诚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但是,钻牛角尖,人很难改变社会。

时代的进步,往往是,顺者昌,逆者亡。

然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当经济发展迅速,教育仍然为本,不可本末倒置。

像离别演出,最后的呐喊

孩子们的合唱,对白校长而言,仿佛离别前的最后一次演出。白校长,视死如归般的壮烈,置之死地而后生。

临比赛前一天,麦苗和父亲一起用餐,问他用不用再买一台手风琴。白校长表示,歌唱《花儿》不必用伴奏乐器。父女谈起了《春天在哪里》,开心地谈论“冲”“春”的发音。

春——冲

上一节目的参赛队伍,整齐有序,数量符合要求,演奏的歌曲也是《花儿》。

没办法:穿衣服撞衫,合唱比赛撞歌。

估计是白校长看到了节目表,发现重复了,于是在上场前临时改变策略。

节目表演,错漏百出,令人笑中有泪,师生获得意外惊喜:

  • 西隔壁小学一上来,超出了人数限制,场下一片哗然。
  • 他们临时变歌,合唱的是《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严重违规,评委急了。评委准备上前质问叫停,被教委拦了下来。
  • 清唱

  • 当《春天在哪里》的合唱开始,一秒破功。没有伴奏,只有清唱。小演员的演技都在线,十分卖力地大声歌唱,唱出他们的希望。坐在观众席的麦苗吃了一惊,立刻站了起来。马得宝不由自主地跟着站立起来。他们回想起儿时的点点滴滴,眼泪打湿了眼眶。
  • 一秒破功,忍不住笑出大声

    一首春天之歌,唱出了梦想,唱出了希望。

    此时,有人在落泪,有人在回忆、有人在想象,有人在忙碌,有人回家了。

    歌声嘹亮,唱响了希望,唱醒了春天。

    曲终人未散,现场掌声雷鸣。

    用生命歌唱《命运进行曲》

    新希望

    白校长的指挥,激情高涨。尤其在他的收功之时:双手握紧拳头像是拉满弓,将这一角色的饱和度瞬间拉满。然后,突然像放箭一样,发射出去,接着,他双手竖起大拇指。天真的孩子们,看到校长的笑容和点赞,欢呼雀跃。

    灵魂指挥,精彩一瞬间

    满堂彩

    孩子们的欢乐,就是双手点赞

    作为观众的那种感受,如获至宝,金钱无法衡量:

    开口大笑后,一秒泪奔。表演细节太有力量,令人欢乐,也令人感动,震撼灵魂,笑中有泪。

    孩子们的春天来了。在多方努力之下,西戈壁小学的教育问题,得到解决。

    马得福去镇政府给每家每户办了户口,并下发了户口本。

    白校长被撤职,职称改为老师。他用自己的前途,换得孩子们的光明未来。

    政府的明文规定下达了:凡在校学生,无论年龄是否满16周岁,一律不可以辍学打工。

    麦苗虽然辞职,但工厂打算在闽宁区建立分厂,麦苗成为项目负责人。

    电脑被重新买回来了,郭闽航担任新校长,他教孩子们上电脑课,这是白校长还没有学会的。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白崇礼,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赢得满堂彩。

    反思与升华

    这部剧,敢于针砭时弊,挑战教育问题,具有极其高深的现实意义。

    首先,从小川的故事,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1.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问题。

    2.贫困导致的辍学。

    3.外出打工父母,与家里通信不及时,不畅通。

    查无此人,退信

    其次,从海春玲反映出以下问题:

    1. 重男轻女的思想意识,依旧存在。
    2. 未成年人辍学,外出打工。
    3. 户籍落实存在漏洞。
    4. 家长的视野有多宽,孩子的未来就有多广。

    再次,从西戈壁小学的种种困难来看:

    1. 还原了偏远地区的家庭生活状态。
    2. 反映了教育部门落实问题迟缓。
    3. 反映了政府各个部门之间,解决问题敷衍塞责。

    最后,从白崇礼的崇高精神,反观当今教育工作者的灵魂。

    1.无私与自私,奉献与金钱

    白崇礼在教育事业上兢兢业业,他挤出时间,亲自去小川家授课。小川没有落下课,反而提前学习了六年级的课程。这样做,并不是拔苗助长,而是担心他会放弃学业去务工,能多学一点是一点,因材施教。

    家访,开小灶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补习班的收费越来越贵。

    最关键的是,很多教师上课不讲课,下课不批作业。

    打个比方,在某些学校,教师上课扯闲篇,让孩子们晚上放学去Ta举办的补习班上课。这是真事。

    有一天,我问姥姥忙什么去了,晚上七点多才回家。原来,她陪着另一位家长交学费。她表示,自己看到小学的孩子们都坐在地上,在茶几和沙发上记笔记。我不以为然,以为是校外辅导机构。姥姥却说,那是他们班几个任课老师一起开的夜课班。晚上九点,孩子们才能下课。

    真扎心!白天不正常授课,晚上让孩子们熬夜。学校上班为什么?只为了招生揽财?他们既教委发的工资,也挣着外快,真是精明得很呢!

    后来,其中的一个家长告诉姥姥:假如孩子在学校不听话,就会被揪耳朵。甚至,有一个孩子的耳朵被老师扯开流血,被老师威胁:如果敢告诉家长,另一个耳朵也撕扯出血。我听得毛骨悚然。

    希望所有教育工作者向白老师学习,做一个纯粹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希望教委对违规教师,予以处分,以还教育队伍的清白纯正。

    白老师没有收一分钱,帮学生补课。

    无欲则刚,白老师堪称人师楷模。

    2.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学生是人类个体,有思想、情感、个性、尊严、情怀...... 学校老师以知识传递,有时候却忽视了学生的生理需要和情感需求,学生缺少切实关怀。

    当某个学生遇到家庭暴力、校园暴力、心理问题.....需要心理疏导和调解矛盾,学校尽量及时处理,以减少伤害。

    我们呼吁教育家,对学生多一些人文关怀,使每位学生都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白老师考虑到小川家的经济条件,帮小川申请了扶贫补助。

    这种做法,无异于雪中送炭。他具有人文关怀,亲切备至。

    关怀备至

    3.新旧替代、教育失衡的问题

    在这部剧中,白崇礼欣然接受郭闽航替代自己做校长。

    落后的技能,进步的思想

    然而,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有很多教师不能与时俱进,教育思想和内容滞后,导致孩子们不能接受得到最新的知识,最先进的思想。有很多新教师不去吸收学习老教师的经验,盲目教授孩子过多新知识,不能适应应试教育。

    有的老教师不会制作和展示课件,也不学习方法,只会讲解;

    很多新教师直接下载课件展示,减少板书和讲解。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教育者相互学习和借鉴,才是教育的进步。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此剧是灵魂的暴击,也是现实的鞭笞。

    试问,教育的意义何在?百年之计,教育为本。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贫,扶志,扶智密不可分。

    伟大的扶贫,伟大的教育。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还做中国人。

    ---------------------------

    精彩剧集,更新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