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吃辣能力排行榜
“云南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这话把嗜辣之地按嗜辣程度排出座次。从语义来看,滇人似屈居末位。这未免让人有些不服气。
不说别的,光是辣椒品种,云南就得天独厚。比如被称为云椒的皱皮辣,还有德宏等地的涮涮辣。
那么,问题来了,云南哪里人最嗜辣呢?
1文山
很多人知道文山丘北普者黑,却不知道丘北县可是“中国的辣椒之乡”哦!
丘北县种植辣椒始于明朝末年,于1999年获得“中国辣椒之乡”称号。出产辣椒各指数均高于颇负盛名的朝阳辣、日本的三缨辣、河南的香花辣椒,被公认为是最好的食用辣椒之一。
图为丘北县举行一年一度的“吃辣椒大赛”,专治不服者
爱吃辣椒才种辣椒,文山人民当仁不让坐上云南吃辣能力第一排行榜啦!
2德宏
如果说文山人靠吃辣椒数量取胜的话,德宏人就是辣度之王。
德宏州拥有世界上最辣的辣椒品种——涮涮辣,傣语称“嘛苤胀线”,与印度东北部山区的魔鬼辣椒是同一类品种的变异。当地人也很小心吃这种辣椒,其辣度是朝天椒的20—30倍哦。
3西双版纳
德宏人爱吃“涮涮辣”排在第二,隔壁的西双版纳自然不会差。
在版纳,“小米辣”这种辣椒有绿色也有红色的,个头只有2到3厘米左右大小,只需一点就非常辣。绿色的放在菜里不注意是发现不了的,常常让人一口就眼泪鼻涕其流~
4普洱
普洱人除了爱茶,还爱辣。来普洱玩,你随便找个普洱人问他爱吃什么?他肯定会告诉你,酸的辣的。
从普洱的街边小吃,腌酸鸡脚、凉拌酸木瓜,再到宴席上的酸笋煮鱼、木瓜猪脚,以酸辣为主的食品真是随处可见。对于连吃水果都要沾辣椒的普洱人民,洋芋君只能甘拜下风!
5临沧
临沧辣的风味与众不同,普洱又辣又酸,临沧却辣得干脆,德宏辣到了嗓门,临沧却辣到了你心里。洋芋君甚至觉得,临沧的酒都特别特别辣!
临沧人吃饭时,经常制作一种调料,孟定朝天椒切碎,姜切丝,放上盐、味精、酱油,拌好,然后拿煮好的菜蘸着吃。
6红河
红河州有一种体小细长,看上去酷似小米辣的辣椒,当地人称“那刀辣”。其辣感不像小米辣那样寡辣,而是辣口不辣心。作为哀牢山的特产之一,它在红河州的佐餐辅食中久负盛名哦。
当地人几乎顿顿都有辣椒,已然成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下酒菜。村里的男人有时候用几颗辣椒做下酒菜就能喝很长时间的酒了。
7大理
云南大理的白族,是把吃辣椒和增进亲情紧密联系的。这是因为在白族话里,辣的发音为“亲”,相同的音引申出相同的义。白族人结婚闹洞房要烧干辣椒,以“亲(辣)”新人,以“亲(辣)”宾朋好友。
当众人被呛得咳嗽不断、泪流满面的时候,欢笑声也同时爆发,亲切热烈的气氛空前高涨。这一幕在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电影《五朵金花》里可以真切目睹。
8楚雄
楚雄彝族菜的特色是以肉食为主,必不可少的就是辣味。当地人最爱用辣椒、木姜子、花椒等辛辣味调料制作饮食。彝族菜的特色是鲜、嫩、脆、香、既有油香味、又不油嘴,又不腻心,味美无穷。
此外,当地人还喜饮“辣白酒”。敬上一碗积年贮藏的辣白酒,是彝族接待长辈尊者和佳朋良友的最高礼节之一。
9昭通
昭通由于地处云贵川交界处,自然成了三省人民往来频繁之地。人口的流动使川菜、黔菜、滇菜三个菜系在此融合,形成了兼有三味的昭通菜,对辣的嗜好也带上了四川的麻和贵州的糟辣。
昭通人爱用昭通酱调味,烹饪菜肴时,加入适量的昭通酱,能使菜肴口味更佳,增进食欲。
10曲靖
曲靖大多数人对辣的接受程度都很高。菜品口味和川菜接近,比川菜偏辣,但没川菜麻,算是无辣不香的饮食习惯。
赫赫有名的沾益辣子鸡便是辣中有香,香中有辣,对于吃不惯辣的人,虽然第一口可能就会辣得冒汗,但绝对会忍不住接着吃下去。
11迪庆
西藏的基本食物,就是糌粑、酥油茶、青稞酒,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从这几种东西变出来的。
藏族人喜欢吃肉类和辣的食物,是因为当地气候寒冷,吃辣可以御寒,而且不习惯甜食哦!
12保山
保山美食以腾冲为代表,在云南独树一帜,具有油而不腻、酸辣有度、香而爽口的特点。
总的来说,保山人口味比较温和,对辣的嗜好程度一般。此外,腾冲菜略咸,口味清淡的朋友可提醒厨师少放盐。
13丽江
丽江人也吃辣,但其辣的程度相比云南其它地区逊色很多。当地人喜欢吃咸,辣的食物,口味比较重,炒菜也会放很多油,每个菜都必放辣椒,连青菜如是。
嗜辣的人在丽江吃饭,可以跟老板说:“来点小米辣。”
14怒江
云南怒江一带的人民也喜欢吃辣,且油重,总体偏香辣。
怒江人吃青梅、木瓜都要蘸小米椒;李子还没熟就摘下来,一样也是和着蘸水辣一起吃,吃手抓饭时,沾上调制好的蘸水,酸涩辣俱全,怒江人最爱。
15玉溪
玉溪人民除了爱吃辣,更爱吃甜!酸醋是甜醋,酱油也是甜酱,酸汤也是甜酸的,吃个凉卷粉都是甜辣型的。
有名的玉溪酸菜可以形容为:那甜爽!外地人买之前一定要问清楚哦~
16昆明
做为省会城市,昆明650万常住人口中,有198万的外来人口。所以昆明的餐馆已经很明白怎么样“照顾”外来人口的口味了。
当然,土生土长的昆明人还是很爱吃辣的,每家每户不一定有“老干妈”,但一定有一瓶油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