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嘉善曹氏家族的文化传统

明清时期嘉善曹氏家族的文化传统

文/姚春兴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学术,一个显著的特性是地域性日益突出。特别是家族的文化传承,不仅是望族胜门道脉嗣承的保证,同时也是区域文化繁盛的根基。就人文蕴盛的善邑而言,世家大族簪缨累代,奕世书香。嘉善曹氏家族是明清时期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家族,代代以耕读力学、著书立说为职志,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堪称地方文化独特的精神坐标。

在Soul,摆脱焦虑,轻松做自己 广告

曹津修《曹氏族谱》(嘉善县图书馆藏)

一、曹氏世系

曹氏家族,其“先为宋武惠王”“自汴扈高宗南渡”“世居嘉善”。《曹氏族谱》记载:始祖曹彦明,号信庵,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自浙江瑞安县徙居江苏华亭县(今上海市金山区)胥浦干溪镇(今干巷镇)。始迁祖曹錀,明正德间(1506~1521)自干溪镇迁居浙江嘉善县武水镇(今魏塘街道大安坊)。该谱始修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世系修录至第十五世,排行字为炳。卷首恩纶、诰命、敕祭文,卷一世系,卷二至五行传,卷六寿传、传、行状、行略,卷七墓碑、墓铭、神道、表、记,卷八杂文、疏、序、谱跋,卷末备考、家源。

展开剩余85%

始祖曹彦明,号信庵,元朝平江路儒学提举。明初避兵隐居江南华亭浦里之干溪镇,娶张氏生二子,遂家焉。

六世曹珮,字廷佩,号斗庵,松江府学岁贡生,授河南归德州判,尝买田浙之嘉善县,于明正德癸酉(1513)占籍。子三鑰、鍭、鏞,曹氏移居嘉善始于曹鑰。曹鑰,又名学,字子启,号静斋,晚号双桂,由府椽(即藩幕,明代承宣布政司衙署属官)授昌黎县丞,致仕后迁居嘉善魏塘。

七世曹鑰,子四津、汜、法、涵。长子曹津,字元会,号吴塘,嘉善县学岁贡,授南安府教授,赠礼部侍郎,著有《周礼集传》。

八世曹津,子四穗、秉、榖、云桥。长子曹穗,字大有,号泰宇,嘉兴府庠生,累赠礼部侍郎。

九世曹穗,子五焘、熙、烈、勳、照。四子曹勳,字允大,号峨雪,晚号东干钓叟,明崇祯戊辰(1628)会元,历官礼部右侍郎。

十世曹勳,子五尔堪、尔坊、尔垣、尔埏、尔埴。长子曹尔堪(1617~1679),字子顾,号顾庵。清顺治九年(1653)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顺治十二年(1655)充会试同考官,转侍读,官至侍讲学士。康熙六年(1662)因奏销事罢归。他是明末清初柳洲词派的代表人物,诗歌创作领域为清初“海内八家”之一。他还是清初词坛三次著名倡和活动的倡导者和主要参加者,通过文人唱酬活动的渗透、影响,成为清初词坛风尚转捩之关键。

嘉善曹氏为儒学之书香世家,至少自始祖信庵公曹彦明为元朝儒学提举起就已经奠定了儒学的家学传统。曹尔堪之八世从孙曹秉章作《嘉善曹氏惇叙录》后序,言及:“我家世读书,居江浙大邑,为士族者,六百年矣。明以后族人皆鹜科举,怀用世之志,虽得志少,而自弘治己未,芸阁公成进士,嗣是三百数十年中,登甲乙科者,绵绵弗替。峨雪、顾庵、蓼怀、熙如、东牧五公且接踵清秘,蜚声台阁,至道光癸巳,子安公成进士,后遂无继者。其间未得科第,而研经稽古,博文多艺,著作传于艺林,乡党奉为师表,则吴塘、泰宇二公开其先,慈山、谦斋二公承去后。若既不得志,终鲜称述,奄忽一生,至今名莫可举者,夫岂少哉!”《后序》中提到的“吴塘公”,即曹尔堪之曾祖曹津,明诸生,著有《周礼集》传于世。“泰宇公”即曹尔堪之祖曹穗,是一位律身极严的塾师,精性命之学。曹尔堪之父曹勳,历官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其著作可见的主要有诗集《南溪诗草》四卷、《东干诗草》一卷,文集则有《曹宗伯全集》十六卷,尚存清初刻本。

嘉善曹氏十世二十五人,几悉数见于《光绪嘉兴府志》。

潘光旦先生《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一书中道:“(嘉兴)九十一个血系在这一平均起来,每一血系的世泽流衍可以到8.3世之久”,“世泽最长的血系可以流衍到二十一世(即嘉善钱氏家族)……嘉兴的望族,平均大约能维持到二百一二十年”。同治十三年(1874)曹骏良撰《续修曹氏家谱序》时,曹氏居嘉善已二十世。而对照上海地区明清时期300多家著姓望族分析,“以门祚在四代左右的姓氏家族居多”“大致可知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望族(包括一般的姓氏家族)的门祚一般均不太长”。究其原因,明清以来世家望族身份和社会地位的维持并不容易,随时都有迁调及贬逐,而要子孙父祖若干代世世相继走耕读传家、科举入仕的道路,做到科甲蝉联、簪缨不绝则毕竟是很难的。嘉善曹氏家族的特殊性可见一斑。

因为,一个家族要建立起足以影响家风的家学渊源,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使家族的下一代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染,进而转化成行动上的理性自觉。明清时期嘉善各宗族兴办义学,集族中子弟入塾学习,所在多有。

二、文化望族

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云:“自前明崇祯初至本朝顺治末,东南社事甚盛,士人往来投刺无不称社盟者。”流风遗韵绵延数百十年,皆有嘉善曹氏家族为中坚、领袖。柳洲词派始于明代万历年间,至崇祯间大盛,代表性人物是曹氏家族之曹尔堪(子顾)。曹尔堪曾于顺治九年(1652)以庶吉士身份入词馆,受到时为词馆教习的薛所蕴、刘正宗教导。

曹尔堪的父辈曹勳,即峨雪先生,系明清之际的诗坛名流。他与薛所蕴、刘正宗为进士同年,关系颇为密切。早在明朝未亡之时,曹勳与薛、刘等同处词馆,常有诗文唱和。明清鼎革,曹勳在顺治十一年(1654)春曾还入京,与薛、刘等有过多次大规模唱和活动。曹尔堪的诗风受乃父影响最大,徐世昌评其承宗伯峨雪先生家学。

中国传统道德体系重孝悌,几乎一切社会关系俱由家庭关系派生而来,文人结社,重血缘姻亲师承关系亦极为自然。柳洲词派以曹尔堪、魏学渠、钱继章三人为代表,实则以曹氏、魏氏、钱氏三大家族为主,而各家族之间往来也非常密切。吴熊和在《〈柳洲词选〉和柳洲词派》一文中说:“一个词派以若干家族为基干与背景,柳洲词派可以说是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明清之际的家族文化,柳洲词派就是一个典型。”纵观整个嘉善及至江南文化家族,可发现各家族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世家间的姻亲纽带关系使得各家族息息相关。

姻亲关系使魏氏和曹氏家族于文学上教学相长,相互交流传承。同时,曹氏与嘉善吴氏、钱氏、陈氏、周氏、顾氏、沈氏、蒋氏、孙氏也有姻亲关系。这些以文化世家为基干和背景构成的姻亲网络,使得明清时期江南地域文化风雅相继。

嘉善望族以文化世家居多。文化家族之间的相互联姻使得家族与家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更为直接,同时也导致了文学观念的相似性。

陈寅恪先生说学术文化与大族盛门不可分离,这种现象值得深思和探究。“文化家族”不仅有家的含义和文化的底蕴,而且各个个体和家族群体又与整个社会紧密关联。明清时期嘉善所在的杭嘉湖平原,既是当时财富辐辏之地,又是文化和在野舆论的批评中心。这些文化大家族在砥砺品德修养和进行文学批评的同时,还共同致力于发掘儒家经典中的微言大义,匡扶道德人心和社会秩序,诗社、学社、书院也应运而生,士子们讨论讲学,投刺结盟,用当时应社成员沈寿民的话说就是“吾同术者,卧起相闻,晦明相鼓励,贬荣誉相共。”

“文化家族”较之政治、经济家族又最少落后性的遗传,它不以追求权势财富为目的,而以学术砥砺、精神创获为职志。明清以降,以曹氏家族为代表的善邑文化世家,经历着家族传承、品性风格、学术素养以及人生和社会价值观等的一系列嬗变,形成并传递着绵长而厚实的地方文化气象和人文底蕴。这些文化名门世家以一种独特的视野揭示了文化和历史相交织的社会现象,它于我们今天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都有很深的启示。个中缘由,既有特殊性,也有共同性,即家庭或家族的教育功能。中国古代始终没有建立真正的公共教育体系,故家庭的教育和以家族教育为核心的私塾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一个家族要建立起一种足以影响家风的家学渊源,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它类似物理学中“场”的环境,使得各家族的下代得到熏陶。

顾虎承绘《慈山居士像》(嘉善县博物馆藏)

三、家学传统

晚明以还,嘉善儒术独盛。曹氏亦为嘉善儒学世家。始祖信庵公曹彦明仕元时为平江路儒学提举,由此奠定了曹氏儒学的家学传统。

八世吴塘公曹津邃于六经,设教成就弟子甚众,著有《周礼集》传行于世。九世泰宇公曹穗,研经稽古,精性命之学,著有《易旨》《尚书解》《诗本义》《太极易通解》《性理杂说》,乡党奉为师表。十世峨雪公曹勳精通易著,尝从东林党领袖高攀龙游,诗文词均有作品传世,著有《易说》《通史纪略》《曹宗伯全集》《存笥集》《未有居集》《东干集》《竹箧集》《甲征草》《东干集》《曹允大稿》《行藉集》,其中《通史纪略》《曹宗伯全集》叙论明季事实,语多触犯,为清廷所禁。十一世子闲公曹尔坊,即曹尔堪弟。《檇李诗系》卷二十六“曹封君尔坊”条载:“尔坊字子闲,嘉善人,勳仲子。髫年应试,宿儒不能及。太史刘正宗、胡世安皆称江左曹生。”十四世慈山公曹庭栋著有《逸语》十卷,现存乾隆十二年(1747)家刻本。及至曹尔堪八世从孙曹秉章(1864~1937),系徐世昌授业弟子,为《清儒学案》的主要编纂者。

文化贵族们以家族为堡垒,传承并弘扬了儒家传统。曹氏家族或以仕宦名世,或以文学传家,或以藏书为业,或以绘事著称,带动了地方文化和艺术步入繁荣局面。

明代中后期,官场斗争亦日渐黑暗,许多仕途不得志的文人士子将实践方向从朝堂转移到社会,林下讲学、园林隐逸、参禅问道成为他们更为热衷的生活方式。天启元年(1621),曹勳33岁即举浙江乡试第一。7年后,崇祯元年(1628)擢会元,但因为好友魏大中鸣冤,廷试后仅置二甲第二,随即“乞归省母,得假还里。慈待膝下垂四年,无还朝意”。顺治十年(1653),“有诏求旧”,奉召进京,当时“赋诗别群从”“谁为买赋思司马,翻笑烹蒓送季鹰”,以示淡泊名利。曹尔堪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甲申之变(1644)时28岁。与同时代著名词家相比,他年长陈维崧8岁,长朱彝尊12岁,长王士禛17岁。顺治十八年(1661),逋粮案(亦称“江南奏销案”)起,曹尔堪“坐族子逋赋累,夺级南归”,又遭牵累下狱,幸赖亲朋出资营救得以赎免,没有流放塞外,但从此无缘官场。曹尔堪作为清廷打击南方士子奏销案事件的受害者之一,当然有不平,有委屈,但也只能默然处置了。“既而罢官远游,入贝魏,走吹台,由陕洛达汾晋,出太行井陉,以届于幽蓟。复循历下,取道梁宋,客汝汉间。临赤壁,泛浔阳,上黄鹤楼,登高望远,决眦荡胸,于是诗文益变。”慈山公曹庭栋(1699~1785),乾隆六年(1741)举人。中年后绝意仕途,举孝廉而不就。天性恬淡,勤奋博学,于经史、词章、考据等皆有获,所著《易准》《孝经通释》《宋百家诗存》等六本宏作被采入四库全书。尤精养生学,所撰《老老恒言》为养生名著,享寿近九旬。要之,以曹氏为代表的文化家族,他们仁者自爱,自作主宰,顺应自然,如《论语》所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丰富了传统儒家的人文精髓。

经世致用是文化家族的重要传统,曹氏家族群从自始至终身体力行。一种方式是入仕,从道不从君,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有牺牲有担当,如魏大中魏氏家族、钱士升钱氏家族。一种方式是出世,如曹尔堪曹氏家族,他们虽然失去了位置,但仍能保持传统儒家之精神,修身修己,内向超越,与时偕行,而这又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传统儒家的生存智慧和发展理念。

人类重史实,实际是重现实,是想用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解释或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嘉善曹氏家族作为明清时期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家族之一,得益于世代传承的家风熏染。曹氏家族以行动上的自觉,通过科考而仕途进身,由耕读之家酿成文化世家,即以耕读力学、著书立说为职志,通过家学、家教、家风诸因素,重视道德建设与文化积累,凸显家族的品行修养与文化传承,同时又秉承了清洁自律、孝悌为本的优良风俗。他们仁者自爱,守经权变,由此经年累月,终于在嘉禾大地上坐实了一个颇具社会资望的文化家族,堪称地方文化独特的精神坐标。

首赞 +1
平台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