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个布口袋——茶座纪事

(《红》音频已转至“懒人听书”,搜索“名著故事”即可收听)

小徐很早就借了一本“京杭大运河”专题读本,可要他谈谈时,说还只了解了隋炀帝,至于隋炀帝与京杭大运河是什么关系,还没看到那回事呢!看来,小小孩无论阅读啥,带着更为具体的问题或许更能让他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哪。
话说丁丁上星期查阅了资料,知道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初衷是隋炀帝贪念江南的富庶繁华和美丽风光。但丁丁强调历史书里京杭大运河是为南北大动脉,为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然是这样,哪怕是惨不忍睹或十恶不赦的历史事件都或多或少有其积极影响,包括战争在内。二百多年前就有先圣预言,东方那个封闭的古老国度,必将通过战争让他与世界同步。即便京杭大运河完全为了个人享乐,其在历史上的产生的客观积极影响同样不可抹灭。

大概当时没有娱乐业这一说,要不然历史书里该换一种语调,隋炀帝是中国娱乐业史上推波助澜的大功臣。除此以外,隋炀帝之所以以骄奢淫逸而臭名昭著于史册,因修建京杭大运河导致生灵涂炭,死伤达几百万人之多,在游幸江南时,除了扰民搜刮民财,仅拉船的纤夫就达8万人之多,如此兴师动众,不留得个骂名才怪。

不过,如今那些大老虎们,贪的远远超出盆满钵满,出国看风景还公款呢!那不同样是人民的血汗么?
小小孩们简略了解了这段历史,说隋炀帝要看风景完全没有必要修运河啊,走陆路不是也可以吗?对于这样的问题,当然要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当时的陆路和水路各有啥优劣。

小小孩的记忆力超常,虽时隔两周,《夸父追日》欣赏到哪里,记得一清二楚,忽悠不了他们半点。前半部分的写作手法,也是对答如流。

后半部分越来越逼近高潮,却又忽左忽右,让人捉摸不透到底是夸父还是太阳王子赢了。像电影电视一样,正是这种跌宕起伏的表现手法才产生了追剧的效果。然而,虽然夸父累倒了,最后来一个回旋:他的头发变成了森林,眼睛变成了星星,骨骼变成了山脉,读起来夸父也不完全是败者,文意上回荡不息,让人玩味。那么自负的夸父,当然要有个台阶下嘛。

在分析后半部分的正面侧面描写时,丁丁又迫不及待地举出金庸笔下诸多案例,大概这段时间在对金庸全集进行扫尾的缘故,全集一套仅剩《连城诀》、《侠客行》和《鹿鼎记》没看了(顺便说一句,前两星期看了古龙和梁羽生的十几本,他还是钟情于金庸先生。我翻了一下,也觉得是)。

奇奇问为什么不写太阳王子的反应呢?小徐觉得太阳王子根本不知道夸父在追他,如何写得?接着小小孩们以极其娱乐的精神天马行空地想象太阳王子是聋子、瞎子、哑巴,想象太阳王子突然回头如此这般云云。对于奇奇的问题,显然没有标准答案的,你可以写啊,只要文气不显得唐突即可。

回到我们的读书主题,各个小小孩的复述有所长进,但皆有蜻蜓点水之嫌,细节缺失严重。因本次茶座之时,本人课程尚未结束,嗓子还需保护,继续姑且如此,仅就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本回中提到了赏梅花,问及梅花的开放季节,竟无一人确定,哪怕说出“大约在冬季”也算是靠了点谱嘛。我说你们不是背过诗句“梅花香自苦寒来”吗?看来背归背,不用起来还是生吞活剥,最终消化不良。

不过小徐后来吟诵“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大概他是知道的。问他们“岁寒三友”是啥,小徐不确定除了松竹,究竟是柏树还是梅花。

因本回主要讲宝玉做梦,小小孩们讨论自己的梦境,叽叽喳喳兴趣盎然。丁丁说他7岁以后就没做过梦了,奇奇有科学家的基因,说每个人每晚都会做几十个梦,只不过醒来就忘记了而已。

关于可卿称呼宝玉为宝二叔等辈分问题,小小孩们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小徐问是不是“二胎”的缘故。当我们举例分析完族谱,他们便明白“二胎”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了。虽然“二胎”是新世纪新名词,但追根究底,若有史以来没有“二胎”这回事,兴许也就不存在年纪大的叫年纪小的叔叔甚至爷爷了。小徐举例说他们老家有人叫他叔叔还是他叫别的小孩叔叔来着?

由此,丁丁说他们班上的同学竟相互叫爸爸妈妈。存在即合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得等儿童专家的结论了。不过,我想世间万象永远比各种理论丰富得多,不可一概了之,权当小小孩们过家家的游戏好了。他们的童年,或许正是我们小时候的镜像罢。

小徐问及曹公为什么要把结局放在第五回。这正是小徐加入之前我们讨论过的倒叙手法。虽然剧透,但仍然引人入胜地读下去,在于当前与结局看上去风牛马不相及,繁华无可比拟怎么可能最终各奔东西,甚至阴阳两隔,惨兮兮,悲兮兮呢?正是这样的不可思议让从繁华到没落的过程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我告诉他们人生就是一场倒叙,一出生就告诉你结果——必死无疑。但为什么人们还要活这一辈子呢?人生是一个过程啊,人们要想办法享受这个过程,人与人的区别就在于这个过程。丁丁还就这个过程得出结论:生命只有一次,一定要开开心心。我希望他一直都这么想。

结局放在前面,是写给读者看的,剧中人哪里能晓得。纵使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相对于剧中角色,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哪里能对得上号?不说别的,一句“一从二令三人木”搅得多少学者孜孜不倦也没弄清楚曹公究竟是啥意思。旁观者都不清,当局者如何明白?所以丁丁的问题“为什么宝玉不能领悟结局中的判词”就在情理之中了。

我想,假如有一天我也到太虚幻境走一遭看到类似的判词,一定对号入座,警钟长鸣。

小小孩常常咬定细节不放的,哭笑不得在所难免,比如他们说如果夸父的眼睛变成星星,骨骼怎么可能只变成山脉呢?星星那么大,与星星相比,山脉那么小。

不过有时候他们看似幼稚的问题却能促使我们延长思考。奇奇问第五回开头怎么不继续写薛家母子在荣国府中的生活了呢?

对于章回小说,每一章必接上一回结尾所述之事,但可多可少,并无定律。这对于成人来说,本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但要跟小小孩解释明白,可不能如此高深大气,需落地在他们能感知的生活范围之内。

我举例说,我们的茶座每周进行,与此同时,你的爷爷奶奶是不是也在过着他们的生活?还有你的爸爸妈妈?你的妹妹妙妙?好了,这些都是你的生活对不对?所以你的生活不只是茶座对不对?假如仅仅记录茶座生活会不会有点单调?这样,记录一段茶座生活,再记录一段你和爷爷的生活,然后叙述你和爸爸妈妈的生活,如此交替,像夸父追日里一样,是不是更丰富多彩?这就是小说里的线索啊,小说里很多线索,像网一样交织在一起。

本人最喜用图形表达抽象的东西,这个阐述过程当然少不了图形啦。

说到这里,不禁想起本人好多年前就认定:时间绝对不是一维的,时间是多维的,是一个巨大的布口袋,这个布口袋里有一股巨大的引力,把世间所有按照一定秩序收进这个口袋里,然后,没有然后了。

根据本回内容,要他们各自写“我的梦想”,交代如何审题后,本人上课去了。晚上回来,小徐和奇奇皆把写出这篇作文当做自己的梦想,不禁让我哑然失笑。不过,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写下来,就算是随笔吧,也要鼓励的。

补记这篇纪事时,暑期上课已结束,收到好几个孩子和家长的赞誉,越发确信启发思维的茶座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行在路上。

(0)

相关推荐

  • 2500多年前,中国就启动了一项工程,至今还在建造,全长2700公里

    在我们中国5000年的历史潮河当中,曾出现了大量的不可思议的古建筑遗迹,比如有令考古专家至今不敢挖掘的秦始皇陵.闻名天下的万里长城.都江堰.清朝的圆明园等等,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古代奇迹,确实令我 ...

  • 4分钟看完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4分钟看完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 最重要的教育原则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茶座纪事

    (<红>音频已转至"懒人听书"官网,搜索名著故事即可收听.) 上次的茶座作业除了正常的阅读表单要完成外,还要在反复阅读书中房屋布局相关段落的前提下,写说明文一篇,介绍自 ...

  • 一切皆有可能——周末茶座纪事

    (<红楼梦>音频故事在"懒人听书"官网,搜索"名著故事"即可收听.全国各地不少青少年朋友因收听此音频故事开始阅读原著.) 前一次茶座奇奇状态不佳,跟 ...

  • 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茶座纪事

    (<红楼梦>音频故事在"懒人听书"官网,搜索"名著故事"即可收听.全国各地不少青少年朋友因收听此音频故事开始阅读原著.) "夸父知道太阳王 ...

  • 精神甜点之逻辑论——茶座纪事

    (<红楼梦>音频故事在"懒人听书"官网,搜索"名著故事"即可收听.全国各地不少青少年朋友因收听此音频故事开始阅读原著.) "现在要提出一个 ...

  • 男权还是女权?——茶座纪事

    (<红>音频已转至"懒人听书"官网,搜索名著故事即可收听.) 茶座的初衷之一是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原来只知道把心里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是要花一番工夫整理思维 ...

  • 奇妙的表情——茶座纪事

    (<红>音频已转至"懒人听书"官网,搜索名著故事即可收听.) 妙妙是这次茶座的不速之客,奇奇前脚进屋,妙妙和余老师后脚进门.观其神态,暂无马上离开之意,女主人当然是欢迎 ...

  • 感动自己——茶座纪事

    (<红>音频已转至"懒人听书",搜索"名著故事"即可收听) 因连日早晚上课,本人嗓子濒临嘶哑,与某人说我如百灵鸟般的,银铃般的笑声相去甚远,张开喉咙 ...

  • 叶厚荣:《音配像纪事》(十)音配像开始的时间

    <音配像纪事> 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1985年由李瑞环同志提出并组织人员在天津试录了7出戏,1994年开始批量录制,并委托已故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先生操办此事.到2002年9月完成一期工程,共 ...

  • 姑苏纪事:苏州旧木市场里的木头,知道时间曾来过

    苏州旧木市场里的木头,知道时间曾来过 对旧物的迷恋,往往是因为可以从中找到过去的痕迹.一扇儿时在家里见过的窗户.一个斑驳的井圈.一只挂在客厅角落严肃陈旧的老摆钟--都能将我们带进绵长的回忆之中. 踏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