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读唐诗——超唯美好听歌曲
近年来,兴化市茅山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短短几年,“茅山号子”和“茅山会船”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另有多项“非遗”分别列入江苏省、泰州市和兴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两项国家级“非遗” 缘何花落茅山□本报记者 冯兆宽 通讯员 蔡爱方茅山镇凭借什么优势接连入选两项国家级“非遗”?带着这个疑问,近日,记者专程赶赴茅山镇采访。茅山镇党委书记金国明告诉记者,茅山能够获此殊荣主要得益于古镇文化积淀深厚、百姓积极参与和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深厚文化积淀,孕育“非遗”对茅山特色文化颇有研究的后兆朋先生介绍,根据上世纪50年代出土的石镞、石斧、石钺等文物表明,早在4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茅山地区生产、生活着。由于劳动生产的需要,先民用“哼号”一打一答的方法来顺气省力,逐步形成了茅山号子。
三国、东晋及明代初年,北方士民、中原大族、江南百姓先后大量迁入茅山地区,随之带来的北方文化、中原文化、吴文化在此相互交融、渗透。因此,茅山号子逐步演变形成目前“刚柔相济”的艺术特色。
茅山号子中车水号子,是人们在车水时演唱的号子,边踏车、边演唱;栽秧号子,薅草号子,是在栽秧、薅草时,一边栽秧、薅草,一边打着号子,消除疲劳,愉悦身心;挑担号子,是挑担打着号子,健步如飞,精神焕发;碾场号子,是一边碾场,一边跟着石碾的节奏哼打号子;掼把号子,是一边掼把,一边高唱号子,虽挥汗如雨,但精神抖擞;耕田牛号子,是一边耕田,一边演唱号子,消除疲劳。
“茅山号子尤以栽秧号子'小妹妹’最为流传。”后兆朋说,茅山号子舒缓平实的音调旋律,明快有力的音乐节奏,快慢自由的演唱速度,分合有致的演唱形式,形成高低曲调咏叹自如的民歌特色。
在演唱风格上行腔稳健、咬字有力、吐字清晰、富有弹性,真正体现了民歌的演唱特色。一人领唱,众人应和,乡音乡情与人们朴素的情感相交汇,具有调节情绪,消除疲劳,增力添劲的作用。
后兆朋说,“茅山会船”历史也很悠久,内容丰富,传说众多。一说是:为纪念岳飞抗金牺牲的将士;二说是:为祭奠兴化渔民张荣、贾虎为首的一支农民武装与金兵大战缩头湖战后伤亡的官兵和百姓;三说是茅山以南边城、官庄、叶甸、俞垛一带百姓清明节撑回船是为了纪念明朝初年违抗赋税而牺牲在朝廷刀下的包括张士诚义军余部和当地百姓。有“奠祭口”、“棋杆荡”、“高坟头”为佐证。茅山百姓为了纪念阵亡将士和英雄,相约每年清明节撑会船祭奠以表哀思,于是清明撑会船祭奠的民俗便一代代相延。
清明节前每只会船码头高挂船旗,家家门前插杨柳,刨篙,篙顶挂红绿绸条,船上有旗杆,杆上插旗彩化。清明节当天,船上放“六只眼”,三牲祭品敬拜先人。白天参加比拼,晚上归来喝酒吃肉,众人分享喜庆成功。会船旗、头篙送给未生育的新婚夫妇家,期待次年生子。男会船禁止妇女进入,否则送旗或送篙失灵。撑会船周期三年,参加人员必须坚持连续三年,否则不吉利灵验。
茅山会船是水乡人民在里下河自然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在长期农耕生产和稻作习俗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一种民俗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民间自发性,宏大的规模、壮观的场景、独特的活动形式、多彩的民俗风情、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全国都很少有。”我市地方文化研究人员郭宝康这样评价道。
群众积极参与,唱响“非遗”茅山号子在苏中里下河,甚至全国久负盛名,能够入选国家级非遗,这与广大群众的参与是分不开的。”分管文化的茅山镇副镇长梅兴说,早在1956年,该镇民歌手朱香琳随省歌舞团赴京参加全国第一届音乐周,并到中南海演唱,后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银质奖,灌成唱片发行,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接见。
2002年,兴化籍独立制片人仲华到茅山镇拍摄《号子茅山》,于2008年第十四届马赛国际电影节获得大奖。2003年,中央“心连心”艺术团到兴化慰问演出,茅山号子代表本土特色节目参加演出。2007年,在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魅力泰州”的舞台上,陆爱琴等三位茅山民歌手,亮开嗓门打起茅山号子,与台湾著名歌星周杰伦、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同台演出,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陆爱琴是茅山爱琴蛋糕房的老板,但她更为人所熟悉的身份是茅山号子非遗项目传承人。年轻时的陆爱琴对茅山号子喜爱有加、悟性极高,别人唱过的她几乎一遍就记得,加上她勤奋地练习,刻苦地钻研,在当地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许多对茅山号子有兴趣的年轻人在她的带动下,纷纷学唱茅山号子,使得这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得以不断延续。
走进茅山镇,你随处都可以听到茅山号子。今年才33岁的孙秀娟就是不折不扣的“茅山号子”带头人。孙秀娟是茅山中心校的一名教师,执教14年来坚持引导教育学生热爱茅山文化,经常向学生传唱“茅山号子”,并面向全市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及茅山号子音乐公开课,“茅山号子”进校园活动正搞得有声有色。目前,我市已将39首“茅山号子”的词曲编印成册,在全市广大中小学生中传唱。
将音乐教学由学校引向社会,由课堂引向生活。不仅如此,孙秀娟的家庭也深受影响,丈夫张卫华是“茅山号子”泰州级传承人,三岁的女儿在这样浓厚的氛围下长大,时不时总爱唱上一曲《茅山号子》。
如今在他们的带动下,爱上“茅山号子”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茅山号子”青年演出团就这样应运而生了,他们在保护和传承“茅山号子”上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如今茅山镇所有行政村,村村都有“茅山号子”演唱队。
茅山的另一张名片是“茅山会船”,该项目今年刚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悠久的文化底蕴赋予茅山会船独特的魅力,茅山男子视它为展现力量、技巧和文化的平台,连女人们也对它青睐有加。100多条木船中竟有10多条娘子船,不再是清一色的男人帮。茅山西村的金根林、金厚勤、金荣斌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自对茅山会船的钟爱,他们三人在2012年年前自费十多万元,特意从竹泓镇订购了两条龙舟、两条花船,为来年的清明会船做准备。
自从爱上“茅山会船”后,已经70高龄的村民曹标如觉得自己又多了一种历史责任,不仅要把“茅山会船”好好地传承下去,还要挖掘出更多形式。如今,已逾古稀的他还继续到处奔走,积极组织会船,带头出钱凑份子。在此基础上,他自己还组织了一帮70岁向上的老年人去义务演出,不计回报,只求能将茅山这些宝贵的文化代代流传下去,成为茅山人民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
茅山多能人,也多善举,许多企业老板也在为茅山文化的传承出钱出力,31个自然村,每到清明会船前,总会有许多老板慷慨解囊。一位搞开发的杨老板前后十多年来捐资十多万,一直都没有间断过,可见茅山会船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
党委政府重视 保护“非遗”“茅山镇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非遗资源的普查工作。经过几届镇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古镇茅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顺利完成,许多项目分别被公布为江苏省级、泰州市级以及兴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梅兴介绍,早在1998年,党委、政府就开展了“茅山号子进校园”活动。“歌唱劳动,快乐成长”,以茅山劳动号子为载体的特色文化正在全镇学校形成。茅山镇党委、政府在开展“茅山号子进校园”活动的同时,在全社会举办了“唱响茅山号子”的系列活动。1998年10月,镇政府通过举办“茅山号子”大奖赛,恢复了茅山号子中断三十多年的公开演唱的历史。
为了一炮唱响“茅山号子”,茅山镇政府1998年成立弘扬“茅山号子”领导小组,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宣传委员任副组长,文化站长为办公室主任,5名民歌手代表为成员。“茅山号子”保护所需经费列入镇财政。一是准确记谱,出版“茅山号子”专辑;二是将“茅山号子”录音,制成光盘;三是每年举办一期“茅山号子”歌手培训;四是每年举行一次“茅山号子”歌手大赛;五是推荐号子歌手参加全国、省、市、县文艺演出活动。
为了打响“茅山会船”这个品牌,该镇也成立了茅山镇清明节茅山会船保护领导小组,镇村联动每年投入资金不少于100万元。进一步完善了“茅山会船”资料,在镇文化站筹建茅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集中展示茅山各类非遗的历史渊源。
近年来,新砌了会船看台,疏浚了西大河淤泥,美化了看台和周边的环境和绿化。目前,又增添了贡船、划船、龙舟和八仙过海表演船。每年举办会船节之际,该镇采取社会资助和政府补贴的方式,恢复制作木船,重于装扮和文化内涵,起到了扩大茅山对外的影响,提高了茅山的美誉度。
每年会船节,该镇成立了由文化站、广电站、派出所、村建办、城管队等单位组成的活动领导小组,保证会船传承传播活动安全得到保障。
“目前,'茅山号子’和'茅山会船’两个国家级非遗项目都确立了代表性传承人。从2012年起,我镇每年举办的特色文化艺术节,已纳入千垛菜花旅游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茅山镇党委书记金国明说,下一步,该镇将充分挖掘茅山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精心保护和传承以茅山号子、茅山会船、茅山庙会为代表的茅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全力打造茅山特色文化之乡品牌,提高茅山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注水乡茅山,传播家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