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临近,家长和学生有哪些坑千万别踩?来看看专家建议
学生可以这样做——
正确看待考试与分数
林松是江北中学702班班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教16年来一直担任学校专兼职心理工作。在他看来,这个问题上,学生和家长首先要正确认识考试的意义。关注分数无可厚非,但是对待考试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
此外,他还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小建议以及常见误区。
1.考试的意义在哪里?
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每次考试,考试是平时学习的一次检验,是我们人生中知识学习的一次查漏补缺,是自己成长的一次经历,考试是平时的一张练习卷而已。不论考差考好,它不能代表你的智力,一次考试也不是我们自己人生的全部。
2.如何正确对待成绩?
为自己设定上下起伏的成绩目标,,切不可制定一个总是前进的目标。大部分同学的成绩基本都是平时学习状况的体现,和平时成绩是差不多的。考后如果发现成绩变化注意合理分析原因,包括巨大进步和巨大退步的。切不可骄傲或自卑,如果周围有人如此评价你,你要虚心接受。
3.期末复习中具体可以做哪些?
(1)紧跟老师步伐。根据各科老师建议完成复习任务,尤其注意老师强调的重点和难点。另外也要注意老师一些非书面比较融通的建议:比如整理哪些资料,背诵熟读哪些文章等。这些任务往往才是磨练的基础。主动找老师谈心,听取老师对自己针对性复习的建议。
(2)定位要清晰,调整不合理的期待。
(3)杜绝拖延症。制定学习计划,学习时间管理的技巧,有条不紊地完成学习目标。
(4)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让自己的饮食、运动、睡眠等保持良好状态。
(5)学会调整心理状态。和父母、同学、老师谈心,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如果有任何不适,积极寻求心理老师帮助。
4.有哪些复习误区?这些坑千万不要踩
(1)切忌题海战、疲劳战。每天做超负荷学习,反而引起身体不舒服,影响考试发挥。如果做题一定要挑选适合自己的题目,并且认真完成,这样比盲目题海效果更好。如果自己把握不好,可以听取老师建议。
(2)期末生活学习不要过度特殊化,考前适当有些微调整可以理解,但总体要把握和平时差不多,尤其是一些饮食起居等,考前突然太大改变,会导致身心不适。
专家意见:
家长可以这样做——
读懂孩子 提高孩子心理免疫力
心理免疫力简单通俗地讲,就是我们一个人抗挫折的能力。假如孩子来向你诉苦:“这么多的古诗词,是实在是背不会。”如果你看似很体谅地说一句:“没事儿,你再努力点,一定能背下来。”你会发现,孩子看你一眼默默地走开了。
有可能你会说:“平时不努力,现在急有用吗?”这可能还要糟糕,孩子背不会的难过,再跟你骂他痛苦联结,长此以往,学背诵这件事就不是“背不会会难过”这么简单,而是这个孩子可能就“没有办法面对背诵”这个事儿了。
假如我看到孩子难过,就马上安慰他,说:“没事,这么多古诗词,是没有办法背会的,你已经很厉害了呢。”这也是不太恰当的。当时孩子心里可能舒服,但是考试的时候,他还是会面临失败。因为他建立起来的自信是虚假而不真实的,他不会给孩子带来内心的成就感。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我们需要看懂孩子的挫折。物理学上有一个词是“同频共振”,应用在心理学上同样有效。假如你对孩子说;“妈妈刚才注意到,你特别认真地跟着读,可是你读了半天都没有达到你自己的熟练要求。”当你理解了孩子并把它说出来,孩子就会跟你敞开心扉,诉说他的难处。接下来就可以陪孩子一起寻求应对方法。
家长要透过行为、情绪,看懂孩子内在需求,学会共情,读懂孩子。当孩子做不到时,我们要看到孩子的“难”,陪伴他,与他一起面对,启动他的心理复原力;当孩子做不好时,我们要看到孩子努力时的变化,与他一起推动,增强他的心理弹性;当孩子做得到时,我们要好奇他是怎么到的,积极关注、积极强化他的心理力量。
营造常态化的氛围
在期末复习阶段,家长最关键的还是要营造常态化的、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少点压力多点鼓励,多和孩子聊聊学习以外的话题。家长把自己的情绪管理好,如果自己的性情不稳定,会把不良情绪传染给孩子,要学会接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小困难,不要用情绪去对抗情绪。
尤其是初中以后的家长,由于学业难度增大,父母在具体的学习上可能起不到太大作用,能做的更多是心理上的支持,在孩子薄弱的地方给他们做支撑,给他们一种靠山的力量感。孩子的眼光更聚焦于当下,作为家长则要用长远眼光去关注孩子未来持续的发展。家长给孩子们的每一次温暖支持,都会成为每个孩子面对挑战时的勇气和底气。
来源:现代金报;作者:周耀飞,杨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