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新宠儿:崛起的宣德炉
国人在室内焚香自战国时代已开始,但专为焚香而设计的炉具却迟至汉代才出现。汉代的香炉中最著 名的是“博山炉”,多用青铜铸成,偶有陶器成品出现。薰炉上有孔使香气发散,这熏香除秽的观念和炉器的形制,都是受了神仙方士等流行思想的影响。到了魏晋玄风盛行后,士人们开始讲究姿仪,“薰衣剃面”成了士族优雅风仪的体现,于是香薰的样式更趋多样化,多由青磁烧制。唐时佛教大盛,香具的形制自然更加繁多。质地有铜制品、绞胎器甚至金银,到了明清,用铜制造的薰炉,更是出现不少。
大明宣德炉的基本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圆唇,颈矮而细,扁鼓腹,三钝锥形实足或分裆空足,口沿上置桥形耳或了形耳或兽形耳,铭文年款多于炉外底,与宣德瓷器款近似。
宣德炉是不是真的无法区分呢?我倒觉得可以用类比的方法一点一点去推。第 一,看造型。早期的宣德炉都是仿宋式。第 二,材料的配比。我们今天有高科技手段,非常容易就是把它的化学成分分析出来。第三,听声音。由于宣德炉铜质精炼,声音非常悦耳,好的炉你一敲,声音之好听,不能想象,无法用语言来传达。
宣德炉造型古朴典雅,反映了古代抽象美学和简洁观念,它和明代古木家具一样,受到中外追求这种简朴美的藏家的欣赏。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冒辟疆在《宣炉歌》里这样写道:“如好女子肌肤,柔腻可掐”。
真正的宣德炉由于历史的原因,几乎全数毁坏,现传世的已是凤毛麟角。后仿的铜炉(包括皇亲、贵戚或是富商所铸的炉款)同样因历史原因, 损毁了很大部分。所以, 在真宣德炉罕有的情况下, 如果形制好、铜质精、色皮佳、款字端正, 甚至含金的明清铜炉, 也应是文物价值、市场价值、艺术品位极高的珍罕之物。
真品宣德炉在明朝宣德年间建筑,距今已经有几百年的汗青了,天然有必定的磨损。真品磨损的蛛丝马迹很是天然,磨痕也斗劲匀称。伪造的宣德炉为了让其浮现出陈腐的迹象,每每会颠末酬报的打磨,建筑出磨痕,酬报建筑的磨痕每每不太匀称,并且极其不天然,这一点里手斗劲轻易识别。
到目前为止,宣德炉宣德三年的铜炉依然没有标准器,行业内公认的 《宣德彝器图谱》真实年代还有待商榷。甚至宣德三年曾批量铸炉这一说法也没有被可靠的历史文献所记载。但这并不妨碍宣德炉成为古玩行业内的一个大家都接受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