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怎么治甲减的? 怎么吃?
中医治疗很多疾病的效果其实要高于西医很多,甲减这种疾病大家就可以试一试中医的治疗方法,中医重在调理,可能时间要稍长,但是效果确实非常的好。下面就请专家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是怎么治甲减的。
一、滋肾益肝。这主要是针对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失眠多梦,怕热,视物不清,口干舌燥,月经量少,舌偏红少津液、苔薄黄,脉细数。
二、温肾助阳,益气健脾。这主要是针对于脾肾阳虚的患者来说的:精神淡漠,神疲嗜睡,畏寒肢冷,面色斌自,皮肤粗糙,肿胀,腹胀,纳呆,腰脊酸痛,面部臃肿,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而缓。
三、治法益气养血。这主要之针对于气血两虚:神疲乏力,少气懒盲,反应迟钝,面色萎黄,纳呆便09,手足不沮,月经量少或闭经,舌淡苔薄,脉细弱。
脾肾气虚型
厌食,食后脘腹作胀,乏力肢倦,面色萎黄,时而便溏,时而便秘,皮肤水肿,眼睑浮肿,唇厚鼻大,舌淡、舌体胖,苔白,脉缓弱。应选用健脾补肾药膳。
芡实苡米饭
【原料】芡实、鲜山药、莲子肉、薏苡仁各15克,茯苓30克,白术10克,桂枝3克,泽泻6克,粳米150克,红糖、大枣适量。
【做法】将茯苓、白术、桂枝、泽泻加水煎煮,取汁去渣备用,再将芡实、鲜山药、莲子肉、薏苡仁、大枣洗净蒸熟,兑入药汁,加粳米和水,再蒸40~50分钟即成。食前拌入红糖适量。
【特点】芡实、山药、莲子肉具有补脾固肾作用,苡仁、茯苓、白术、桂枝、泽泻可健脾利湿、温阳化气,粳米、大枣补脾和胃,红糖温中活血调味。诸味相伍,制成米饭食用,具有补脾益肾、温阳化水,对于脾肾气(阳)虚并有浮肿者食之为益。
气血亏损型
面色无华或萎黄,唇甲色淡,心悸失眠,手足麻木,爪甲不荣,皮肤干燥,疲倦乏力,少言懒动,性欲减退,月经过多,舌淡,脉沉细无力。应选用补益气血药膳。
山药菠菜包子
【原料】山药100克,茯苓20克,白扁豆25克,白术15克,生姜15克,猪肉末500克,黑木耳50克,菠菜500克,面粉1000克。
【做法】将白术煎汁和面,并将研细的茯苓粉、白扁豆粉一起和面发酵,再揉入蒸熟捣烂的山药做成皮。猪肉末、木耳、菠菜、生姜切碎,调味和成馅,包成包子蒸熟即可。
【特点】山药、茯苓、白扁豆、白术为参苓白术散中的一部分,可健脾益气,猪肉滋阴润燥,菠菜滋润养血,黑木耳有补血养血活血作用,故本品是气血双亏、贫血的甲减患者宜用的药膳。
血藤煲乌鸡
【原料】鸡血藤25克,乌骨鸡250克,葱、姜、盐、味精适量。
【做法】将鸡血藤煎煮取汁弃渣,乌骨鸡切块,将鸡块及药汁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加入葱白、姜片,炖至熟时,加盐调味,再至烂熟即可。食肉喝汤。
【特点】鸡血藤入肝、肾经,具有活血补血、舒筋通络的作用,乌骨鸡有益气、填补精血作用,因此本品可益气健脾、生血通脉,对于气血亏损兼有手足发麻或凉而刺痛的甲减患者可选用。
肝肾阴虚型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眼目干涩,皮干而粗糙,便秘,舌红少津,脉沉细,宜食滋养肝肾药膳。
萸肉炖鸭
【原料】山萸肉30克,湖鸭500克。
【做法】鸭去毛及内脏后,将山萸肉纳入鸭腹内,加水及调料炖煨熟后,食用。
【特点】对于肝肾阴亏、口干、眼干、皮肤干的甲减患者有益。因山萸肉味酸,性微温,入肝、肾经,有补肝肾阴亏之功;鸭味甘,性平偏凉,有滋阴、补肝肾、利水之功,可以改善症状,有助整体机能的调整和恢复。
痰浊阻窍型
智力减退,反应迟钝,健忘,精神恍惚,头身困重,脘闷腹胀,面白少华,舌淡苔白腻,脉沉滑,宜食健脾涤痰开窍的药膳。
菖蒲郁金饮
【原料】菖蒲10克,郁金8克,冰糖25克。
【做法】将菖蒲、郁金置于锅内,加入清水400克,浸泡30分钟后,用火煮沸,改为文火煎15分钟,取汁。再加入清水300克,同前煎煮后取汁。两次汁液混匀,加冰糖略煮后,即可饮用。
【特点】菖蒲味辛,性温,可祛痰湿开心窍;郁金味辛、苦,性微寒,可疏肝行气解郁;冰糖养阴益胃。三味配合,可开心窍,解郁除烦,适宜痰气郁结、蒙蔽心窍而致精神恍惚的甲减患者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