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闹情绪,这么做你就错了!
文: 钱志亮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
前短时间,一个国外老爸巧妙应对孩子哭闹的视频在网上火了。
点图片以观看视频
视频里,孩子哭闹的时候,这位老爸也跟着哭;发出指令,让孩子跟着自己轮流哭,还夸孩子“做得好”,“真棒”。
网友都被这位爸爸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让孩子停止哭泣的做法逗乐了,纷纷表示下次要试一试。
生活中,孩子们乖的时候就像一个小天使那么可爱,然而闹情绪的时候,又像一个小恶魔,让家长们束手无策,烦躁不已。
积木拼了半天拼不好,烦躁地把玩具扔的到处都是;
在小区玩耍,到了晚饭时间还不愿意回家,哭个不停;
妈妈把电视关了,不让他看,开始撒泼耍赖······
面对失控的孩子,大多数父母往往不能做到理智冷静,常常用一些错误的方式处理孩子的情绪。
心理研究表明,从小情绪得到关注,学会如何控制情绪的孩子,长大后更自信,对待他人和世界的态度也更积极;
而情绪得不到理解和正确疏导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自我价值感低、压抑、脆弱的性格特质。
如何正确对待闹情绪的孩子,是家长需要学习的一堂课。
首先,当孩子闹情绪的时候,这几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01-
抛弃、威胁、冷处理
很多父母忍受不了孩子生气、哭闹、固执不听话的情绪,这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失控感、无力感,于是加深了内心的愤怒。
在孩子哭泣不止的时候径直走掉,或是扬言“再哭我就把你扔这里”;
在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时,就放着孩子在一边哭,冷漠对待。
这些做法都是不合适的,容易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他会觉得孤独、被抛弃,没人在乎自己,于是更伤心,时间长了就不敢再表现出情绪,压抑自己,性格变得胆小、唯唯诺诺。
情绪不能被顺利表达的孩子,淤积在心里,在未来只会变成更大的问题。
-02-
否定孩子的感受
孩子有情绪时,你有没有对他说过这些话?
“这有什么好怕的,你这孩子,真胆小”
“这点小事就生气,能有点出息吗?”
“别哭了,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
换位思考一下,就像你在外面冻得瑟瑟发抖的时候,坐在温室里的一个人告诉你“哪有这么冷?”
不在孩子所经历的那个处境里,所有否定孩子感受,觉得“不至于那样”的话,全都是家长“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表现。
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情绪是没必要的、不应该的、不对的,也会感受到父母的冷漠和疏离、自己不被尊重。
时间长了就不会对父母表现出情绪,总是压抑在自己心里,与父母心与心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
-03-
讲道理
有的父母没那么激动,在孩子闹情绪时,还能耐心地对他长篇大论地讲道理。
孩子回家抱怨老师安排的座位导致她看不太清黑板,爸爸:“一个班那么多同学,老师怎么可能顾得上每一个人呢,你要学会适应各种环境。”
孩子最近学习觉得很累,回家跟妈妈聊,妈妈:“等你进入社会就会发现,学习的苦才是最轻的苦,年纪轻轻的,不要这么丧。”
殊不知,这样做全都是白费力气,因为当孩子处在一种比较激烈的情绪时,是听不进那些道理的,甚至会反感,更加叛逆。
遇事总喜欢讲道理,而不先去处理孩子的感受,无疑是一种情感上的忽视,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04-
面对闹情绪的孩子,应该怎么做?
我们要相信,没有一个孩子会无缘无故闹脾气,背后深层的原因和需求是需要家长去探索的。
正确的做法就是,先接纳孩子的情绪,表达对他的理解,让孩子的情绪发泄出来,帮助孩子把情绪表达出来。
比如:“是不是刚刚妈妈没理你,生气啦?”“我知道,跟同学吵架了,肯定很难过的”······
当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情绪被接收到,被理解,会更快平静下来,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更清楚地认识到各种各样的情绪。
其次,比起讲一堆道理,更重要的是倾听孩子的心声,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了解孩子闹情绪的原因。
比如有时候孩子黏人闹情绪,只是想寻求关注;有时候哭闹,家长可能觉得没多大事,但是孩子内心真的觉得很难过。
大人和孩子看问题的角度也有差别,家长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也会增进亲子间的关系。
如果是原则性问题,实在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导致孩子闹情绪,也应当采用“有温度的处理”:
静静地陪在孩子身边,告诉孩子“明白你的心情,可以哭、闹,如果你累了,不想闹了,就来妈妈的怀里,妈妈一直陪着你。”
让孩子知道虽然父母不答应他的要求,但是也是和他在一起,关心他爱护他的。
把“爱和规矩”同时给孩子,这样他内心的安全感不会被破坏,又能守规矩,规范自己的行为。
当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再找合适的时机,认真地和孩子进行谈话,给孩子讲明道理,让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学会如何解决问题,有规矩,养成良好习惯。
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是很有利的。
教育需要技巧,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也是有方法可循的。
家长避免上述三种错误方式,正确处理孩子的情绪,才不会让孩子内心产生恐惧与叛逆,孩子会逐渐学会认知情绪、控制情绪,成为一个情商高,身心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