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教材“双线组元”落实起来为什么难?

今天有老师说,现在的语文教材编写得太学院化了,过于专业了,给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压缩了空间,想想以前,同一篇课文,可以教出很多种不同的花样来。现在的语文课,不但要对孩子进行人文熏陶,还要将语文要素落实到孩子的语文实践当中,所谓的双线组元,落实起来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首先难在两者确实很难兼顾。比如,《鸟的天堂》这一课,在教学中,既要让孩子感受到景物“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甚至还能实际操练一番,同时还要让孩子享受到一种“四时景物皆成趣”的人文熏陶。虽然表面上看,一处景物既有动,还能静,自然就显得有趣了。但真正落实的时候,又往往受到文本实际内容的影响。《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从宏观上看,榕树起初静得让作者以为一只鸟都没有,后来却突然真正感受到了鸟的天堂的乐趣。但是,我们知道,这只是作者作为一个成年人的感受。作为孩子,他们只能体会到第二天早晨那热闹的群鸟起舞的场面所带来的乐趣,他们很难体会到,起初静后来热闹会是一种“雅趣”。所以,要落实那所谓的“四时景物皆成趣”确实很难。

其次难在并不是所有语文老师都懂得一定的语言哲学。在语言哲学中,任何语言都首先是一种精神产品,因为语言的产生本来就是一种需要,所以语言本身就有人文熏陶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个老传统的办法,就是读,在读的过程中,作者的精神品质,语言本身的魅力以及语言所表达的内容的人文精神,都会弥散到孩子的灵魂当中,形成一种人文熏陶。但,即使是读,也是要讲求方法的,先读什么,后读什么,对孩子的影响可能真的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还要有文本细读的功夫,然而,这对一些年轻的或者对语言研究较浅的老师,显得也比较困难。所以,以前那种百家争鸣、百花盛开的局面会一去难返,因为教师解读教材的自由度确实减少了,对教师细读的功夫要求高了。

第三,难在当前很多的参考资料也是有问题的。很多参考资料,甚至包括教师用书,也并没有完全让我们感到,编写者真的理解了所谓的双线组元了。也就是,现在很多一线语文老师所借鉴的所谓参考书乃至于参考教案,可能有很多也只是半成品。

所以,我以为我们急需做以下几点:

(一)普及“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知识,并且直接培训语文教师如何将“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统一起来。

(二)普及一些语言哲学。尤其是对语言的发生、孩子学习语言的机制以及语言美学的的知识。

(三)编写高质量的统编版教材的教案;这可能是当务之急,以便一线教师能够拿到手就用。

“双线组元”确实很专业,也值得提倡,但我们也得好好理解一线老师的苦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