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字相解
“朝”字《汉典》解:“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在草中,从月。字象太阳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隐没形。”很多字典都有类似说法,认为太阳已出草中,月亮还没有隐没!有经验的可以回忆,太阳若出升,蹲在草丛里也不会看到日上日下都有草的景象!故这种说法有问题!
甲骨文“朝”的字形,日月的理解没有什么问题,问题焦点是日那一上、一下类似草的东西。如果不是双草夹日,那是什么?太阳怎么能会在里面夹着?
古代有一种传说:太阳神是十日(金乌),太阳之灵,形态为三足乌鸦,共有十只,它们住在东方大海扶桑树上。《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笔者认为:甲骨文朝的左侧双草夹日,实际表示的是双枝夹日,即太阳在自己窝里!故甲骨文“朝”的字相:太阳在自己窝里,月亮还挂在天上。
“枝”是这个样子吗?答案:是!古代支同枝,即支是枝的本字。由下图可见,一支手在握着枝,那枝与甲骨文中日的上下草一致(只不过颠倒了一下),故甲骨文朝的左侧是双枝夹日。
那“朝”是什么时间?“朝”是多音字,古人讲究天人合一,朝的时间肯定与古代朝廷上朝的时间有关。上朝制度从夏朝就开始,一直延续的清朝。明、清两代对上朝的时间基本一致,在京官员们后半夜3点左右就要赶到午门,5点开始点卯(5:00~7:00)上朝!早晨5点,在北京这个位置,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那太阳肯定是在“窝里”!朝的一个异体从日、兆,正是说的这种情况,即:有出太阳的征兆!
楷体“朝”,以“双十”代替“双屮”,源于金文,如史簋、利簋、釐鼎等,“朝”字中的“双屮”都刻成“双十”。这可能是受了太阳神“十日”的影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