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的父爱:古代“女儿奴”天团正向你走来

本 文 约 3290 字

阅 读 需 要 9 min

“千年前父亲送女儿的礼物”这条热搜,令很多人印象深刻。这“礼物”是洛阳博物馆的一件文物——西朱村曹魏大墓出土的琥珀小儿骑羊串饰。

三国 琥珀小儿骑羊串饰。来源/网络

精美文物背后的故事,却让人唏嘘。曹淑,是魏明帝曹叡的女儿,未满月便夭折。痛失爱女的曹叡只好为她建庙宇,追封平原公主,还请叔叔曹植撰文纪念。

“这或许是一个父亲所能做到的极致。”在偏爱男孩的古代,女儿如何长大、与父母相处如何,鲜少被记载。

不过,在有些“女儿奴”父亲眼里,女儿成长的每一时刻都隽永而珍贵。

娇憨女儿

父亲得意的作品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

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

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

顾眄屏风书,如见已指摘。

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柢掷。

贪华风雨中,眒忽数百适。

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

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槅。

翰墨戢闲案,相与数离逖。

动为垆钲屈,屐履任之适。

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

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

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西晋·左思《娇女诗》

左思,是一位写下《三都赋》让“洛阳纸贵”的著名文学家。在“诗以言志”的古代社会,他却将目光转向家庭生活,用语言记录女儿的成长。

文豪父亲,宠女儿也是出了名的。《娇女诗》,是中国最早描摹女儿情态的诗之一。诗里的生活简单又欢乐,魏晋时代的动荡、功名的追逐,仿佛离他们很远。

“吾家有娇女,娇娇颇白皙。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开篇便写女儿的娇美之态,足见作为父亲的那份满足与喜悦。

实际上,这与魏晋时期追求容貌美的社会风尚有关。

《世说新语》中记载人们赞叹裴楷“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晋书》记温峤 “风仪秀整,美于谈论,见者皆爱悦之 ”。

北宋 苏汉臣 靓妆仕女图。来源/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品图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年纪尚小,爱美的天性却掩藏不住。

小女儿在梳妆台,学大人描眉画唇。眉毛画得像扫地状,口红涂得满嘴一团红。画得好不好看不要紧,开心就好。

清 陈崇光 柳下晓妆图 局部。来源/南京博物院藏品图

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世胄时代,魏晋人坚守着率真、自然之情。时代洪流下,左思的“任其孺子意 ”,使女儿自由成长。

南宋 佚名 百子嬉春图 局部。来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图

北宋 苏汉臣(传)婴戏图轴 局部。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图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执书爱绨(tí)素,诵习矜所获。”小女儿写字不过是玩儿,却喜欢红漆竹管笔;看书要看最好的绢本书,一有所得便向人夸耀。

宋 佚名 扑枣图轴 局部。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图

清 罗聘 婴戏图轴 局部。来源/上海博物馆藏品图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柢掷。”园林里嬉闹,未成熟的果实也可摘。连着花蒂的珍贵萍实,也被摘下来投掷玩耍。

照镜化妆、握笔执书、生摘果实、带蒂折花……女儿无拘无束、率性而为的种种情态,宛若鲜活的连环画徐徐呈现。

在礼教严苛的时代,正是父亲的宠溺保留了这份难能可贵的美好。

父亲的万千宠爱

写就无忧的少女时代

宋代,社会风气开放、科举制繁荣和雕版印刷术兴盛,使得文化教育普及社会各阶层。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曾说:“朕以谓书不惟男子不可不读,惟女子亦不可不读。”

李清照,一代婉约词宗,惊才绝艳。父亲李格非是著名“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亦善文”。较为宽松开明的书香世家,深深滋养了她的文学才华。

相较于同代其他名媛闺秀,李清照免于传统女教束缚,甚至可以乘兴出游。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宋代·李清照《如梦令》

此词是李清照十六岁初来汴京,根据自己溪亭之游写的追记。

在山清水秀的故乡明水镇,李清照的少女时代洋溢着恬适、美好。

夏日傍晚,荡舟出游。沉醉荷塘美景,游兴未尽。不料,划着划着就迷路了,惊起一只只鸥鹭。

才女李清照。来源/《历史那些事》纪录片视频截图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宋代·李清照《点绛唇》

荡罢秋千,罗衫汗湿。花园里,客人忽至,李清照慌得含羞跑开,顾不上穿鞋,也不顾上金钗滑落。情窦初开的少女遇见风度翩翩的美少年,欲见还羞,怎么办呢?

清 冷枚《探梅图》局部。来源/旅顺博物馆藏品图

以“嗅青梅”之名,偷偷地回头看。在传统的礼教时代,身为大家闺秀的李清照,为什么能如此自然地袒露闺中少女情绪呢?这得追溯到她的早期生活。

在故乡与自然风光为伴、没有太多约束的自在时光,养成了她明朗、豁达的性格底色。

女儿远嫁

为父万般不舍,心有戚戚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唐·韦应物《送杨氏女》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一想到女儿将嫁人离家,父亲早已整日悲戚。真正临别前,更是满腹离愁,难以自遣。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老父亲的反复叮咛——要安贫乐俭、要敬长辈遵妇道,看似有些啰唆,却是父亲放心不下女儿、愁肠百结的真情流露。

整首诗读下来,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妻子早逝的单亲老爸,艰难地抚养两个女儿长大,如今面临离别的辛酸。但从历史视角来看,作者韦应物为滁州刺史,是出身望族、仕途显达的高官。写这首诗时,正处于他事业的高峰。

女儿作为名门闺秀,出嫁自有欢乐、热闹的迎娶场面,只是作者采用了一种“剪裁”式的文学手法,只写迎亲礼过后第二天早晨父女的离别。诗中透露的浓烈离愁情绪,是他怜爱女儿的深情表达。

爱女晚婚

为父坚信终遇佳人

管道升,字仲姬,又字瑶姬。提起她,人们总会不自觉地主动加一个后缀——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之妻。她在仁宗延祐四年被封为魏国夫人,世称“管夫人”。

自幼聪慧过人的管道升,是个妥妥的“天选之女”。“不学诗而能诗,不学画而能画,得于天然者也”。艺术天赋极高的她,并不是不需要学习,只不过常常一点就通。

她擅书、画,以画竹留名。元代四大画家之一的倪瓒曾有诗题赞:“夫人香骨为黄土,纸上萧萧墨色新。”

元 管道升 竹石图 局部。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朝,是蒙古族统治。原有统治者宣扬的封建礼法制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元代女子,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暂时的“解放”,能相对地活跃于社会。元代绘画也发生极大的转变,以画寄托思想,尤其是墨竹画。

诗书画发展俱佳的管道升,离不开家庭生活的支持,尤其是她的父亲。才貌双全的她,实在太讨父亲的喜爱了。从小便由父亲教导读书识字,更被当做儿子培养。

元 管道升 孝经卷 局部。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图

女儿如此聪慧灵秀,父亲对其婚姻大事自然“慎之又慎”。

元朝时代,女子的法定结婚年龄为十五岁。不过,管道升结婚的时候已经二十八岁了。以当时社会习俗来看,算是晚婚。

晚婚的缘由,大概是父亲太过钟爱女儿,非找一位佳婿方才放心。

名列“吴兴八俊”的赵宋王孙赵孟頫,终于走进管道升父亲的视野。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赵孟頫和管道升成婚。

婚后俩人琴瑟和鸣,相濡以沫。除了“柴米油盐”,艺术上的切磋是他们的理想日常。

元 赵孟頫 山水三段图 附管道升 双钩竹图 局部。来源/上海博物馆藏

在以“女子无才便是德”为主流的时代,那些能够被父亲偏爱的女孩无疑是幸运的。

走进古代女孩世界,我们看到了鲜活跃动的生命力,感知到了女孩独特的优雅生命律动。

参考文献

《<娇女诗>和魏晋风度》,王姣锋

《漫谈左思及其<娇女诗>》,叶德颜

《论左思<娇女诗>的开创性》,韩学慧

《宋代女子教育的内容和成就初探》,赵悦凤

《女性生命的律动——李清照词作生命意识探微》,梁国兰

《韦应物的诗<送杨氏女> :历史和文学的解读》,赖瑞和

《元代女画家管道升研究》,张丽

END

作者 | 白蟾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李栋
排版 | 薛梦缘

经公

经公众号 “博物馆丨看展览” (微信ID:atmuseum)授权转载。

(0)

相关推荐

  • 遥远,你遥远吗?

    远方和诗并不遥远 古色古香 在燃梦八班的国文曹老师的世界里,时空内外都傲然挺拔地绽放着诗和远方,让诗和远方并不遥远.而遥远有多远呢?我们的故事从追随曹老师的日志足迹--故宫博物院开启. 曹老师第一季: ...

  • 李清照霸气的一首诗,全文不带一个脏字,却骂醒过无数人

    说到"才女"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李清照了,在群星璀璨的文学天空,再没有哪位女子,能够像苏轼.像李白.像柳永一样绽放出最闪耀的光芒,至今指引着诗与美的方向.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李 ...

  • 千余年前,有这样一位“女儿奴”

    夏日,洛阳博物馆珍宝馆.许多往来游人只为一睹这件长3.4厘米.高3.5厘米的琥珀小儿骑羊串饰真容.鲜为人知的是,这件串饰流露出魏明帝曹叡作为父亲对爱女浓浓的舐犊之情. 一位神情恬淡.梳着齐刘海的小男孩 ...

  • 盘点古代诗人如何表达父亲的爱意?韦庄女儿奴,陆游唠叨父,苏轼用心苦……

    诺妈开通视频号啦! 专注古诗启蒙,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讲古诗! 在故事中学古诗,有趣.有料,一听就懂! 孩子再也不会感觉学古诗是件难事啦! 记得关注视频号"诺妈家有男宝" 1 有人说: ...

  • 母爱的伟大!70岁老人独坐火车跨越千里,只为给50岁女儿庆生

    这个世界上最无私的爱绝对是来自于父母的爱,在父母的眼中,不管你多大了,也不管你有多大的能力,你永远都是她的儿女,你成功的时候她会跟在你的背后默默地为你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小事,而你失败的时候,他们将会是第 ...

  • 一千多年前,有这样一位“女儿奴”!

    夏日,洛阳博物馆珍宝馆.许多往来游人只为一睹这件长3.4厘米.高3.5厘米的琥珀小儿骑羊串饰真容.鲜为人知的是,这件串饰流露出魏明帝曹叡作为父亲对爱女浓浓的舐犊之情. 一位神情恬淡.梳着齐刘海的小男孩 ...

  • “最贵中国古代艺术品”背后, 赏石风尚如何跨越千年

    以5.129亿元"天价"刷新中国古代艺术品拍卖纪录的明代画家吴彬名作<十面灵璧图卷>,正在火热"出圈".此幅图卷长达27米,核心部分竟然只画了一块石 ...

  • 历史上最著名的悼亡词,跨越千年,感动仍在

    天才的一生,似乎都是跌宕起伏的,因为只有在极致痛苦中凝练出的情绪,才配得上流传千古.万事万物都有极限,而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千古文坛未有能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之右者.我们每个人 ...

  • 中国瓷器——跨越千年的越窑

    越窑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青瓷窑系,其釉色类玉.类冰,造型精美,器物众多.越窑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生产,东汉时,越窑烧造出成熟的青瓷,嗣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发展时期,隋.唐 ...

  • 跨越千年的瓷器之美 古瓷鉴赏艺术沙龙

    没有哪一门艺术形式,如瓷器一般与人类的文明进程和日常生活如此息息相关.这让它有着强大而稳固的审美惯性,不只是在造型和装饰上,更是在人的情感依赖.成长记忆,甚至文化族群的集体潜意识中. 中国是瓷器之国. ...

  • 跨越千年来见你,全新UR-V邂逅八朝古都开封

    近期热播的<大宋宫词>,让大家回到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科学技术都极度繁荣的宋朝,一句"汴京富丽天下无"俨然说明了一切. 宋朝究竟有多强?当代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