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积淀越深厚,办好教育工作的难度越大
育邻梦
网友提问:中国教育几千年,为何越走越艰难?
现如今的教育是什么情况呢?
一、学生焦虑、家长焦虑、老师焦虑、社会焦虑
二、好像人人都对教育抱有很大的期待,却又很多人都不信任教育
三、改革艰难,一动就会牵扯很多东西
四、扯着素质教育的幌子,大行应试教育之举
五、师道衰微,家长怨愤,社会不解,好像所有的不如意都可以归功老师
六、受快乐教育的影响,很多人明显被洗脑,认为凡是惩罚和批评孩子都是不好的,大大阻碍了老师的教育之举
七、学校各种杂事正在占有教师大量的时间,让教师变得力不从心
八、一些不懂刻苦钻研的老师,和一些懒惰的老师没有去提升自己,没有想办法怎么去教导学生,所以面对很多教育无能为力
九、有的家长太过溺爱孩子,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问题,都是老师不会教
十、教育矛盾重重
回复: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积淀越深厚,办好教育工作的难度越大。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最具智慧的高等级哺乳动物,自然生命体系之中唯人类具有归纳与发散思维、唯有人类进化出了抽象字符文明成果、唯有人类通过驯化栽种植物+驯服圈养动物改善了自我食物供给结构......
出生之时不能自己觅食、不能确保自身安危、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身躯......人类婴儿降生之时是自然生命体系中不折不扣的“半成品”,人类婴儿从出生长到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平均时间最长【根据各国司法界定的不同,全世界法定成人年龄从15岁到21岁不等,我国规定18岁以上、体力+智力发育正常的的人为完全民事行为成年人】。因此,相较其他自然生命人类进化出了更完整、更系统的成长教陪体系,并且人类社会文明积淀越深厚成长教陪体系越复杂。
生活在原始丛林的人类祖先和其它自然生命一样,只要具备通过捕猎&采摘获取食物、善躲避&防御敌害就能繁育子嗣;自人类走出原始丛林至百年之前会农耕+善养殖即可实现富足生活、知书达理即可入仕。然而,伴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工业信息化的新时代,如若不接受系统性的学校教育、获得被社会认同的学历,您很可能连基本生活自理都难完成。那么,为什么说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积淀越深厚办好教育的难度越大呢?
课堂越大教学组织难度越大
一、选择难
汉语有4种声调、400多种标准发音、3000多常用字符、5000多年的连贯文明史......但是,如果把发音、常用字符、文明历史组合起来,很难想象它所形成的文明积淀有多深厚。因此,选择难就必然成了办好现代教育所面临的第一道难题,它包括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什么年代的内容、什么作者书写的内容等等。
二、理解难
人类社会文明源于生活,是对人类生产劳动与生活实践的高度抽象总结。因此,即使相同字符在不同场景、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使用,它们所代表的寓意并不完全相同,比如千金、小姐、公主等古今使用寓意就千差万别。所以,办好现代教育所面临的第二大难题就是理解。
三、适用性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而今中华民族拥有56个民族14亿兄弟姐妹、960万平方公里辽阔土地。自然,若要实现全国教学统一,那么适用性问题则必须加入考量之列。同时,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学校教学知识的未来适用性也必然需要考量。
四、教学节奏
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成长节奏完全相同的孩子,更何况全国年均1000多万新生儿童呢!前久之所以课外教育培训风行其本质就是教学节奏惹的祸,因为成长节奏快于教学节奏的想加餐、成长节奏跟不上教学节奏的要增加消化时间。所以,教学节奏把控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生活中,人们常以“刘姥姥进大观园”比喻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来到陌生新奇的花花世界。而教育人之于人类社会文明知识积淀,就如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想要从瀚如烟海的人类社会文明成果之中挑选出最适合教导孩子们学习成长的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因为,教育挑选内容既要能够满足文化传承的需要、满足辅助孩子们实现多样化成才的需要、还必须能够代表未来社会综合价值取向。所以,教育工作并非知识信息越多施教越容易。相反,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积淀越深厚办好教育的难度越大。
育邻人的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