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耳和右耳听到的声音会不一样吗?| 趣问万物
把科学带回家
专注于孩子的科普教育昨天 19:08
撰文 | Mirror
左耳和右耳听到的声音会不一样吗?
图源:Pixabay
我们的两只耳朵对称地分布在脑袋两侧,它们总是一同接收声音,除了朝向的声源不同,似乎没什么区别。
外界声波从耳廓进入耳道,“敲击”鼓膜引起它的振动,再经过一系列结构传给内耳的毛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向大脑,最后由听觉神经中枢解码成我们听到的声音。
听起来,双耳似乎很被动,所有声音照单全收。然而一些研究却发现,左右耳也有倾向性,工作重点有所不同。
对3000名新生儿的研究显示,他们的左耳更“爱”听音乐,这类音律感强的声音会引起左耳内更强的振动,而右耳则是对说话声反应更强烈。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与大脑处理不同类型信息的分工有关。
科学家还发现,相比左耳听力受损,右耳听力受损的儿童更容易出现学习障碍。在对健康儿童的听觉测试中,使用右耳也比使用左耳理解记忆的语音内容更多。这种差异在13岁后不再明显。而对于成年人,只有当所听内容超出个人的记忆容量时,右耳才会表现出优势。
麻麻:这下知道该对哪边耳朵训话了。
中性笔芯墨水上的油状液体是什么?
图源:Pixabay
中性笔芯的墨水上面总有一段无色或黄色的油状液体。这层“油”的名字叫做随动密封剂,俗称“锂基酯”、“尾塞油”。
听它的名字,你就能猜出它的用途。中性笔墨水的黏度介于水性和油性之间,它的黏度比油性墨水低,稍微用力一甩,墨水就会漏出去。而且长时间暴露于空气,其中的溶剂会渐渐蒸发,让油墨变黏稠,不容易出墨。此外,墨水还会随着液面下降残留在笔芯内壁上,产生浪费。
随动密封剂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设计的。它的配方包括基础油、稠化剂和其他添加剂。最主要的基础油一般选用聚有机硅氧烷类物质。这类有机成分不溶于油墨,能够封住并“镇”住墨水,减少蒸发的同时,还能紧紧跟随墨水液面,让其流畅下降,不给它们挂壁的机会。
随动密封剂还得具有抗冻的特点,凝固点小于-40℃,就算跑到南北极,也保证不成为你不写作业的借口。
鱼的腥味从哪儿来?
图源:Pixabay
许多鱼身上都有或浓或淡的腥味,处理不好就会大大影响食欲。
鱼腥味并非来源于某一种化学物质,科学家已经在鱼身上找出了几十种带有腥味或疑似腥味的物质,它们大多属于醛类。
单从鲤鱼身上,研究人员就鉴定出了16种可能的腥味物质,包括醛、烯醛、酮和呋喃化合物,并且确定己醛、庚醛和2, 4-二烯癸醛具有鱼腥味。
他们还分析了不同部位的腥味物质含量,发现鱼鳞最多,鱼鳃次之,鱼肉最少。另外,鱼的黏液和内脏也带有腥味物质。部分腥味物质可能来源于它们生活的水体。
鱼的腥臭味还与它的新鲜程度有关。当鱼肉开始腐坏时,蛋白质变质,氨基酸被分解成胺类物质,比如腐胺和尸胺会散发恶臭,而腌鱼的腥臭主要来自三甲胺等脂肪胺。
要去除腥味,除了注意将鱼清理干净,最常用的方法是加料酒或醋。酒精和醋酸都能与腥味物质反应,并通过加热挥发,带走它们。
体感温度是怎么测出来的?
图源:Pixabay
有时候看实时气温明明有十几度,却冷得像只有几度,或者反过来。这倒不能怪天气预报不准,他们只是在如实记录空气温度,而对我们真正有参考价值的是体感温度。
所谓体感温度,也就是人体实际感受到的温度。
同样的气温下,风刮得越猛我们就觉得越冷。这很好理解,因为空气流动越快,皮肤的热量也会被越快带走。
湿度也会影响体感温度,空气湿度大会让我们觉得夏天更热、冬天更冷。湿度大,意味着水分多,而水汽传导热量的效率比空气高。炎炎夏日,皮肤表面被温度更高的水汽包围,汗液难以蒸发散热,令我们愈发闷热。而在凛凛寒冬,温度低于皮肤的水汽又会更快夺走我们的热量。
此外,走在大太阳下和走在树荫下也会有完全不同的体感温度。
为了衡量气温、风速、湿度等因素对人体散热的影响,气象学者建立了数学模型,并总结出了体感温度的计算公式。所以体感温度不是直接测出来的,而是间接估算出来的。
尽管如此,每个人的体感依然会有差异,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气温下,你都已经裹成球,他却还在穿短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