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八个朝代名称的来历

  来源自俊哥儿http://13768264141.360doc.com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代的创建者要首先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名不正言不顺,确立了国号就名正了,代表一个新的朝代从此诞生。同时这也是有说法的:《史记·五帝本纪》曰:“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那么国号由什么决定呢?一般来说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封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有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1.夏: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史记夏本纪》载,“禹。。。。。。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后”字在古文中从女,作“尊母”解。是原始社会从女性氏族过渡到男性氏族主导的一种历史遗存。换做现代汉语其实就是“王”的意思。例如,大禹的名字由来,就是象征其母所属,以蛇(龙)为图腾的氏族徽号。
   夏朝在事实上为大禹之子--启,所开创。“夏”字在甲骨文中为蝉形,由此可推出,“蝉”当是夏启之母所属部落之图腾。《史记夏本纪》,“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当时涂山氏族部落所居之地----涂禹山,即在今天的四川汶川。该氏族以蟾蜍为部落图腾。
  古文中“蜍”通“蝉”,李白《古朗月行》中有“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之句。因此可见,夏由蝉来,蝉由蜍生,汶川即是祖庭,蟾蜍乃是神兽,意义甚明。至于其余的各种美好的引申意义,小熊就不废话了。
   2.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诗·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玄鸟即燕子,商以玄鸟(由燕子神化凤凰)为图腾崇拜,由图腾崇拜进而族名,由族名进而国号。
  商为本号,殷为别号。商殷是周人及后世对商的称呼,“殷”通“夷”,作持弓之民解。周人在西,商人在东,呼商人为殷人,类似于旧时上海人称呼外地人为阿乡是同样的道理。
   3.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甲骨文“周”字写法为“田”形,周人重农,则表示田畴、种植的周遂成为族名,进而由族名上升为国名。周的始祖稷为农神,稷(谷子)便成为周人的图腾。  
  顺便说说今人的误解,近代学者多用西方语音学来训诂古文,恰如用刀叉来吃米饭一样,错漏百出。例如,用音律训诂,周居然会变成氐羌之种。东方象形文字训诂,自然要从字形,字义入手,才是正途。 
  还有一种错谬,就是出口转内销,用西文汉译来诠释经典,感觉上就像是用筷子来插牛排一般,古怪奇幻。例如著名的笑话,“中国”一词来自英文瓷器(China),事实上,在甲骨文中,“中”作旌旗解,“国”作一人持干戈以卫社稷解。合在一处,即是诸侯聚集于周天子旌旗之下,尊王攘夷之象征。而英文中的“China”一词词根,来自于梵文中的“Cina”。
   4.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甲骨文中“秦”字写法为“禾”形,禾,一种密植丛生的谷物,民间叫草谷,用作牲畜饲料。秦人祖先非子为周朝养马,借助于禾这种大量种植的草谷,养马业取得成功,得以立国,为标志立国之根本,秦遂成为国号。
  秦始皇南巡,为厌东南王气,改金陵为秣陵。秣即是一种养马的草料。继续往下推的话,《推背图》云,“称王只合在秦州”,当年太祖西狩,秦本为禾,草谷亦称毛谷,有猫儿尾之别号。而某公号介石,恰好定都于秣陵,如此巧合,焉能不败?
  5.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之分,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楚霸王项羽封刘邦于汉中,汉中本为双语词。“汉”为汉水,“中”为当地巴人泛语,例如巴人口中所称的阆中,黔中各处。汉中原意,不是指汉水中游,而是泛指汉水流经的地域。
  “漢”在甲骨文中作水旁立一持干戈之人,形如“漍”字,到了秦小篆里才做“漢”,水旁从堇,堇本意是黄色的黏土。大体而言,无论是持戈以厌水,还是水来土挡,都是体现诸夏先民对于洪水来袭的恐惧。
  引申下去,就是对外来入侵,尚水德的胡族的抵触,例如满清,从失去汉土的洪门开始,一直到兴起于武汉黎元洪,无一例外都对这个水德异常的避讳。直到最后袁世凯,慰廷,容庵,项城,从姓名,字号,到郡望,全都应土德,真正做到了以土厌水,堪称最完美的收官之作了,可惜最后棋差一招,称帝的时候,没有应准本命星,偏偏要去尊火德,改元洪宪,莫名其妙的把自己的土德给放弃了,自毁前程,可惜。
   6.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魏,表面意义,曹操曾受封于邺城,为战国魏国故地。暗里则是为了应谶“代汉者当涂高”。古代天子、诸侯宫门上巍然高出的楼观称阙或观,因其巍然而高也称魏阙。当涂高者,涂意指路,高指高大,意思便是当着大道的高大建筑物,魏阙便是如此。
   7.蜀: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历史上也称“蜀汉”。汉指东汉的继续。
也可以称为季汉,相对于刘邦的(前)汉,刘秀的(后)汉,大概可算第三帝国了,算是NB了,可惜爷两的名字不好,一个备,一个禅,合在一起,不吉利到了顶点。
   8.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孙权所据江东之地,在秦汉时习称吴地,而吴地一称可溯源至先秦吴国,由是曹丕封孙权为吴王,进而成为孙权建国之国号。《吴越春秋》载,周王姬昌的两个哥哥,不知是主动让位,还是被逼逃走,最后在东南建立国。一个叫泰伯、一个叫仲雍,其中仲雍又名虞仲,“虞”通“吴”。因此就有了后来的吴国。
   9.晋: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表面意思,司马氏的封域“皆晋之故壤”,暗里,司马昭又始封高都公,“高都”应谶语“代汉者当涂高”,并且司马昭由高都公进封晋王,《说文解字》释:“晋,进也”,显示由“高都”进到“更高(晋)”的层层推演关系。
  当时三分天下,号晋,又有三分归于一统的寓意。战国时,韩赵魏三家分晋,此刻司马氏希望受魏禅,承汉统,比肩周晋,摆明了是要树三面大旗的。
   10.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杨坚父杨忠封爵随国公,杨坚袭封,随后进爵为随王,按当时禅让的习惯,国号沿用前朝爵号为国号,杨坚遂启用“随”为国号。但为避“随”之恶意,繁体为“隨”,杨坚去不详之“走”旁,古文中做乍行乍走解,得隋。
  但据后人考证,隋又作裂肉解,即祭祀后残余的肉,更加的不吉利,于是隋朝国祚更短。
   11.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
   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李渊祖父李虎,先祖因家世居住之地为传说中的陶唐氏帝尧始封唐国,而被北周追封为唐国公。有关陶唐氏帝尧的遗迹,涉及地域广泛,有今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等省,至于北周追封李虎为唐国公,则源自河北的遗迹。
   12.辽: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13.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后周恭帝柴宗训继位后,封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及至陈桥兵变,禅周建国,遂以宋为国号。追根朔源,。“宋”,又源自于微子启以商嗣的身份受周分封为宋公,建都商丘,是为宋国。更巧的是,赵匡胤的老豆,名字里就有个“殷”字。宋又秉火德,称炎宋,是从更NB的大火星座的源头论起的。因此日后金亡时的红袄军,元亡时的红巾军,都是奉宋年号的。
  14.西夏: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15.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16.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17.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元末明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发动红巾起义,倡言:天下当大乱,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
   后,韩山童子韩林儿称帝建国宋,号“小明王”。朱元璋始随郭子兴,及郭病亡悉有所部并奉韩宋政权为正朔,朱元璋早年亦加入明教,深受教义影响,及至称帝,遂建国号大明。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徐寿辉的政权也称宋,只不过后来明朝建立,为了维护正统地位,把徐宋删出正史,编了一个低劣的“天完”政权,恶搞了他一把,顺便又踩了继承徐宋的陈友谅的汉政权一脚。
   18.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洲”,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附件:中国历朝帝王名单大全
   中国的历史悠久,历史久朝代就多,朝代多了,皇上也就多。从远古到东、西周,从春秋、战国,到隋、唐、明、清,再加上南明、北元,还有诸如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爷儿俩,甚至袁世凯,以及那些追缢但并未登基的,太后称制的实际垂帘掌权、监国的加起来,大约有四百多位。下面排列的估计有遗漏,要列清楚实在太难。如真有遗漏,请您就给加上。
 
【远古】
炎帝、黄帝、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挚高辛氏、唐尧、虞舜
【夏】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癸、桀
【商】
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
【周】
西周: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周共王姬繄扈、周懿王姬囏、周孝王姬辟方、周夷王姬燮、周厉王姬胡、周宣王姬静、周幽王姬宫涅
东周:周平王姬宜臼、周桓王 姬林
【春秋】
周庄王姬佗、周厘王姬胡齐、周惠王姬阆、周襄王姬郑、周顷王姬壬臣、周匡王姬班、周定王姬瑜、周简王姬夷、周灵王姬泄心、周景王姬贵、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匄、周元王姬仁、周贞定王姬介、周哀王姬去疾、周思王姬叔、周考王姬嵬、周威烈王姬午
【战国】
周安王姬骄、周烈王姬喜、周显王姬扁、周慎靓王姬定、周赧王姬延、周惠王
【秦】
秦昭襄王嬴则、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楚、秦始皇嬴政、秦二世胡亥、秦三世子婴
【汉】
西汉:汉高帝刘邦、汉惠帝刘盈、汉高后吕稚、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昌邑王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衍、孺子刘婴、更始帝刘玄、新朝王莽
东汉: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汉少帝刘懿、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后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
三国
魏: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魏少帝曹芳、高贵乡公曹髦、魏元帝曹奂
蜀:汉昭烈帝刘备、汉后主刘禅
吴:长沙桓王孙策、吴大帝孙权、吴废帝孙亮、吴景帝、孙休、吴末帝孙皓
西晋:宣帝司马懿、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武帝司马炎、惠帝司马衷、怀帝司马炽、愍帝司马邺
东晋:元帝司马睿、明帝司马绍、成帝司马衍、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哀帝司马丕、海西公司马奕、简文帝司马昱、孝武帝司马曜、安帝司马德宗、恭帝司马德文
十六国
○ 成汉:景帝李特、武帝李雄、哀帝李班、幽公李期、昭文帝李寿、末主李势
○ 前赵:光文帝刘渊、昭武帝刘聪、隐帝刘粲、刘曜
○ 后赵:明帝石勒、海阳王石弘、武帝石虎、义阳王石世、新兴王石尊、石鉴、石祗
○ 前凉:武公张轨、元公张实、成王张茂、忠成公张骏、敬烈公张重华、哀公张耀灵、威王张祚、敬悼公张玄靓、悼公张天锡
○ 后凉:懿武帝吕光、隐王吕绍、灵帝吕纂、建康公吕隆
○ 西凉:武昭王李暠、李歆、李恂南凉、武王秃发乌孤、康王秃发利鹿孤、景王秃发傉檀
○ 北凉:建康公段业、武宣王沮渠蒙逊、哀王 沮渠牧犍
○ 前燕:襄公慕容廆、文明帝慕容皝、景昭帝、慕容儁、幽帝 慕容暐
○ 后燕:成武帝慕容垂、惠愍帝慕容宝、昭武帝、慕容盛、惠文帝慕容熙
○ 西燕:慕容泓、威帝慕容冲、段随、慕容觊、慕容望、慕容忠、慕容永
○ 北燕:惠懿帝高云、文成帝冯跋、昭成帝冯弘
○ 南燕:献武帝慕容德、末主慕容超
○ 夏:武烈帝赫连勃勃、平原王赫连昌、昌定王赫连定
○ 前秦:苻洪、景明帝苻健、厉王苻生、宣昭帝苻坚、苻宏、哀平帝苻丕、高帝苻登、末主苻崇
○ 后秦:武昭帝姚苌、文桓帝姚兴、末主姚泓
○ 西秦:宣烈王乞伏国仁、武元王、乞伏乾归、文昭王乞伏炽盘、末主乞伏慕末
○ 冉魏:武悼天王冉闵
○代国:拓跋猗卢、拓跋普根、拓跋始生、平文帝拓跋郁律、惠帝拓跋贺傉、炀帝拓跋、纥那、烈帝拓跋翳槐、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吐谷浑、拓跋吐谷浑、吐延、叶延、碎奚、视连、视罴、乌纥提、树洛干、阿豺、慕璝、利延、拾寅、度易侯、伏连筹、夸吕、世伏、允伏、顺、诺曷钵
南北朝
 
南朝
 
武帝刘裕、少帝刘义符、文帝刘义隆、太子刘劭、孝武帝刘骏、前废帝刘子业、明帝刘彧、后废帝刘昱、顺帝刘淮
高帝萧道成、武帝萧赜、郁林王萧昭业、海陵王萧昭文、明帝萧鸾、东昏侯萧宝卷、和帝萧宝融
武帝萧衍、临贺王萧正德、简文帝萧纲、豫章王萧栋、武陵王萧纪、元帝萧绎、闵帝萧渊明、敬帝萧方智、宣帝萧言、明帝萧岿、后主萧琮
武帝陈霸先、文帝陈蒨、废帝陈伯宗、宣帝陈顼、后主陈叔宝
北朝
 
北魏
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南安王拓跋余、文成帝拓跋浚、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幼主元钊、孝庄帝元子攸、长广王元晔、节闵帝元恭、安定王元朗、孝武帝元攸
东魏
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文帝元宝炬、废帝元钦、恭帝拓跋廓
北齐
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安德王高延宗、幼主高恒、范阳王高绍义
北周
文帝宇文泰、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静帝宇文衍
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隋恭帝杨侑、隋秦王杨浩、隋越王杨侗
【唐】
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武后武曌、唐中宗李显、唐殇帝李重茂、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拀
南诏
渤海国:渤海高王大祚荣、渤海武王大武艺、渤海文王大钦茂、大元义、渤海成王大华屿、渤海康王大嵩璘、渤海定王大元瑜、渤海僖王大言义、渤海简王大明忠、渤海宣王大仁秀、大彝震、大虔晃、大玄锡、大玮瑎、大諲撰
五代十国
 
五代
后梁:太祖朱温、末帝 朱瑱
后唐:庄宗李存勖、明宗李亶、闵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
后晋:高祖石敬瑭、少帝石重贵
后汉:高祖刘知远、隐皇帝刘承佑
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恭帝柴宗训
十国
吴越:太祖钱鏐、世宗钱元瓘、成宗钱弘佐、忠逊王钱弘倧、忠懿王钱弘俶
闽国:太祖王审知、嗣王王延翰、惠宗王延钧、康宗王昶、景宗王曦、殷帝王延政
荆南(南平):武信王高季兴、文献王高从诲、贞懿王高宝融、荆南侍中高保勖、荆南侍中高继冲
楚国:武穆王马殷、衡阳王马希声、文昭王马希范、废王马希广、恭孝王马希萼、马希崇
吴国:太祖杨行密、烈宗杨渥、高祖杨渭、睿帝杨溥
南唐:烈祖李升、元宗李璟、后主李煜
南汉:高祖 刘岩 · 殇帝 刘玢 · 中宗 刘晟 · 后主 刘鋹
北汉:世祖刘旻、睿宗刘钧、少主刘继恩、英武帝刘继元
前蜀:高祖王建、后主王衍
后蜀:高祖孟知祥、后主孟昶
【宋】
 
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高太后宣仁太后高氏、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
南宋
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眘、宋光宗赵淳、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谢太后谢道清、宋恭帝赵显、宋端宗赵昰、赵昺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辽应天后述律平、辽东丹王耶律倍、辽太宗耶律德光、辽世宗耶律阮、辽穆宗耶律璟、辽景宗耶律贤、辽萧太后萧绰、辽圣宗耶律隆绪、辽兴宗耶律宗真、辽道宗耶律洪基、天祚帝耶律延禧
西夏
太祖李继迁、太宗李德明、景宗李元昊、毅宗李谅祚、惠宗李秉常、崇宗李乾顺、仁宗李仁孝、桓宗李纯佑、襄宗李安全、神宗李遵顼、献宗、李德旺、末帝李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金太宗完颜晟、金熙宗完颜亶、海陵王完颜亮、金世宗完颜雍、金章宗完颜璟、卫绍王完颜永济、金宣宗完颜珣、金哀宗宛颜守绪、金末帝完颜承麟
【元】
元太祖铁木真(成吉思汗)、元睿宗拖雷、元太宗窝阔台、马乃真后、元定宗贵由、海迷失后、元宪宗蒙哥、元世祖忽必烈、元成宗铁穆耳、元武宗海山、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元英宗硕德八剌、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天顺帝阿速吉八、元文宗图帖睦尔、元明宗和世剌、元宁宗懿璘质班、元顺帝妥懽帖睦尔
【明】
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李自成
大西
张献忠
南明
福王朱由崧、唐王朱聿键、桂王朱由榔
太平天国
洪秀全父子
【清】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
洪宪皇帝
袁世凯
(0)

相关推荐

  • 历史有多少个皇帝

    ❶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朝代每个朝代多少年多少个皇帝 一.据统计,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在不足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22人.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秦朝 ...

  • 中国历代帝王族谱(上、中、下)

    中国历代帝王族谱(上) 三 皇.五 帝  三 皇[年代不可考,传说中的远古帝王] (1)天皇 (2)地皇 (3)泰皇 注:还有其他说法:(1)天皇.地皇.人皇:(2)伏羲.女娲.神农:(3)伏羲.神农 ...

  • 中国十八个朝代名称来历 决定国号的五个理由

    中国十八个朝代名称来历 决定国号的五个理由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名不正言不顺,确立了国号就名正了,代表一个新的 ...

  • 中国十八个朝代的名字由来,速收藏!

    夏 这一称谓的来源有十种说法,其中一种观点是"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也有一种说法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 ...

  • 涨知识!中国十八个朝代的名字由来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迭不断.夏商与西周,唐宋元明清,说起朝代名称小学生都能朗朗上口,但是大家能不能很清楚的说出这些朝代名字怎么来的呢?  01  夏 这一称谓的来源有十种说法,其中一种观点是" ...

  • 中国十八个朝代的名字由来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迭不断.夏商与西周,唐宋元明清,说起朝代名称小学生都能朗朗上口,但是大家能不能很清楚的说出这些朝代名字怎么来的呢?  01  夏 这一称谓的来源有十种说法,其中一种观点是" ...

  • 作为国人,不得不知的中国十八个朝代的名字...

    作为国人,不得不知的中国十八个朝代的名字由来!强烈建议收藏保存. [早期的秦人由于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们的正式族称.周幽王时期犬戎攻入镐京,秦襄公因为保卫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为 ...

  • 作为国人,不得不知的中国十八个朝代的名字由来!强烈建议收藏保存

    ----作为国人,不得不知的中国十八个朝代的名字由来!强烈建议收藏保存.[早期的秦人由于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们的正式族称.周幽王时期犬戎攻入镐京,秦襄公因为保卫周王室有功,正式 ...

  • 中国历史上18个朝代名称的来历,收藏学习...

    中国历史上18个朝代名称的来历,收藏学习...

  • 中国古代十八个朝代的名字由来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迭不断.夏商与西周,唐宋元明清,说起朝代名称小学生都能朗朗上口,但是大家能不能很清楚的说出这些朝代名字怎么来的呢?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具体的国号及其由来. 0 ...

  • 中国古代十八个朝代国号的由来

    我们国家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 历经十几个王朝, 那么,你知道这些王朝名称的来历吗? 夏朝 统治时间:约前2070-前1600 开国君主:夏启 末代君主:夏桀 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