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国:父爱如山

父爱如山

宋建国

父爱如山,坚固而深远。
      父爱如一间老屋,虽然不富丽堂皇,却能为你遮风挡雨。

父亲节即将来临;多年来一直想写篇小文,记录父亲一路走来的足迹,但总是不知从何说起。

父亲虽然不伟大,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在他老人家平凡而坎坷不平的人生旅途中,在我的心目中感到他的伟大,光彩而荣耀。今天又一次拿出父亲保存的老照片,一张张,一件件,轻轻的,慢慢地,仔细认真地浏览与端祥,思绪也渐渐从照片中回到过去,情不自禁打开我的QQ空间,写下心中的真情实感。

(1954年我周岁时的全家照)

照片虽然有些破旧,但是,老人家对这些照片倍加珍惜。照片历经世事沧桑,记录着父亲曾经走过的路和那逝去的青春年华。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曾经的辉煌,记录着父亲近一个世纪的生活轨迹,以及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史。也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时代变迁。

1944年日寇占领时期,在沧州上初中时穿着学生服的合影照,文字图片是照片的背面(左二是家父)

上面这张照片是在武汉市工作的,父亲的老同学李云卿,2011年9月寄给父亲的少年时期的合影照,并在照片背面写了感言。
      文字内容是:这是我们初中时的老照片,它随我从沧州到内蒙古,又经北京到南京。跨过长江,黄河,经长沙,摩天岭到重庆成都,入康定过大渡河,泸定桥,出四川经甘孜,过金沙江,二郎山,唐古拉山,怒江,澜沧江到 (什么山看不清楚)山昌都市,住札木,后到拉萨混了五年。部队转业又跟我来到武汉。多亏我是汽车部队,没打过背包,可以平平安安的保存到现在,快到七十周年了,恐怕你的那张早被江青拿走了!不过她没得好死!
云卿寄于2011.9武汉市

1945年同学照(左一家父)

1948年同学照片(右一家父)

1947年照片(右一家父)

1947年天津师范同学照(右一站立者家父)

毕业同学录封面(父亲保存七十多年的毕业同学录)

毕业同学录封底

毕业同学录封二

全体师生毕业合影

印有父亲照片的内页

同学录虽然破旧,但详细记录着学校曾经的辉煌,及一百多年的校史。天津是1947年解放,在那动荡的年代父亲满怀着憧憬与未来的希望,就读于天津师范。

一九四九年父亲是解放后的第一批毕业生,父亲参加工作时全国还没有全部解放,新中国还没有成立,百废待兴国家急需各类人才,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于教育事业。父亲刚刚参加工作时工资以小米代替,新中国成立后才实行了薪金制。

1951年沧县整风审干八组合影(前排左一是家父)

同事合影照(左一家父、右一黄耀桥)黄耀桥后任河北省教育考试院院长职务。

1952年1月兴济镇小学教师合影。(左三家父)
    当时学校大门坐落在运河岸边,面向涛涛奔流的大运河,青砖镂刻古色古香,是兴济教育投资第一人,资本家宁兴普先生修建的兴济小学校大门原貌。

欢送左振川镇长到新的工作岗位1955年3月

拍摄于1952年1月24日(左一是时任校长王韵楼、左三家父)
     这是兴济小学的院中院,坐落于校园中的东南角,朝西的门楼,木制结构,镂空雕刻,古色古香。曾经是干部学校,有许多干部职工在此培训学习。

拍摄于1952年1月13日(后排左三家父)兴济小学西小门,在学校大门北面。

1955年同事临别留念(中间家父)

欢送黄耀桥和宋玉清老师到新的工作岗位临别留念 拍摄于 1954年5月21日,黄耀桥老师调任沧县教育局,父亲宋玉清调任干校。(中排左一家父,左二兴济镇长左振川,左三黄耀桥)。

沧县兴济教联篮球队全体队员合影(后排左四家父)父亲曾经是活跃在篮球运动场上的一名篮球健将。

同事合影照(中间是家父)

1956年职工干部学校全体教师合影(后排左三家父)当时父亲是干校负责人。
     1958年父亲被错划为右派,结束了他喜爱的教育工作。一九六六年五月,刚刚从三年自然灾害中走过来,过上几年平静的生活,却又被一场史无前列的‘’文化大革命‘’再次冲击,同年九月全家被遣送到祖籍后李寨村。

1978年拨乱反正父亲恢复工作。长达二十年的艰苦磨难,使他的身心受到巨大的打击。三十岁至五十岁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却葬送在那个不堪回首的残酷年代。在这二十年间父亲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在此只能用文字做简单的描述。1978年拨乱反正重返工作岗位,继续从事教育工作,此时的他已过知天命之年。复职后父亲在教育事业上兢兢业业奋斗了整整十年,1988年正式退出工作岗位。离休后仍然笔耕不辍,参加各项文化活动。书法学习班,国学讲座,夕阳红读书社等。

1998年参加庆祝香港回归书画展(左二家父)

2019年政府发给离休老干部建国七十周年纪念章

2018年父亲在美术馆听国学讲座

2017年老年文学社齐越馆留影

《不落的夕阳》作者合影

沧县老年大学书法班合影

夕阳红读书会成立七周年庆典合影

第四届夕阳红读书会书画摄影展合影

拍摄于2018年
     虽然已91岁高龄,仍然耳聪目明,拿起笔来手不颤抖,挥毫泼墨,潇洒自如。

父亲的手迹
    父亲经常教育子孙定要一心向善,遵纪守法。

2015年与孙辈们的合影照

与曾孙辈合影

2017年父母在名人植物园认真阅读名人简介

游览名人植物园二老合影照

故乡的村口留影

2018年10月在故乡的土地上留影

2018年国庆节留影

如今,四世同堂,儿孙绕膝。

教授曾孙写书法

2013年拍摄的全家福

这是一张小全家福,只有部分家庭成员。

拍摄于2018年大年初一,二老与曾孙辈合影

二老开心的逗着曾孙女

2018年1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在父亲头上,突发脑梗卧病在床。

2019年父亲虽然行动不便,年已92岁高龄,仍然坚持参加了沧州日报文化八仙桌第100期庆典活动。

2018年10月拍摄于运河湾公园

父母为儿女操劳了一辈子,如今身体虽然一年不如一年,但是平和的心态,与世无争的性格,造就了健康的身体,但毕竟年逾耄耋。

拍摄于2020年2月

无言的父爱无法细诉,然而,它让你在平常日子里体会深刻,一生一世也忘不了,这就是那宽广无边的父爱。父爱如山,厚重宽广,父爱更如水,滋润又无声。

父亲近况

时间如流水般稍纵即逝,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一起走过来,多少人生坎坷慢慢走过。

拍摄于狮城公园

二老相儒以沬,互敬互爱,相互搀扶,一起承担着家庭的重担,彼此之间都付出了心血和无与伦比的爱,在这个平凡的大家庭里给晚辈做出了榜样。

拍摄于2017年中秋节,父母结婚七十周年纪念
     坚强的父亲如今虽然行动不便,但清晰的思维,可嘉的精神状态令人动容。希望二老携手相伴,相扶相搀,共同努力,勇攀期颐之年。

祝福天下所有的父亲,节日快乐。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