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印刷史典故之一百一十七 : 最负盛名的传统印刷企业——荣宝斋 ​

  

作者:张树栋   李  英  张耀崑

编辑:赵志忠

   中华印刷史典故之一百一十七   
  最负盛名的传统印刷企业——荣宝斋  
编者按:征得旅居北京的献县淮镇籍老乡张树栋老先生的同意,诗眼看世界从今天起,全文刊发老先生的《中华印刷史典故》(又称《中国印刷之最》)一书。本书荣获五项殊荣:1、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入选项目。2、国家科技部:2015 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3、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4、第28届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5、第四届文汇彭心潮优秀图书出版基金资助出版项目。此书是在1992年初出版的《中国印刷之最》和《中华印刷通史》基础上,增补近年印刷史研究上的新成果,将这些堪称印刷之最的史实与典故,连同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以及当代印刷新出现的典型事例汇集起来,择其要者,以时间先后为序,分列起源、古代、近代、当代四篇,作简要与通俗地记述。以期扬我中华文化,鼓我民族士气,还一个文明昌盛的中国于世界民族之林,张树栋先生如是说。这本书将故事性与科学普及融为一体,向国外人士宣传中华的印刷文化。这也是诗眼看世界为老先生刊发的第二本书,张老先生少年求学离乡,在中国印刷史学多有建树,著作等身,令人钦佩!作为乡贤,他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数次献书于家乡献县。从本期开始,请大家和我一起共同走进淮镇人眼中的中国印刷史史学中,走进淮镇人的印刷世界。同时,也诚邀旅外的、本土的淮镇人及在淮镇工作过、学习过的社会各届人士为构建中国·淮镇贡献一位力量,诗眼看世界,现以种下梧桐树,诚待凤凰来。
张树栋 :1936年生于河北献县淮镇东刘庄村,大专学历,副编审职称。从业印刷、出版与印刷史研究63年余。著有《中华印刷通史》《中国印钞通史》等图书20余种,在人民日报、新闻出版报、中国印刷、台湾印刷人、香港印艺月刊等多家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近作《中华印刷典故》荣获2015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第28届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一等奖。现任中国印刷博物馆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刷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协印刷史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书局《中国出版史研究》编委会编委。
李英:研究馆员,中国印刷博物馆社会服务部主任,中国印刷史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印刷学院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作为展览策展人,其策划的“中华印刷之光”展览足迹已踏至亚、非、欧、美四大洲20个国家。作为科普作家,参与编写《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的印刷史词条。其专著《中国彩印二千年》获得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参评项目,于2019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立项,版权输出,由设计媒体出版(英国)有限公司出版英文版。
张耀崑 :1962年生于北京市,先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获文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主任编辑职称。从业金融与财经专业编辑工作34年余,参与《中华印刷通史》《中国印刷史简编》《中国印刷之最》《古今印刷趣谈》等多种印刷史著作的编纂,在《金融时报》《香港印艺月刊》等多家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现任中国金融时报社总编室副主任。
   中华印刷史典故之一百一十七   

最负盛名的传统印刷企业——荣宝斋

地处北京琉璃厂西街的荣宝斋,始建于17世纪,前身是驰名京华的南纸店“松石斋”,清光绪二十年改名荣宝斋。荣宝斋先以广收金石书画、文房四宝、古玩玉器著称,后因从业饾版印刷而享誉中外。

1932年,曾受鲁迅、郑振铎先生之托,成功地印制了收图340幅、装成四册的《北京笺谱》,为饾版印刷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荣宝斋的木版水印(即饾版印刷)画,与原作相比,酷似惊人,即是画家本人,也难辨真伪。据说,荣宝斋曾用木版水印工艺复制了绘画大师齐白石的名画“虾”,并把复制品与原作挂在一起,请齐白石本人鉴别。白石老人左看右看,良久,摇摇头说:“看不出来,实在看不出来”。还有一次,一位外国专家,出于专业本能,用放大镜仔细察看荣宝斋用木版水印工艺复制的《秋林晚鸭》,发现画面既无近现代印刷中的网点,又没有胶版印刷的痕迹,因此断定此画是原作而非复制品。当他参观了荣宝斋木版水印工艺之后,才表示信服。

荣宝斋的木版水印画复制的何以如此逼真?原因有三:

其一,荣宝斋木版水印工艺使用的纸、绢、墨、颜料 与原作使用的材料一般无二;

其二,木版水印虽属工艺技术,但实系艺术创作,它吸取、采用绘画技法,与原绘画有着殊途同归之妙;

其三,荣宝斋用木版水印复制画稿时,要求严格、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画工、刻工、印工,均技艺精湛,一些画稿的复制时间要远远多于原作的创作时间。譬如,荣宝斋于1979年复制的《韩熙载夜宴图》,刻版多达1667块,印刷六千多次,历时八年之久。真可谓呕心沥血、鬼斧神工,使国内外文化界为之震惊。

通常人们提到饾版印刷,往往均以饾版、拱花并称。解放后荣宝斋赋予饾版印刷以新称“木版水印”,也涵盖拱花。  饾版印刷与拱花桴鼓相应,密不可分。其中, 拱花术,是把图画的轮廓线雕刻在木板之上,制成拱花,在不使用印墨的情况下,通过砑印,使图文凸起的工艺技术。用饾版印刷的图画,尤其是国画中鸟类的羽毛和山水画中的行云流水,加用拱花术,可产生三维效果,使画面更加生机勃勃、栩栩如生。现存最早的饾版印刷品《萝轩变古笺谱》和《十竹斋笺谱》都加用了拱花术。

拱花术最早用来制造砑花水纹纸。即用刻有图案纹理、凹凸不平的印模版(拱花版),通过模压,在纸面上砑出与印模图案相同、纹理凸起的工艺技术。这一技法在中国的出现和应用,最晚不迟于九世纪初期的唐代中期。唐宪宗元和年间翰林学士李肇著《国史补》载:“纸之妙者,则越之剡藤、苔笺,蜀之麻面、屑骨、金花、长 麻、鱼子、十色笺,……”。这里说的“鱼子笺”,指得就是采用拱花术制作的“砑花水纹纸”。这种用雕刻印模印制水纹纸的技术,于唐代之后续有发展,史书上也多有记载,历经五代、宋、元,到了明朝,逐渐演变成用于与饾版印刷协同运用的“拱花术”。

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中的饾版拱花术,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近现代印刷的百花园中,不仅没有因时代的发展被淘汰,相反却益发精湛、独树一帜。其惟妙惟肖、 几可乱真的复制效果,已远非其它印刷方法可比,被外国朋友誉作“真正的印刷艺术”。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