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印刷趣谈之六十一:阴差阳错, 毕昇像塑成左撇子; 辗转曲折,史略出版一再迟延
作者:张树栋 张耀崑 题字:王树明
编辑:赵志忠
古今印刷趣谈之六十一
阴差阳错 毕昇像塑成左撇子
编者按:一部《古今印刷趣谈》,让我走进八十五岁高龄的淮镇籍老乡,张树栋先生的印刷史学和他的精神世界中。翻书灯下,受益匪浅!张树栋先生现居北京,其原籍是河北省献县淮镇东刘庄村,他是中国印刷史学的著名学者,其著作等身。作为乡贤张树栋先生虽身居京华,心系家乡,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家乡捐款,助力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此书为张老先生的封笔之作,征得老先生同意,“诗眼看世界”从今天开始将全文刊发《古今印刷趣谈》。张老先生以中国的印刷发展史为线,将中华传统文化从远古至今贯穿起来,其中有历史事件、人物传说、趣事等。阅读《古今印刷趣谈》一书,我们从书中或许能得到启示,我们淮镇是全国重点镇、河北省重点小城镇,又是千年文化古镇。梳理淮镇文脉,整理淮镇文化,创建文化淮镇,构建中国·淮镇。我们需要精神动力,寻找文化之源,那就请大家继续关注“诗眼看世界”,在淮镇籍学者张树栋的《古今印刷趣谈》一书寻找答案吧,让我们为构建中国·淮镇而共同助力!
张树栋 :1936年生于河北献县淮镇东刘庄村,大专学历,副编审职称。从业印刷、出版与印刷史研究63年余。著有《中华印刷通史》《中国印钞通史》等图书20余种,在人民日报、新闻出版报、中国印刷、台湾印刷人、香港印艺月刊等多家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近作《中华印刷典故》荣获2015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第28届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一等奖。现任中国印刷博物馆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刷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协印刷史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书局《中国出版史研究》编委会编委。
张耀崑 :1962年生于北京市,先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获文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主任编辑职称。从业金融与财经专业编辑工作34年余,参与《中华印刷通史》《中国印刷史简编》《中国印刷之最》《古今印刷趣谈》等多种印刷史著作的编纂,在《金融时报》《香港印艺月刊》等多家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现任中国金融时报社总编室副主任。
阴差阳错 毕昇像塑成左撇子
1、阴差阳错 毕昇像塑成左撇子
上世纪90 年代初,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筹办40年所庆,领导决定塑造一尊毕昇像置于院内主楼前,为此所长要我提供毕昇画像。当时我随手将我在北京印刷学校授课时使用的幻灯片(透明阳图胶片)给了他,让他在复印机上复制成纸样使用。之后所长让办公室的一位同志办理此事。这位同志复制时将胶片放反了,致使纸样上的毕昇成了左撇子。经办此事的同志将左撇子毕昇像交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雕塑家照样塑造,就这样,世界上第一个左撇子毕昇诞生了。
无独有偶,1998年出版的英山县文化馆马大泉先生著《活字神毕昇》封面上的毕昇像、北京世纪坛三层屹立的毕昇塑像,也是左撇子。前者不足为奇。原因是此书是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而印刷工业出版社隶属于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二像同源,势所必然。而后者为英山博物馆所赠,笔者与英山多次联系,说是有人出资捐赠,具体到为什么是左撇子,他们也不清楚。估计是照我所毕昇像仿制的,或者与我所毕昇塑像同出一人之手。容日后进一步考察。
后来,北京印刷学院也要塑造毕昇像置于迎门主楼前,多处考察,认为我所的毕昇像最好、最得体,决定照葫芦画瓢。期间有人发现我所的毕昇像是左撇子,认为不合情理,便将其予以改正。中国印刷博物馆和香港林和安先生创立的大中华印艺网耸立的毕昇铜像,与北京印刷学院主楼前的毕昇像一同。
毕昇像塑成左撇子虽是小事,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实则不然。原因是毕昇是举世瞩目的历史人物,此事必引发后人探索与考证,岂不劳民伤财!故需适时予以披露,以求防患于未然。
2、辗转曲折 史略出版一再延缓
本题“史略”,是指拙著《中国印刷术起源与发展史略》,原系学术界讨论确定的、旨在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中国印刷术起源与发展的科研课题项目之一,由笔者所承担。方法和目标是“以大印刷史观为指导,以印刷工艺技术的发展为主线,以笔者主编的《中华印刷通史》为基础,用极其简短的文字,勾画出中国印刷术起源与发展的脉络和轨迹。并以汉、英、德、日、俄、韩等多种文字印制单行本,通过诸如中国印刷博物馆、德国谷腾堡博物馆等相关单位和国际会议,在世界范围内免费赠阅,以广宣传。
此课题项目完成后,为广泛听取读者意见,笔者曾商请《中国印刷》杂志社从2000年5月起,在《中国印刷》杂志上连载。至2002年初刊毕,共刊出16期,7万余字。期间,旅居美国的世界级印刷史家钱存训博士在网上审读此文后,特致函笔者,云及此文可出单行本。这使笔者倍受鼓舞。遂于复函中向钱先生汇报了此文原系课题项目,计划出版汉、英等多种文字的单行本,在世界范围内免费赠阅等情况,并商请钱先生赐序。钱先生愉快地接受了笔者的请求,于不久赐序笔者。笔者非常感谢。此后:
因遵照李岚清副总理“要立课题研究”的指示精神,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主办、经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院、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文物局等十个部委盖章,且经财政部批准的经费审批项目迟迟未能落实,导致包括这部“史略”在内的一揽子计划全部泡汤。十分惋惜!
2004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印制出版拙著《简明中华印刷通史》期间,曾提出出版本书中文版之意向,因与原定出版六种文字之规划有别而婉言谢绝。
2009年,在中国印刷史研究会武文祥会长主导下,中国印刷史研究会在原规划基础上整理出一份新的、包括《中国印刷术起源与发展》在内的新的研究课题,由原新闻出版总署于永湛副署长牵头、15位全国政协委员将此课题作为提案提交全国政协会议审议。全国政协大会批准了这一题案,并移交新闻出版总署予以落实。迄今无果。
2010年,应中国印协印刷史研究会秘书处之请,笔者曾允诺将拙著“史略”作为《中国印刷史丛书》之一,出版少量(原定用激光样印装10册)中文版,且更名为《中国印刷术发展史略》。当时商定事后再请精通英文者译成英文,照原作出版中英合订版。其中前者作为丛书之一,不仅舍弃原著钱先生、李兴才先生序言和笔者前言,且有悖出版多种文本之初衷,故其只能算是《中国印刷术起源与发展史略》出版延缓过程中的一个插曲,还算不上是拙著的正式出版。
遗憾的是,因课题经费迟迟未能到位,致使出版拙著多语种单行本的计划一再延缓,迄今未果。于此笔者对钱先生怀有深深的歉意。为此,笔者借此将德高望重、年逾百岁的这位大师的简短《序言》抄录如下,以飨读者。并对钱先生的深情厚谊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附:《中国印刷术起源与发展史略——序》
钱 存 训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