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旁惊现“手机出租铺”,小学生爆满!防止孩子沉迷手机靠禁止有用吗?

01

前两天,青榄君看到一条非常令人吃惊的新闻,一所小学旁边竟然开了好几间“手机出租铺”,每天中午很多小学生聚集在里面,只要给老板1元钱,就可以玩20分钟手机。

新闻视频,建议wifi环境下观看

这些店铺并不那么容易被人发现,因为他们表面上都不是“手机出租铺”,而是水吧、小卖部。甚至为了避免节外生枝,他们规定必须在店铺后面的隐蔽空间玩,而且只有小学生才可以进去玩。

一位爸爸在发现孩子最近用钱很厉害后才得知,孩子每天中午花6元钱泡在那里面。第一次听说“手机出租铺”时,这位爸爸也很震惊,决定去看一看,却不能进去。最后是在警察以及记者的带领下才看到眼前这一幕:

十几个孩子,每个人都端着一个手机或者ipad,蹲坐在小卖部后门的一个破旧的居民楼里,聚精会神地打着游戏。哪怕警察来了也没发现。

记者随机问一个孩子每天玩多久?

孩子答:每天中午玩2个小时。

记者又问:每天中午不回家,爸妈不说吗?

孩子答:爸妈不在家。

记者最后又问:玩了一个中午游戏,下午上课还有精神吗?

孩子答:有啊。

听到这个对答,青榄君留下一滴冷汗,玩了一个中午游戏,下午还能聚精会神的上课吗?

显然不能。

华盛顿大学有项实验结果就表明:孩子从10个月开始,如果每增加1小时看电子屏幕的时间,渐渐等孩子长到7岁出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风险就增加10%。

2008年,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启动了一项专门研究手机对孩子影响的科学实验,结果表明,十年后,不玩手机的孩子几乎全部考入了大学,而痴迷手机的孩子中,仅仅两名考上了大学。

出现这种差距基本是可预见的,因为有多位科学家通过研究证明,玩手机不仅会破坏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无法专心学习,还会破坏孩子的记忆力。

02

各种研究数据都证明手机游戏对孩子学习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正因如此,“手机出租铺”的新闻一出,立即引起了家长的愤怒,很多人留言说:“这些无良商家一定要取缔,并严惩!”

还有人留言说:“就该禁止孩子在学校玩手机。”

严惩“手机出租铺”,禁止孩子在学校玩手机,的确应该。

但是这样孩子就不会玩了吗?

依然会。

他们会偷偷在外面租手机玩。

他们还会偷爸妈的手机,跑到厕所蹲着玩半个小时。

青榄读者群家长反映

孩子经常拿爸妈手机去上厕所,偷偷玩

他们甚至会不惜以自杀的代价,来争夺玩手机的权利。

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中,有个叫潘多拉的女孩,宙斯给了她一个小盒子,告诫她千万不能打开,禁不住内心一探究竟的欲望,潘多拉悄悄打开了盒子,从此灾祸降临。

这叫禁果效应,越是一味阻止,越会勾起人的欲望。对孩子玩手机来说也是如此,越是禁止他们玩耍,越会引诱他们千方百计接触。

而且手机游戏本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大部分普通人无法抵抗。

一位从业多年的资深游戏策划透露道:为了让玩家沉迷,他们做的功课比父母要深入得多,这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对抗。

沉迷需要“快反馈”的机制,而几乎所有的游戏都是快反馈的过程。点一下就动一下,完成了一个小目标,立马从背景音乐上以及画面上给一个鼓励。输赢都是一瞬间的事,玩家会获得很好的控制感。

而读书与手机娱乐恰恰相反,它是一个“慢反馈”的过程。

孩子不爱学习,父母就说:不好好读书,将来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挣不到钱……

对一个刚上学的孩子说这番话,作用太小了,寒窗苦读十几年才能有反馈,孩子自然会更喜欢沉迷于“快反馈”的游戏中。

03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让孩子不沉迷手机?

防止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不仅要“堵”,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疏”。家长一方面要减少孩子接触到手机的机会,另外一方面更要想方设法让孩子自觉远离手机游戏,这样才能一劳永逸。

  • 让孩子自觉远离手机游戏的第一招是:“吓”

“吓”指的并不是恐吓孩子,而是理性客观、有理有据的告诉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有哪些危害。

“手机看多了,你将来眼睛是会坏掉的!”这样的语言表达肯定不行,苍白无力,说多了自己都觉得腻了。很难对孩子有说服作用。

此时,家长可以给孩子进行体验式的教育,让孩子不仅知道沉迷手机的危害,还体验到沉迷手机的危害。

知乎上一个帖子问“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怎么办?”

一位家长就想了一个有趣的“招”数。他找来一副平光镜,在镜片表面涂上一些牙膏,呈斑驳状。让孩子试戴,接着告诉孩子:这就是眼睛得了白内障的感觉,小孩每天看屏幕超过45分钟的话,白内障就会比正常人早发生哦。

后来,只要到了45分钟,他一提醒孩子,孩子就自然离开了手机,转去做其他事情。慢慢的孩子也没那么沉迷手机。

这就是典型的体验式教育。

如果担心孩子因为玩手机心理变得扭曲、郁抑,也可以用体验式的教育,父母可以让孩子看一些因玩手机自杀、自残的新闻,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意识到沉迷手机对心理的伤害。

  • 让孩子自觉远离手机游戏的第二招是:“帮”

刘烨的儿子刘诺一前不久刚过8岁生日,为此刘烨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青榄君发现一个亮点。

原来诺一这么懂事的孩子,也爱玩手机,而且正在为不能控制自己玩手机游戏的频率而苦恼。

有时孩子不是不知道沉迷手机的危害,只是自控力不行,此时父母就需要帮孩子一把。

关于提升孩子自控力,《最强大脑》科学评委Dr.魏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让孩子远离诱发因素

“举个例子,假如你下班后想去健身房,但是路过一间餐厅的时候你闻到了香味。这时候你就会受到干扰,很可能就放弃了健身计划。”

因此要想孩子控制自己不玩手机,首先要保证孩子周围的环境里没有任何客观因素会刺激他想玩手机。这就要求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实际上很多父母做不到。

最近开播的节目《爸妈学前班》第一集里,主持人要求4对明星夫妻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然后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要不要向前走一步。

当主持人说“从来没有在孩子面前玩过手机的人,往前走一步”时,8个人之间只有一位妈妈往前走了一步,其他父母都呆在原地。

帮孩子提升自控力,还有一个方法是和孩子商量一个手机使用规则,将自控行为日常化。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发现,那些自控力差的孩子,往往是家里没有一个固定的日常生活习惯。

家长可以和孩子商量,比如周一至周五学习日,只能玩20分钟,周末可以玩一个小时,每次玩20分钟。当规则实施以后,慢慢就会变成一个习惯,习惯形成以后,慢慢就会形成自控力。

  • 让孩子自觉远离手机游戏的第三招是:“转移”

教育专家尹建莉说她防止女儿圆圆沉迷手机的方法是,在孩子还没接触手机游戏时,就先接触了各种课外书。

前段时间,一名小学生写出的“三体即视感”作文在网络上爆红,他对时间的深度思考惊艳了不少人。

在了解了这个小学生之后,发现他写出这样的文章并不出奇。

平时小邵就爱读科幻书,还给《三体》作者、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的刘慈欣写过一封信,满满都是崇敬与正能量。

小邵最与众不同的是,每天有时间除了阅读,就用来冥想,或反思自己或思考未来。

而且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在他老爸的引导下读《道德经》,四年级时,他就能把《道德经》全部背出来了。最近在看王小波文集,以及科幻作家埃塞克艾西莫夫的书。

最近,小邵的班级组织了春游,当网友好奇小邵会不会对抖音、王者荣耀等感兴趣时,班主任王老师回答:不会,他和好朋友坐在树下看书聊天!

玩手机打游戏?不存在的!

见识越多,就越对低级的刺激不敏感。

文学作品中传达的人生体验是最丰富的,当他越来越多地体会到诗词歌赋的深邃魅力,必然不再被以感官刺激或竞技为主的娱乐形式所吸引。眼界的提升,让人发觉低级的刺激不过是沧海一粟,没有意义。

因此,要想孩子不沉迷手机,就要转移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让孩子接触到更丰富更有趣的东西。

除了带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去爬山、去野炊、去参加体育活动外,父母也可以多发现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抬起头,看到更广阔的天空。

儿童教育学者Dr.Bing曾说:

数字媒体是把双刃剑,利用好了会“如虎添翼”。但如果过度使用,利用不好它将是孩子童年的“鸦片”。

因此如何让孩子正确使用手机,远离手机的负面影响,是每个父母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部小小的手机,既藏着做父母的哲学,也藏着孩子的未来。

防止孩子沉迷手机,父母既要“堵”,也要懂得“疏”。父母陪孩子一起放下手机,教育孩子的时候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方法,相信每个孩子都能不被手机羁绊,向阳生长。

公众号又改版了,怕你们找不到青榄君

建议大家将「青榄家长地带」设为星标

(安卓用户可设置为「置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