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文字饭
我是上师范学院,学中文的,但一直愧对这个专业、老师和同学们的期待,碌碌无为,蹉跎青春,胡混了这么多年,至今无所建树。所以这些年耻于和他们联系,也不敢和他们联系。自己俨然一个精神上的侏儒,做不了二十一世纪的孔乙己,却逐渐走上了靠文字勉强度日的路。
我虽然对文字有一种天生的敏感,但限于性格,不求甚解,不事雕饰,不染灵魂。但却经常是一个靠文字满足内心欲望和精神追求的人。一天三餐可无肉,可无菜,但不可一日不无文字。即使现在基本不读纸刊书报了,却常常喜欢浏览手机上的网络信息,捕捉灵感,慰藉心灵。文字是文化和精神的符号,也是知识和生命的精灵。文字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自由的舞蹈。我曾经迷恋过诗歌、散文和小说,但最终写的精品太少了。而今,所谓出于兴致,写下的文字,不过是生活的调剂品而已。已经丧失了文学的高贵和最初的完美,仅仅堕落成为业余饭后的游戏。
在现在这个网络时代,吃公家文字这碗饭的,根据个人不太成熟的经验,笔者认为,大多数好的公文首先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抄出来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抄思想。鲁迅曾说过,小说人物就是拿来种种人,合成一个人,任何文字活儿都一样呀。但我们常却鄙视文学创作上的文抄公。海量的网络信息和文字,让人无暇真正的思考,繁芜的工作,高节奏的虚无化、碎片化,个性思考的边缘化、停滞化,让人有时无所适从。但这就是生活,真真实实的生活。天下文章一大抄,何况这些现代八股文的公家文字盆景,应景之物呢?天下文章一大套,看你套的妙不妙。小说中,讲故事需要连环套。散文抒情中,需要意识流。诗歌创造中,更需想象力,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是文字的奴隶,自觉或不自觉地沉醉于捆绑式的沉沦或者飞翔。永恒的不是文字,而是文字所创造出来的世界及其文字背后的传递功能、社会价值和精神意义。对于我个人而言,文字首先是一种最为传统的表达方式,其次才是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的工具。
那些青春追求文学的热情早已殆失已尽,那些所谓的刻骨悲怆的爱情诗歌,不过是岁月燃烧掉的荒草。唯一留下的是匆忙无尽的劳作,毫无意义的虚与委蛇。寂寞的文字工作常常是最为枯燥而毫无快乐的。但至少也算份慰藉,无所事事的业余时间,也是生命的慢性毒药浸染灵魂的最好时刻。家里虽有电视,也不常看,因为家对我而言,几乎只是一个空洞的词语,一个固定的客栈。只是稍微歇息、肉体休眠的场所,并非灵魂的终极归宿和精神的避难所。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生活家园。
虽然,生活的颠簸和心灵的漂泊从未停息,暴风骤雨携裹痛苦的闪电,即使疲惫不堪,惨不忍睹,这都是自己的选择,自己就得走下去,即使前面毫无希望,毫无光华。但只要有文字在,自己就有战胜一切的勇气。尽管,这些文字那样的柔弱和卑微,甚至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这却是我活着的唯一的底气。
面对不甚幸福的生活和愚弄人的命运,我一次次跌倒和痛苦过,是文字唤醒了我的内心的勇气。我一次次告诉自己,不要倒下去,即使生命很脆弱和短暂,我也要不折不挠,证明给自己。即使生活支离破碎,幸福永无希望,我也要证明给自己看。一个人怎样活着,不是为了任何人,或者给谁看,而是为了内心的自己,真正的自己。曾经有一天敲了四个汇报,五个工作信息,偶尔有一天也一个字都不敲,也有一周敲了3万字的记录,常常,一个人行走在空荡荡的街道,幽灵一样穿越城市的黑夜,我只是背着文字行囊的过客……
文字算是我这一生苦难的情人。可这一辈子,我恐怕永远也写不出一块大部头来,积淀不够,才学不逮,后劲不足啊。而今,我的生活基本是完全封闭式的,两点一线,在家和单位之间,几乎只是一个陀螺或移动的僵尸,没有多少尊严,没有多少朋友,没有多少自由,没有多少自我,文字几乎是我唯一的依靠和知己。
喜怒哀乐,以为天赐。
聚散离合,皆是文缘。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