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第二次握手》:纵使跨越山海,终会卫冕归来!
张扬的《第二次握手》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下文学”“手抄本小说”的代表,写得并不优秀,有些叙写还是习惯于当时的政治语境,却“感动过一代人”,对当时一代青年人的成长有过巨大的影响。它之所以难能可贵,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写知识分子和爱情都是不被允许的,然而张扬却毅然决然,表达了一些异质的声音,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些东西。
我淘到这本书是在今年四月份潍坊十笏园的旧书市场上,书上写着它原来的主人买它的时间和地点,“1979年12月购于潍坊新华书店”。1979年是这本书第三次出版的年份,这本书几经修改,成了1979年这版最后的样子。
我突然意识到,其实人类的文化就是这样的,纵使经历艰难曲折,也能绵延不尽,这才会产生永恒的感动人心的力量。
书中的主人公是同样身为科学家的三位,丁洁琼、苏冠兰和叶玉菡,读他们的人生,仿佛走进了一条铺满荆棘却高雅素洁的迷宫之中。在人生的路途轨迹上,他们努力汲取知识,塑造可贵的价值观,还养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就是为了终有一天能够和自己热烈相爱的人并肩,这不是一般的毅力。
科学家的爱情,克制隐忍,坚韧不拔,这一如丁洁琼与苏冠兰的爱情,更如奥姆修斯对丁、叶玉菡对苏,九死不悔。苏冠兰说,“因为我爱她,真心地爱她。因为爱她,我才希望她有个更好的前程,在事业上有更大的成就。如果我爱她,目的仅仅是为自己弄个老婆,那不就变成爱自己了吗----这种动机和感情,未免太狭隘、太卑鄙了”,他们的爱就是这般纯粹,不是占有,不是自私,而是真正地爱这个人,希望她好,更希望她有个光明的未来,我无比钦佩。在漫长的时间里,他们守着这份感情,什么事也不能移动它分毫。
当然,苏冠兰与叶玉菡的结合,有出于感动,有出于灯枯油尽的等待,还有一些莫名奇妙的政治因素。但怎么也无法否认的是,苏冠兰的心,一直属于丁洁琼。而丁洁琼的手指上,一直永远永远地戴着苏冠兰送给她的“彗星”戒指。
在爱情上一路走到黑的人,在事业上仍然会认准一个理就抓住不放。这三个人,让人知道,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
我钦佩于叶玉菡在发现美国教会组织的“P.U.S-001”实验异常时毁掉实验室、救出小星星,她时时刻刻运用自己的专业并倾注于“PG501”实验且要用它造福于人类而不是祸害人类;我钦佩于苏冠兰致力于研究植物制剂药物;然而最令我动容的是丁洁琼,她在物理上的杰出贡献名震四方,美国军方让她和其他的一些学者去研制原子弹,当美国迫不及待地去广岛长崎做了实验爆炸、她收集到爆炸现场的一些材料时,她严肃发出声明,反抗美国的不人道。后来,她更认识到,要返回自己的国家,建设自己的祖国。她能准确意识到“美国政府没有轰炸东京的皇宫、内阁、幕僚、监部,没有轰炸日本法西斯的机场、军港、仓库、训练中心和铁路枢纽,却轰炸了教育文化事业比较发达的中小城市广岛、长崎。上百万法西斯军队被保存着,战争罪犯一个也还没有受到惩罚,几十万老百姓,包括大量老人、儿童、妇女,却被夺去了生存的权利”这样的事情,是有智识的人应有的思考,正义是要去保护无辜的人,把真正的罪恶消除于人世,而不是以当权权威的话为正义,更不是冠冕堂皇地去享受由知识带来的地位和尊荣。
同样有智识的人是鲁宁,在鲁宁和妻子罗语眉的生活场景中,提到一件事,说鲁宁跟苏冠兰叶玉菡他们在一起,就是亲近知识分子,有犯错误的风险。鲁宁一听,对妻子说,“党内和革命队伍内几度存在的轻视、排斥、打击知识分子的倾向和现象,才是真正的错误”,“无数风险和反复只能使我愈来愈辨认出什么是真错误,什么是假错误......”,这样的声音简直是惊为天人。在那样的历史环境中,居然有这样的思考,真的是要让人竖起大拇指的。他的理智思考,让我想起了《亮剑》里的赵刚,他们刚直不阿、如出一辙,想想这样的人,就觉得人的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难能可贵。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多一些这样的思考,或许能够想通许多许多的道理和现象。看透真相,理透缘由,并表达自己的态度,才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所有的事情都要辩证对待。所以,哪怕是苏冠兰固执的老父苏凤麒,最后也在弥留之际改变了自己的观念;哪怕是美国人,有心术不正之人存在,也有心地正直的学者奥姆修斯;哪怕是“PG501”实验变异能产生破坏和造福人类两个作用,叶玉菡也在尽力地使它只往好的方向走。
所以,张扬的《第二次握手》,应该不仅仅是指苏冠兰与丁洁琼跨越二三十年的第二次重逢,更多的,是向知识分子致敬,向有智识有思考的人献礼。他表达了在那个年代难能可贵的异质声音,这是我们永远应该向其学习的榜样。
纵使时隔40年,那醇厚的力量也在不停地向我们靠近着,纵使跨越千山万水,只要初心不改,想来,终会有卫冕归来的那天!
文|京华
图|京华、网络
编辑|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