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治疗中风先兆症的偏方

中风先兆症是中风发病前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先兆证候,发病原因有气、虚、瘀、痰等互结于内,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络之外而发病。痰瘀的形成与正气亏虚有密切关系。元气亏虚,不能推动血液、津液的运行是产生痰瘀病理因素的重要方面。

益气活血化疲方
【药物组成】黄芪丹参葛根各30g,党参赤芍各15g,白术川芎当归、石菖蒲、制南星各10g。加减:面红目赤、眩晕者,加天麻10g,钩藤15g,石决明(先煎)30g;言语謇涩者,加远志6g,郁金10g;耳鸣者,加枸杞子、何首乌各10g;心中烦热、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腻者,加黄连莲子心各3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g。
【适用病症】中风先兆症。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脑鸣面红目赤,口角颤动,手指抖动、麻木,血压升高等
按:中风先兆症是中风发病前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先兆征候,发病原因有“风、火、痰、气、瘀、虚”等方面,尤以痰瘀为主。因痰瘀交阻于脑络,复因阴虚阳亢,肝阳化风,乃发中风。而痰瘀的形成与正气亏虚密切相关,而痰浊的形成也与气虚密切相关。脾胃气虚,饮食水谷不归正化,从而变生痰浊,并与瘀血胶结。由此可见,元气亏虚,不能推动血液、津液的运行是产生痰瘀病理因素的重要方面。因此,采取积极有效地治疗措施,可控制中风的发生,并降低脑血管意外的病死率,故在祛瘀化痰基础上配伍黄芪党参白术等甘温益气之品,令气旺血行,津液归于正化而不致变生痰浊、瘀血。益气活血化痰方以黄芪党参白术甘温益气之品,补气健脾,尤其重用黄芪达30g,取其力专性走,周行全身,以推动诸药之力,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党参可通过扩张外周血管而降压,二药对血小板有解聚和抑制其黏附、聚集作用,可消除血脉瘀阻;丹参川芎当归赤芍活血化瘀,能改善红细胞的变形性和聚集性,降低血小板黏附率和全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石菖蒲南星化痰开窍,且能改善微循环和脑代谢,石菖蒲还有镇静安神、恢复脑意识的作用;葛根清热生津,引诸药上行于头脑。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化痰之功,对中风先兆症的治疗效果显著,从而降低了中风的发病率

息风通络化瘀汤
【药物组成】黄芪、当归白芍枸杞子、山茱萸天麻龙骨牡蛎、怀牛膝。(原方无药量)
加减:肝阳上亢者,重用天麻白芍龙骨牡蛎;兼痰热者,加瓜蒌天竺黄;痰浊瘀滞者,加法半夏石菖蒲南星三棱莪术;虚者,加熟地黄、鹿角胶
【适用病症】中风先兆症。临床表现为近期内反复发作突发性、一过性、可逆性眩晕、黑矇、失语等症状。
【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2次。每煎取药液200mL将2次药液混合,分2次服。2个月为1个疗程
按:中风病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控制和减少中风病发生的关键是积极治疗中风先兆症。中风先兆症是在人体气血阴阳亏虚的基础上,因风、火、痰、瘀等多种因素诱发,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产生。因此对中风先兆症的治疗应以风、火痰、瘀为标,调理脏腑及气血阴阳为本。息风通络化瘀汤中以黄芪、当归、白芍枸杞子、山茱萸牛膝益气补血养阴,滋补肝;佐以天麻、龙骨牡蛎平肝息风。诸药合用,共奏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之效。对于中风先兆症的治疗应注意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对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防瘫通脉汤
【药物组成】黄芪、丹参山楂茯苓各30g,天麻、地龙各10g,枸杞子、川芎、当归、赤芍石菖蒲各15g,钩藤10g。
加减:肝阳上亢者,加牡蛎、夏枯草石决明;痰浊壅滞者,加法半夏陈皮;虚血瘀者,加何首乌三七末等。
【适用病症】中风先兆症。临床表现为眩晕,偏身麻木短暂性肢瘫,语言障碍,晕厥发作,发作性视物模糊。
【用药方法】一每天1剂,水煎服。20天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停药随访观察3个月。高血压病患者仍服用卡托普利、尼莫地平等降压药,冠心病患者仍可服异山梨酯、硝苯地平等,尿病患者继服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等
按:中风先兆症以风、火、痰、虚、瘀为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之证。瘀血、痰浊是发病的中心环节,而气虚和肝肾亏虚是导致痰浊瘀血内生的重要因素。痰、瘀、虚三者是贯穿于中风先兆症的关键因素,风、火则是在诱发因素作用下,在痰、瘀、虚的基础上,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骤然逆乱而发病。治疗重点是痰浊、瘀血和脏腑亏虚。防瘫通脉汤以黄芪、丹参、地龙益气活血;辅以赤芍、当归、川芎、山楂以增强活血祛瘀之功;天麻、钩藤、枸杞子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以息风;茯苓石菖蒲祛湿化促进水液代谢以除痰浊滋生之源。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化浊涤痰、滋肝补肾之功,对缓解中风先兆症有较好的疗效。

补阳还五汤
【药物组成】黄芪60g,当归尾、赤芍各12g,地龙、川芎各9g,桃仁红花各6g加减:便秘者,当归尾可加至15g,桃仁可加至12g;偏身麻木明显者,加天麻、胆南星、白芥子各10g,鸡血藤30g肢体力弱明显者,加党参15g,白术12g;口舌歪斜明显者加全蝎9g,僵蚕12g,蜈蚣3条;语言謇涩明显者,加石菖蒲12g,郁金远志各10g;眼前黑矇易跌倒者,加西洋参10g,菊花12g,柴胡24g。
【适用病症】中风先兆症,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脑鸣,面红目赤,口角颤动,手指抖动、麻木,兼有面色胱白,气短乏力,头晕自汗,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沉细。
【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2次,共取药液300ml分早、晚服。
按:补气活血补阳还五汤中以黄芪为主药,取其大补元气,力专性走,周行全身,以推动诸药之力,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均为活血化瘀通络之品,配合补气之黄芪。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通络的作用,使“血行风自灭”。用于治疗中风先兆症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对兼有气虚血瘀型眩晕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