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三毛作品第15号》 ——纪念三毛逝世三十周年。

齐豫&潘越云《回声·三毛作品第15号》1985

三十年前的今天,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本名陈平)离世,我们今天的主题也选择了一张非常“三毛”的唱片,来自齐豫潘越云共同献唱的《回声》。它的副标题是“三毛作品第15号”,全碟歌词都是三毛的作品,三毛本人亦在录音中献声,作为串场独白。
此前墨墨老师的宝丽金记忆断片系列,特别提到了这张滚石唱片的力作,我在推送的开头也贴出了“宝丽金版”《回声》的照片。这个“历史问题”有必要再科普一下,滚石在创业初期,“岛外”的发行渠道都是由宝丽金负责,所以你会见到齐豫、潘越云、罗大佑等等的唱片,都有宝丽金代理发行的版本。内陆听众最早见到的,应该也是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从香港宝丽金进口的“中图版”。而《回声》,也是“岛内”第一张以CD形式发行的唱片(1985年),当时“岛内”还没有自己的CD生产线,首批CD是委托日本东芝制造的。尽管如今我们活在了“黑胶比CD洋气”的时代,但如果你手里有第一版的《回声》,那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回声》是三毛对自己前半生的总结,专辑内11首歌,就如同三毛的成长轨迹一样,给听众讲述了她一生的感情经历:《轨外》和《谜》是三毛懵懂的童年时代、《七点钟》是三毛的初恋,然后在《沙漠》中邂逅了一生的挚爱,最后又将失去爱人的悲痛写进了《今世》……而把一切看淡的《远方》、《梦田》,则是她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之后,发自内心的感悟。
都说《回声》是三个女人的故事,即三毛、齐豫、潘越云。不过专辑里还有两位非常值得介绍的女性幕后工作人员,一位是专辑的制作人王新莲、另一位是参与编曲工作的黄韵玲。王新莲原本是“金韵奖”出来的民歌手,她的加入使《回声》更偏向了民歌化的演绎,王新莲与齐豫共同担任了《回声》的制作人。可想而知,一个在演唱上很专业、一个更精于民歌化的配器。相比大编制的电声乐队,民歌或者叫民谣,绝对是更适合表现文学性较强的音乐内容,吉他+简单的键盘或打击乐,就足以将诗歌般的意境发挥出来。将简单的民歌编配“化简为繁”,就少不了丰富的和音伴唱,而黄韵玲就是负责了专辑中的和声编写。《梦田》也是黄韵玲老师进入滚石后的第一件工作,负责编写这首歌的和声。
既然是滚石出品的专辑,那么《回声》肯定也少不了李宗盛的“加持”……但是幸好有一部分人确实太年少了,听不懂李宗盛。所以就没有把《回声》作为李宗盛“加持大法”打造出的神器,这样也好。当然,那时候还是“小李”的李宗盛,在《回声》的幕后团队里肯定不算主角了,毕竟“同台”的还有李泰铭(齐豫的后来的前夫、李泰祥的弟弟)、李泰祥翁孝良陈志远陈扬这些更资深的作曲前辈。但是李宗盛作曲的《七点钟》,却是我第一次听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因为全碟都是民谣,只有这首歌的编配很Pop,就显得非常亮眼。不仅有电声乐队、还请来了弦乐组。这种流行化的编配,也很好地说明了这首词写的是三毛的初恋。
《回声》虽然是齐豫和潘越云共同录制的专辑,但是明显齐豫的“戏份”要多一些(是不是因为齐豫当制作人?),潘越云就少一些。我再推荐一首潘越云独唱的《远方》,由专辑另一位制作人王新莲作曲。三毛在前奏的口白,似乎也隐晦地说出了她将在六年后离开的先兆:

常常我跟自己说

到底远方是什么东西

然后我听见我自己回答

说远方是你这一生现在

最渴望的东西就是自由

很远很远的

一种象空气一样的自由

……

终于,三毛自由了。留给人们无限的回忆和惋惜。

©愚人音乐坊 202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