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患者也要适时进行康复训练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高血压、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瓣膜病、先心病等多种心脏疾病的最严重阶段,分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心衰可转变为慢性,慢性心衰又可急性发作。但平时我们所遇到的绝大多数为慢性心衰。
发生心衰后,患者首先要认识到这是一种慢性的、反复发作的疾病,既要积极治疗,又不要悲观失望。多年来,在治疗方面,临床一直强调以卧床休养、低盐低脂饮食、控制液体摄入量等一般治疗为基础,针对其病因、症状进行药物治疗。实际上,长期卧床或避免运动反而容易导致心衰的急性发作,以及肌肉减少症和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发生。而有研究表明,坚持适量运动的患者比以休息为主的患者,发生猝死的风险要低20%左右。所以,身体条件许可的心衰患者,也要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以改善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那么,什么样的康复训练才是正确合理的呢?笔者总结要考虑以下几个维度:
适应人群
我们应该明确,并不是所有的心衰患者都可以进行运动康复。一般而言,症状体征稳定超过一个月者可以进行运动康复。而3周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新发生心房颤动、需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病、活动性心肌炎或心包炎,以及先前存在严重的心外合并症者,则不适合进行康复训练。
运动强度
身体条件允许者,在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前,也应先到医院检查,一方面排除运动的禁忌症,另一方面根据心肺运动试验评估结果,由专业的心脏康复医师制定运动方案。
运动强度也应根据心率、峰值摄氧量、无氧阈、自感劳累分级评分等方面确定。最传统的目标心率法是按照最大预测心率(HRmax)【HRmax=220-年龄(岁)】的50%~60%的强度确定。
运动时间、频率
心衰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时并不是持续的时间越长越好,体力衰弱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建议适当延长热身运动时间,通常为10~15分钟,真正运动时间为20~30分钟,运动频率为每周3~4次就可以。为保证安全性,最初1~2周推荐在运动的同时监测心电图、血压,第3~12周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应以后可在家开展。
运动类型
康复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前者是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的主要形式,目前最推荐的有氧运动是适度快走。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曾表示,适度快走和快速跑一样能强健心肌,调控血脂。此外,AHA还推荐下列有氧运动:
游泳 能锻炼心肺,有利于缓解心衰患者心肌功能衰退。除了常规的游泳姿势,水中漫步和健身操也是不错的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心衰患者游泳时最好有家人及专业运动医师陪护,出现胸闷等要马上停止。
骑车 骑自行车尤其适合超重的心衰患者,能锻炼腿部肌肉,有利于血液回流心脏,从而增强心脏的泵血能力。
乒乓球 2013年刊载于美国《运动科学与医学杂志》的研究发现,适度打乒乓球能降低心衰患者的急性发作风险。此外,乒乓球作为多人运动,也能促进交流、提振情绪。
瑜伽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曾发现,瑜伽对包括心衰在内的所有心血管疾病都有好处。但瑜伽包含多套动作,不同的动作难度不同,患者最好在专业的运动医师指导下选择特定的瑜伽动作进行锻炼。
需要提醒的是,当患者出现心绞痛、气短加重、体重增加或下肢浮肿等情况时,应停止运动,虽然病情恶化通常与运动无关,但在症状得到控制前患者应避免运动,以避免血压下降等危险。此外,不推荐心衰患者进行推举等无氧运动,这会加重心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