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敖让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2020-05-03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明皇帝 永平十六年 公元73年
固使假司马班超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行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
【译文】窦固派副司马班超和从事郭恂一同出使西域。班超到达鄯善(音:shànshàn,鄯善国西汉称作楼兰,在今新疆若羌县一带,是丝绸之路咽喉要道),鄯善王广用十分恭敬的礼节接待使团,但后来突然变得很冷淡。【解析】窦固是窦融的侄子,窦家、马家、梁家,三家是雍凉豪族,窦固是窦家最出色的年轻一代,东汉建立以后,大司空窦融衰老无力齐家,儿子窦穆骄纵不法,假传太后诏书,强迫六安侯刘盱休妻再娶窦家女,事发,窦系全部被免官回原籍,窦固因此受到牵连,被封杀十年。窦固是驸马爷,年轻时娶了汉明帝的姐姐涅阳公主,永平十六年,汉明帝为经略西域,重新启用窦固整合雍凉势力。比班超更知名的,是班超的哥哥班固,父亲班彪。班家以治史文明,比如说《汉书》就是班家两代人写的,班超也参与其中,不过后来班超不想写了,因此创造了一个典故,叫“投笔从戎”。《汉书》则由班固继续写,后班固未竟而猝,则由妹妹班昭续写。人言《汉书》可佐酒,我想这大概是由于有班超参与的缘故吧,用捉刀的手执笔写史,自然有笔如刀。
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官属曰:“胡人不能常久,无它故也。”超曰:“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
班超对他的部下说:“你们察觉到广的态度冷淡吗?”部下们纷纷说:“胡人做事没有耐心,没有其它原因。”班超说:“这一定是有匈奴使者来了,而鄯善王心里犹豫不知所从。明眼人能够察觉事物于无声处,何况现在情况已经很明显了!”【解析】身处危邦,当要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保持怀疑一切的警惕态度为好,尽管有时不免多疑,但总比反应迟钝掉脑袋强。
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曰:“到已三日,去此三十里。”
于是班超召来鄯善王安排的胡人侍从,诈他说:“匈奴使者来几天了,如今在什么地方?”胡侍慌忙答道:“来三天了,离此地三十里。”【解析】诛杀匈奴使节只是个开场,班超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在西域纵横捭阖三十多年,和这种怀疑一切的性格是分不开的。怀疑不是缺点,只会怀疑才是,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才能搞清楚情况,搞清楚情况有了视野,才能做出符合形势的决策。
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今虏使到才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
于是班超关押了胡侍,召集全体属员36人,一起喝酒,饮到酣畅之时,班超趁机激怒他们说:“诸位与我同在绝远荒域,现在北匈奴使者到才几天,鄯善王就开始不讲礼节了。如果匈奴使者命令鄯善王,将我们抓起来送给匈奴,那咱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咱们该如何是好?”属官们都说:“如今存亡危在旦夕,我们愿与司马同生共死!”【解析】关押胡人侍卫、召集全体属员,都是为了保密。喝酒则是为了壮胆,毕竟人少,只有36人,北匈奴使团有100多人,同时也是为了试探大家的意思,看看众心是否可用。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今唯一的办法,只有趁夜火攻匈奴劫营,使他们不清楚我们有多少人马,必定非常震恐,趁着他们犹疑之际消灭他们,北匈奴使团被一网打尽,鄯善人就会胆战心惊,我们便成功了。”【解析】班超在酒席上充分的讲了事情的利弊,如果坐以待毙,很可能脑袋搬家,如果拼死一搏,说不定可以升官发财,名扬天下。这是典型的威逼利诱,把大家绑到一起。其实在这件事情上,班超是有些夸大其词的,匈奴使者是否知道汉朝使者的存在还是个未知数,匈奴使者到鄯善已经三天了,如果匈奴使者知道汉使的存在,不可能不采取任何措施。就算匈奴使者提出要求,要求鄯善王杀了汉使者,鄯善王也未必会顶不住压力,鄯善王之所以冷落汉使,我想应该是想保密,想尽可能的掩盖汉使在鄯善国的消息,就如同向汉使团隐瞒匈奴使团到来的消息一样。鄯善是小国,打的是夹缝中求生存的骑墙算盘。当然了,有可能什么都不会发生,也有可能真的像班超说的那样。班超之所以夸大其词,目的就是想要让大家相信,匈奴的刀已经快要架到咱们脖子上了,再不采取措施,大家都得玩完,只有这样,才可以万众一心,大家视死如归,共建奇功。夫众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契机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大家相信,能够众志成城。如果将实际情况如实的分析给大家听,很可能大家就没有动力了,这就是下文中班超阻止郭恂参与此事的原因。
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
大家说:“为稳妥起见,还是应该与郭从事(监军)一同商议此事。”班超生气地说:“生死祸福一决于今日!郭从事是个平庸的文吏,听到咱们的大胆计划肯定瑟瑟发抖,很可能因此泄露机密,到时候,我们没有死出名堂,与狗熊无异。”众人说:“好!”【解析】使团之中,只有班超和郭恂两人具有更宽的视野,郭恂是文官,搞暴力不是他的长项,很可能主张偏保守,想要保持警惕,静观其变。至于其他人,只需要让他们知道不这么干就死,听我的要啥有啥,头脑简单向前冲就行了,知道得越多,顾虑越多,越害怕。
初夜,超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馀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
一入夜,班超便带队奔袭北匈奴大营。适逢夜黑风急,班超派十人手持战鼓躲在营地后面,约定说:“看到火起,都要擂鼓呐喊。”其他人都手持兵刃,埋伏在营门外,于是班超顺风放火。
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馀级,馀众百许人悉烧死。
大火一起,营帐前后鼓声雷鸣,杀声震耳欲聋,匈奴人惊慌失措,一时大乱。班超亲手拿下三杀,麾下官兵击杀北匈奴使者以及随从三十多人,其余一百多人死于大火。【解析】一共就36人,还安排10个人去击鼓,20多人歼灭100多人,666,被逼到绝境的人,在威逼利诱之下,潜力非常大。历来奇功都是高风险的,这事也有风险,试想一下,如果匈奴有防备,或者是因为某个步骤出了问题被发现了,那就要吃面。所以说干大事的人,大多是胆大心细脸皮厚。胆不大,不敢干;心不细,破绽多;脸皮不厚,拉不下脸让下属处于盲目的亢奋中。
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
一行人天亮回营,将情况告诉郭恂,郭恂大为震惊,忽然神色一变,班超明白他的意思,抬手说道:“郭从事虽没有前去参与行动,可这么大的功劳,班超怎能一人居功呢!”郭恂这才大喜。【解析】这个郭恂,虽然没啥出色点,但是上面派下来的监军,在领导面前具有极高的话语权,其实就是领导的化身,如果不分点利益给他,可以说回朝廷之后后患很大,因为此人在政治上深得领导信任,你干一千件好事,很可能不如人家轻飘飘的一句话。
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告以汉威德,“自今以后,勿复与北虏通。”广叩头:“愿属汉,无二心。”遂纳子为质。
于是班超叫来鄯善王广,出示匈奴使者的首级,举国震惊。班超将汉朝的国威和优待政策告诉鄯善王,并说:“从今以后,不要再与北匈奴来往。”鄯善王叩头声称:“愿臣服汉朝,没有二心。”于是将王子送到洛阳为质。
还白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
班超回来后,向窦固汇报了事情经过,窦固非常高兴,将班超的功劳一一上报,并请求明帝重新选派使者出使西域。皇帝说:“像班超这样的官吏,为什么不重用,而要另选他人呢!现任命班超为军司马,让他发扬先前建立的功勋。”【解析】这个窦固也是个懂事的人,其请求汉明帝重新任用官吏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是班超的这个事情,到底怎么定性,组织上目前还没有定调,毕竟班超搞的这个事,是在没有经过组织允许下的擅自行动,如果大家有样学样,邀功于千里之外,那皇帝就没法当了。这个调子组织没定,窦固不好替班超要赏,不然汉明帝来一句要不这个皇帝你来做?窦固就悲剧了。第二是西域绝远,班超又是自己的下属,窦固此举也有避免结党的考虑,封赏是皇帝的专权,如果自己替班超讨赏,这个权柄就会落到自己自己手上,班超就会感激自己,就抢了领导的施恩权。随意抢领导的施恩权,到时候汉明帝嘴上不说而内心不悦,皇帝以为什么左脚先跨进朝堂,或者为什么带帽子?亦或是为什么不戴帽子?这种事情找窦固的茬,岂不是弄巧成拙,欲哭无泪?为什么有些人带了帽子进公司被惩罚,不带帽子进公司又被惩罚?因为这种人不具备政治意识,早已经在某方面,无意识的把领导给得罪了,领导自然到处找他茬,所以怎么做都是错。其目的,就是让下属好好反省下,哪里还要加强。这种事情领导是不会明说的,因为这是领导的私人利益,不便明说,只能让下属自己反省。如果反省不过来,自然会因为受不了各种找茬而淘汰掉,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更难生存下去,更难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