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作品 | 郭华悦:清明四感

如今,对清明这日子,竟生出了隐隐的恐惧。

要知道,在小时候,清明可是个快乐的日子。窝了一冬,清明前后,总算盼来了春暖花开的时候。趁着清明这个机会,漫山遍野地疯跑,还有着平日里难得一尝的美食在一旁候着,别提多惬意了。

人在小的时候,对于生死,是没什么深刻感触的。父母俱在,兄弟姐妹也都无恙,人生还没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离别,自然对清明的追思,难以有什么体会!对于孩子们来说,悲伤距离得太远,而欢乐却近在眼前。于是,清明节便成了快乐的符号。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一切都悄然转变。

也许,是在镜子里发现第一缕白发的时候。拔掉了,却在不久后旋即再生出来。后来,怎么拔,也不及白发生出来的速度快。看着如杂草般冒出来的头发,心中突然生出了恐惧。

也是在有了这种恐惧后,清明也蒙上了一层伤感的色彩。

青春不在,双鬓染霜。此时,面对着那一抔黄土,伤感顿时在心间蔓延开来。年少时,清明的快乐,还历历在目,犹如昨日;可不过一转眼的功夫,那种快乐已然被无奈与伤感代替。再眨一眨眼呢,自己又会身在何处?

再豁达的人,一念及此,恐怕也难以无动于衷。

而对于清明的恐惧,还源于自己的无所作为。年少时,雄心壮志,言犹在耳;可一年复一年,如今的自己,不过是终日碌碌的俗人。离着那抔黄土,越来越近;距离梦想,却越来越远。

还能有多少时间,在等着自己?眼前的荒坟野草,令人心惊胆战。时间越来越少,可日子沿着往日的轨道,亦步亦趋,惰性越来越重。那一抔抔黄土,给出的答案,更是令人黯然。

不再年轻后,人最怕的,是时光飞逝,是一事无成。而清明这个日子,显然在提示着你,若是再不振作,日复一年,人与理想终将化为黄土一抔。                      

清明节,总带着点慢悠悠的味道。

慢,在母亲的声调中。平日里的母亲,快人快语。打来电话时,往往才刚接通,就噼里啪啦一顿轰炸。如果是过年前后,母亲在电话里的语速,更是像机关枪,一通扫射,让人连跟上都觉得困难。

快,是母亲高兴时的表现;而慢,则表明母亲的心情,处于低落的状态。清明前,母亲每次打来电话,提及去世的亲人们,语速总是特别缓慢。有时,说着说着,电话那头的声音就消失了。

但这样的慢,却更让人伤感。在忆起去世的亲人时,母亲的脑海中,想必也正翻江倒海。那些曾经的回忆,纷涌而至,瞬间将人吞没。也正因如此,母亲的慢,更让人不忍打断。

慢,还在于脚步中。

回去的脚步,是慢慢的。过年时,恨不得多生一对翅膀,可以在下一瞬间就抵达家门。于是,脚步再快,也觉得不满足。可到了清明,这样的脚步,却放得格外缓慢。只因为,清明时节的心情,总是沉重而伤感的。

离开的脚步,也是慢慢的。人在外,能回去的机会不多。屈指算来,一年能和家人相处的日子,少得可怜。离开时,母亲每次都坚持送我到车站。这一路上,两人的脚步都格外缓慢,恨不得时间过得慢点,让这相聚时光再长一点。

连空气中,都漂浮着缓慢的气息。

回去的那几天,不管在家里头,还是外出扫墓,人总带着点慵懒。春风缓缓,春阳暖暖,让人忍不住想眯上眼,任思绪如脱缰野马,奔驰在思想这片无边无际的旷野中。

平日里,难能有这样的时刻。工作和生活,催着人快点,再快点。唯恐一个慢,就落了人后。可清明这样的日子里,适合追思,适合冥想。天高海阔,闭上双眼,世界就任你遨游。这样的慢时光,多么难得!

清明的慢,可真令人五味杂陈。                

老家的清明,最少不了的,是各种粿。

说起来,口味各异,但有一天相同,多数的粿都是用米做成的。将大米或糯米,磨成粉末,加水揉成团,再捏成形状各异的粿,蒸熟后即可食用。

有一种粿,叫朴籽粿,是用朴籽树的树叶,捣碎了和米磨成粉,制成朴籽粿。浅绿色的朴籽粿,有梅花型和桃型两种。朴籽粿的特点,是有食疗的功效。老一辈人有个头疼发热的,总是摘些朴籽树的树叶,捣碎了熬煮。朴籽树的树叶,可以解积热,常食有强身健体的功效。所以,朴籽粿是药膳俱佳的美食。

还有一种,叫甜粿。说起来,甜粿虽然在保健方面,不如朴籽粿,但却比朴籽粿更受欢迎。在乡间,大大小小的祭祀,各类供品准备齐全之余,甜粿是必不可少的。

甜粿是用“大冬秫米”,加上白砂糖、蜜冬瓜条、金橘等辅料,经过制粉、溶糖、混合、入盒、上蒸笼制成。成品呈扁圆形,若选用上等白砂糖则形似满月,洁白如清辉;若用的赤砂糖则状似古铜钱,味道更浓厚,入口软润而不黏牙,爽口清甜,气味芳香。

甜粿以吃法灵活获得青睐,朋友相聚,切片切块以佐清茶一杯或啤酒一瓶,快活赛神仙。还有另一种吃法,打上两三个鸡蛋,搅拌均匀,将切成片的甜果放进里面,再用筷子夹到平底锅里煎,金黄一派端上桌,入口酥脆,香甜即化。

还有一种粿子,是用番薯粉做的。甜度,介于朴籽粿和甜粿之间。这种番薯粿,过了逢年过节必备,平常也深受老家人的喜欢。其特点,便因为是番薯粉做成,韧性足而有嚼劲,甜而不腻。

清明前回乡,走在路上,钻进鼻尖的是丝丝缕缕的甜。这甜,浓淡各异,但却一样牵动着游子的心。于是,在这一片甜丝丝的海洋中,清明这个日子如一叶扁舟,载着游子们的乡愁,悠悠晃晃地思念中浮浮沉沉。                           

清明的温度,是暖暖的。

过年后,直至入春,寒流频至,不时天气骤寒。唯有到了清明前后,气候彻底转暖了。阳光明媚,俨然是春暖花开的景象。这样的暖,让人终于可以放心,脱去冬衣,享受春风的爱抚。

清明的暖,不仅是天气的暖,更是人情的暖。

清明回乡,少不了走家串户。年少时,对于这样的人情往来,极为不耐。可后来,年岁渐长,阅历渐丰。经历的世态炎凉多了,便觉出乡里人情的可爱。没有繁文缛节,没有虚伪敷衍,有的只是浓浓的让人暖心的人情味。

这样的情,来自于坟外的人们,也来自于长眠于黄土之中的亲人。

年轻时,过清明,大多是走过场。年长后,才终于明白,没有人有义务对你好。因此,每一份好,都弥足珍贵,更值得用心珍惜。于是,对于长眠于黄土中的亲人们,便也生出了感激与怀念。

人,远去了。情,却随着岁月,愈发醇香。如一坛老酒,被晾在角落里,蒙了尘;却在偶然一天,掀开了盖子,终于为那股醇香所迷醉。此时才惊觉,在过往的岁月里,错过了太多的美好。

那些美好,便是我们人生中的避风港。

世态再炎凉,可总有这么一群人,曾经用自己的生命来爱着你。不计付出,不求回报,只是在灯火阑珊处,默默等着你。哪怕这些人,在时光长河里,与你渐行渐远,但留下的情,却足以令你在炎凉俗世中,开辟出一方温暖的天地。

这样的天地,四季如春,只属于你一个人。

也唯有这样的情,才能让我们在骨感的现实中,仍有着继续走下去的力量。为的是,不辜负那些曾经对你有所期盼的人们。这些人们,虽已离去,但其心其情,却让与你相伴至今。

想一想,心中有这么一方桃源,不觉得心生暖意吗?

清明,就是这样的时刻。摒弃外头的凉薄,回到属于自己的记忆中,温一壶美酒,与那些尽管远去却依旧可爱的人儿,娓娓而谈。喝完了这盏酒,我们暖的不只是身,还有心。所以,“清明”就成了一种精神力量。

(作者:郭华悦,福建)

(0)

相关推荐

  • 想你,一直到白了头

    雪花,缓缓地落着,不是特别浓密,但天地间也迷蒙了起来.远处的山和树.近处的街道和行人,像覆了一层薄纱.我又想起了那句话:"我和你一起走着走着就白了头",然而身后还是那行孤单的脚印. ...

  • 我们背朝黄土(散文诗)郭兴军 《散文诗》

    我们背朝黄土(散文诗)郭兴军 《散文诗》

  • 漫话|很多事情,在将成未成、将得未得之时最动人

    惶惶惑惑20年,有很多事年少时以为简单,后来却发现无比艰难,总以为别人轻轻松松做到的,自己也可做到.直到现在,才知道原来世间的事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的. 定要经历百般磨折,方可成就你我.而我想要说的,其 ...

  • 听,春天的脚步

    许多次,我推开窗子,踮脚向外张望,春天还没来.依旧雾霭沉沉,依旧寒风凛冽,依旧雨雪交加,笼着罩着勒得整个冬天喘不过气. 我回屋在取暖器前坐下,冷瑟瑟的脸一下子暖和起来.我忽地想起不远处,囚在小屋里的母 ...

  • 散文||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爱人." "白鸽奉献给蓝天,星光奉献给长夜,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小孩." " ...

  • 郭华悦丨老书如老伴

    年轻时,不懂书.那会儿,买书是看别人买了什么,自己也忙着跟风.那些书,多数是用来装点门面.以至于多年后,很多书还是崭新如初. 那样的书,是买给别人看的.所为的,不过是博君一赞.在别人的赞叹声中,自己的 ...

  • 【我的乡情42】郭华悦:家乡初秋

    扫描二维码了解征文详情 家乡初秋 郭华悦 前些天,回去一趟.到家时,正是中午. 母亲没在屋里.问了隔壁的二婶,说是正在田里呢!本来,二婶也该到自家田里帮忙的,可前些天抢收的时候,不小心扭了脚,只好留在 ...

  • 郭华:做教师的意义感和幸福感,只有你投入其中才能够获得丨关注

    - 这是 好老师 2021 年的第 117 篇文章 - 有人认为: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未必要做红烛.春蚕.这种讨论虽然有意义,但在我看来,所谓红烛.春蚕,是指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像红烛.春蚕那样全身 ...

  • 北师大教授郭华:做教师的意义感和幸福感,只有你投入其中才能够获得 | 深度好文

    [视点] 在某种意义上,教师只有在和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成为教师. 如果你要当老师,我希望你: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也尽可能严格地去要求学生. 本文作者:郭华,明远教育书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师范大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一部伴我走过四十余年的经典小说​II林万华

    一部伴我走过四十余年的经典小说 ☆林万华   我爱读书,我想上大学,少年时的我,心怀梦想. 1977年1月,我高中毕业,回到北京西南郊区老家务农,面对贫穷的乡村.繁重枯燥的体力劳动,我的梦想破灭了.我 ...

  • 我的废柴生活|麦芽悦分享四十二期

    大家好,我是海媚.刚刚洪哥也说过,我是之前他在梅州大埔做麦芽的时候的学生,所以我也就是一个小城镇的普普通通的女孩子,今年读大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词叫做"积极废人".它跟懒 ...

  • 麦芽悦分享四十四期 | 高考后我学会了什么

    大家晚上好,我是冬瓜.大埔虎中文科毕业,在广工读会展专业,目前大三.今晚我想跟大家聊聊"高考后我学会了什么". 这次分享主要两个部分:三条我的感悟 以及 八条我的小建议. 三条感悟 ...

  • 麦芽悦分享四十五期|大学生的交往种种

    其实--时至今日我在社交上还是比较被动的 与其说是要告诉大家如何与人打交道 不如说是在大学社交过程中对经历的人.事的一种体会. 团学 大一我是通过团学很快适应了校园生活的. 在团学工作就不可避免的要和 ...

  • 大学予我|麦芽悦分享四十七期

    首先说一下第一件--转专业. 高考结束后,要填报志愿了,那时候的自己并没有考虑太多,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些什么,就选择了自己比较不擅长的专业--法律文秘.而正好学校也分配给我了这个专业.然而我的性格是属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