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门口的石狮子,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文化传承?

在我国古代,充满神秘力量的瑞兽可不少。《杜预春秋左氏传序》曾说:麒凤五灵,王者之嘉瑞。
这里提到的“五灵”就是民间的五种吉祥神兽,它们分别是:麟、凤、龟、龙、 白虎。人们在这些动物身上寄予美好的愿望,表达对未来的期望与祝福。
渐渐地,这些拥有吉祥寓意的动物形象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洞房花烛夜,人们使用龙凤花烛祝福新人。添丁进口时,道贺的宾客总爱说一句“喜得麟儿”,更遑论虎头帽这一类萌娃必备用品,时至今日,仍是不少家长寄托爱意的利器。
传统的瑞兽凭借丰富的文化寓意风靡天下,然而,古人在大肆使用传统瑞兽形象的同时,却在深宅大院的门口放上一对镇宅的石狮子。那么,古人为什么不选择本土的吉祥物,反而要用来自非洲草原的狮子镇宅呢?

壹    上古传说

虽然狮子来自异国他乡,但我国古代从不缺少狮子的传说。
早在《穆天子传》中,就出现了神化的狮子形象——狻猊。传说狻猊是龙生九子之一,喜欢吞咽吐雾,能令百兽顺从。
古书中的狻猊勇猛无敌,但到底离百姓的生活太远,因此古人一开始也没有拿狻猊来守门,狻猊就这么一直保持的高冷姿态,活在人们的想象中。
狻猊
据史料记载,东汉章帝元和元年,安息国将狮子作为贡品献于大汉。当西域的狮子来到中土后,汉代人才发现这件贡品不就是传说中的狻猊嘛,于是连忙将这件大事记录在案。
“狻猊如彪猫,食虎豹。”
自此后,狻猊总算走下了神坛,而后经过多次更名,终于在隋唐时期被正式命名为“狮子”。

贰    凶猛神兽

在狻猊神秘光环的照耀下,狮子一到中原就给古人留下了威猛无比的夸张印象。古人甚至认为狮子一吼叫就会风雷大作。用狮子的筋制作琴弦,只要一弹奏其他的琴弦就会应声而断,而用狮子尾巴毛做的拂尘就更加神奇了,只要蚊虫一落在上面就会立刻死去。
种种说法衬托着狮子愈发神秘凶猛,以致唐代的虞世南还专门在《狮子赋》里写到:“瞋目电曜,发声雷响。拉虎吞貔,裂犀分象。”
那么,狮子能够成为镇宅神兽,是否与它凶猛的形象有关呢?
诚然北京故宫等地的大狮子利爪粗壮,令人望而生畏,但古代的石狮子中也不乏如卢沟桥上那样顽皮可爱的小狮子形象,可见古人最看重的,并非是狮子凶猛的特点。
那么,古人选取石狮子镇宅,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叁    则天崇佛

这就要从武则天时期的一道旨意说起了。
武则天当政后,大力弘扬佛教,让原本社会上“道先佛后”的情况逐渐转变为“僧道并重”。此后,武则天更是专门下旨说:“自今以后,释教宜在道法之上,缁服处黄冠之前”。
这道旨意极大的提高了佛教的地位,但武则天仍觉不够,为了改变李唐时期“崇道抑佛”的局面,武则天又大肆开展崇佛之举。
 武则天
当初武则天称帝时,曾有僧人在《大云经》和《大云经疏》中为武则天执政考据出了合法依据,因此当武则天开始崇佛的计划后,便立刻回报了这些有功之人。
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曾“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区,藏《大云经》。使僧升高座讲解,其撰疏僧云宣等九人皆赐爵县公,仍赐紫袈裟、银龟袋。”
一番举动弄得天下处处是大云寺,就连疏勒、碎叶等地也不能免俗,而帮助过武则天的僧人们更是得到了紫袈裟、银龟袋的丰厚赏赐。
除了兴修佛寺,武则天还积极推广佛教典籍的翻译工作。比如武则天曾派人远赴西域取回八十卷《华严经》的梵文版,并请法藏禅师翻译,耗时数年终于有了译文版的《八十华严》。
武则天崇佛的种种举动终于令信奉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佛教中的典籍与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引领了一场新的文化传承。

肆    佛教地位

在佛教中,狮子作为文殊菩萨的座骑,拥有着崇高的地位。《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中曾说:“佛初生时,有五百狮子从雪山来,待列门侧”,《方广大庄严经》中更是提到“如来大法音外道悉摧伏譬如狮子吼百兽咸惊怖”,狮子这一形象的文化内涵,由此可见一斑。
清代佛画 绢本设色 华严经变相图片段
尺寸:31.5 x 55.8 cm
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收藏
在佛教的兴盛的大背景下,一些佛教徒们开始将狮子当作镇宅瑞兽。由于唐代的佛教徒实在太多,一时间使用狮子镇宅的方式竟然风靡天下,连不信佛教的人也被带动着使用起狮子来。
如此一来,狮子就以它在宗教中的文化内涵,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兽。人们还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作出形态各异的石狮子,让狮子这一形象拥有更多的文化传承。
岁月悠悠,上古神兽狻猊演变成狮子的每一个脚步,都见证了文化的发展史,那一座座镇宅石狮,更是千年文明无言的倾诉者。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0)

相关推荐